重拳出擊:打擊茶界僞大師,國家在行動!

福建日報微信7月15日訊(記者 鄭雨萱)近日,央視財經頻道《315在行動》欄目報道“天價武夷巖茶調查”專題,引發各界熱議。南平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製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福建日報)

具體措施如下:

1、加快健全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建立源頭賦碼、一品一碼,從茶葉種植到生產流通的全程可追溯體系,防止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2、嚴格“特級製茶工藝師”評選評定,對“沒有參與茶葉加工就隨意簽名”的,堅決取締“特級製茶工藝師”榮譽稱號。

3、加強上架茶葉商品明碼標價的監督管理,開展市場調查,及時掌握茶葉價格動態,有效加強市場價格引導。

4、加強稅收管徵,對擾亂稅收秩序的茶企開展稅收檢查、評估、稅額核定,堅決打擊過度炒作、誤導消費、擾亂市場等行為。

5、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實行失信企業“黑名單”管理,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禁止享受各項扶持優惠政策,並在電視、報紙、政府網站等傳媒平臺公佈。

6、加大“飲茶健康”理念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開發適合不同群體消費的高、中、低端茶葉產品。(摘自福建日報)

大家請注意到第2條:嚴格“特級製茶工藝師”評選評定,對“沒有參與茶葉加工就隨意簽名”的,堅決取締“特級製茶工藝師”榮譽稱號。

基於此,我們思考一下茶行業,哪來那麼多大師?

以福建南平市為例,關於”嚴格‘特級製茶工藝師’評選評定“這一點,截止目前,南平市官方只公佈過(兩屆)兩批名單,分別是2012年12月28日和2017年11月16日,具體信息和名單如下:

關於第二點:“沒有參與茶葉加工就隨意簽名”的,堅決取締“特級製茶工藝師”榮譽稱號。

那麼,武夷巖茶市面上那麼多貼著“大師”簽名的包裝又從何而來?

答案:偽大師盛行!

重拳出擊:打擊茶界偽大師,國家在行動!

那麼,“南平市特級製茶工藝師”的評選標準又是什麼?

根據南平市第二屆“南平市特級製茶工藝師”的官方評選標準來看,是這樣的:

一是突出“現場考核”環節,主要考核參評對象現場的茶葉製作技藝,以“能力”證明“實力”;二是將茶樣“一輪品鑑”制改為“兩輪品鑑”制,除了對選送茶樣進行品鑑,還須對參評對象現場製成的茶樣進行再次品鑑,以“實力”贏得“榮譽”。

別的不說,單說一條,有多少橫行無忌的所謂的大師,具備“茶葉製作技藝”?

有道是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在《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一書裡寫道:

大師呀,大師!

幾十年前,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有兩句開玩笑的話,“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形容那時候在京城裡,少將、中將是值不得幾個錢的。這幾年國內又有了新的好玩的話,“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了,說的也是實在的情形。

“大師”、“教授”這種稱呼,原不是可以隨便安在頭上的;就好像不可以隨便取下一樣,既要有內涵,還要具備相當長的、夠格的資歷。

隨便稱人做“大師”的人,往往都是“好心的外行”朋友,並不太明白“大師”的實際分量。

我也常常被朋友稱做“大師”,有時感覺難為情,暗中正懊喪,看到朋友一副誠懇的樣子,也不忍心拂他們的心意,更不可能在剎那間把問題向他們解釋清楚,就一天天地臉皮厚了起來,形成一種“理所當然”的適應能力。不過,這是很不公平的,我已經六十七歲了,除非我腦子裡沒有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沒有吳道子、顧愷之、顧閎中、張擇端、董源,沒有畢加索,沒有張大千……除非我已經狂妄地以為自己的藝術手段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了;除非我不明白千百年藝術歷史的好歹!天哪:“大師?”談何容易?

何為大師?

在漢語詞典裡,大師是這麼解釋的。

大師

[ dà shī ]

基本解釋

1指造詣深、享有盛譽的學者、專家、藝術家、棋手等。

2的十尊號之一。 即天人師。佛教徒稱佛,也用作對和尚的尊稱。

反觀我們茶行業盛行的多數偽大師,既不是專家學者,更不是棋手藝術家之類,不過確實是“忽悠大師”,且恍惚間通常給人修行入“道”,禪定成“佛”的神秘感,或清逸飄然如神仙之貌,或法相莊嚴如我佛如來......

重拳出擊:打擊茶界偽大師,國家在行動!

有茶友倒是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一個手工領域造詣上很有經驗,或者很有建樹的應該叫“大匠”;而到了“大師”這個層面,是在藝術的造詣上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終淡泊名利,歸於自然,那就是“大家”。

那麼,參考上述理解,我們茶行業的大師都在幹些什麼事?

一、到處走穴;

二、高端私人會場講演,入會聽課費嚇你一大跳。

三、忽悠大眾,吹噓某種東西,然後兜售自己的產品。

四、誘導性太強,引導一批又一批的後來人盲目跟風,不務實,故弄玄虛。

為什麼能夠產出那麼多的大師?除了民國確實出現過很多貨真價實的大師之外,我們今天的社會,是什麼土壤培育了這麼多“偽大師”?

重拳出擊:打擊茶界偽大師,國家在行動!

筆者猜測一二,可能是如下原因:

一是大眾的盲目崇拜,

二是行業的信息度不透明,

三是茶本身有某種說不透的文化附加值,

四是有些東西,比如普洱茶,認知度高,

以至於,有人利用“認知差”,

以及人性的某種虛榮、某種弱點,

讓偽大師遍地收割智商稅,

也許有時候不能說收割智商稅,大家心知肚明,

只不過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

以普洱茶為例,其實很多做普洱茶的人都知道

普洱茶最終陳化的靠的是內質,

而不是概念,

所以,茶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也不是靠那些動輒“呼風喚雨”、“忽悠大眾”的偽大師。

重拳出擊:打擊茶界偽大師,國家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