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士兵们是怎么被分配国籍的?

历史假专家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快速地发展着自身的经济和军事水平。并成功地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甚至其自身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威胁着美国的相关利益,并形成了所谓冷战的局面。但现实难料,就在苏联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的某些因素,从而造成了自身的瓦解。

那么对于当时瓦解的世界大国苏联来说,其相关的部队还有先进的武器怎么办?通过相关记载:在苏联瓦解之后,其自身拥有的部队还有武器等,都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一分配了。

据了解,当时苏联将近90%的武器都留给了俄罗斯。甚至当时苏联制造出来的核武器,也是留在了俄罗斯。其中剩下的极少部分的武器则分给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同时,靠着自身的强大俄罗斯方面也争夺到了许多先进的武器。例如大家熟悉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就留在了俄罗斯。甚至大部分空军装备的武器,也被俄罗斯所收纳。

对于前苏联拥有的部队来说,原本是采取的就近原则分配。但这一决定受得了不少士兵的反抗甚至是兵变,迫不得已的各个加盟国改为按照士兵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是去是留,选择各自想要服役的国家部队。按照当时的统计,大部分技术兵器使用者都选择了俄罗斯这个继承了苏联盟大部分军工技术和政治遗产的大国,而少数的具有民族之一情结与思乡感情的士兵选择回国服役。当然了由于各个加盟国的经济条件不景气根本无力保持苏联庞大的军队规模,很多士兵都被尽快复原回乡了,因此各个国家都将不属于自己国家的士兵提前退役,具体在士兵国籍的分配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太多麻烦。

综上来看,在苏联解体之后,最大的受益方莫过于俄罗斯了众多高素质士兵都选择前往俄军服役,很多士兵为了在俄军中获得足够高的重视和报酬,甚至直接把原本分到其他加盟国的技术兵器带到俄军当中,这有点类似于叛逃。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俄罗斯在经济基础不太理想的条件下,还能跻身于世界大国的因素之一。


利刃军事


1991年12月庞大的红色帝国——苏联解体了。这也导致了整个苏联国防轰然倒塌。本身苏联就是由15个独立的国家联合到一起的。分家也没有什么的,只是庞大的苏联遗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和庞大的军事问题,让这些国家留下了一些隐患。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3日,把苏联核钥匙交给了叶利钦,就代表苏联的军队的彻底破产。俄罗斯继承了2.7万枚核弹头的绝大多数。还有一些分布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后来在俄罗斯的威逼利诱之下,逐渐都划归俄罗斯之手。

可是对于像军事装备而言相对容易,其在各个加盟共和国国土之上的就归加盟共和国所有。由于乌克兰是当时苏联时期的舰船工业基地,和苏联的黑海舰队基地,与俄罗斯协商后只获得了黑海舰队装备的20%。俄罗斯租借其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

可是苏联时期200万的陆军,50万的海军,50万的空军,70万防空军,30万的火箭军军人的归属问题。俄罗斯作为老大还是俄罗斯说了算,提出的方案是保留当地建制,留在独立国家。


由于服役士兵多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共和国,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不能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国家服役。那么多国协商,其采取官兵自愿原则,只要服役国愿意接收,可选择愿意效忠该国。可是这样还是完成了很大的混乱状态,士兵并不愿意留在该国。

于是又提出根据官兵籍贯可以选择回到籍贯国部队服役。不想退役又不想呆着别国的,俄罗斯可以全部接收。这样就相对容易的解决了问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实力相对增强了,其他加盟共和国则是大量军人锐减。



像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三国加入北约时,俄罗斯并没有表现出过于的担心。其原因就是在整体军事接管方面俄罗斯已经做的非常彻底。留给这三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力量了。


但是苏联的解体,即使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的衣钵,但是整体实力俄罗斯依然保持着下降的趋势,无法挽救。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俄罗斯的叶利钦施行经济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军队难以为继。同时也出现了军人连最起码的工资都无法发放,导致了很多军官私卖武器,官兵流失。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什么新的希望,反而是给大家带来的都是实力彻底的边缘化。各个国家之间因方向的不同导致内部矛盾的积增,从而导致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就像现在的乌克兰,很多地方的军人都不知道为谁而战,可见其问题是多么的深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苏联的解体,带来的不只是国家的阵痛,还带来了军队的裂痕,军人的茫然。谢谢朋友们的阅读,同时也谢谢朋友们的点赞!


淡然小司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资产大部分都被俄罗斯继承了,其他加盟国别说分到肉了,汤都没分到几口。

苏联之所以解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对其他加盟国的掠夺。苏联内部一直都是由俄罗斯主导的,其他加盟国都说不上话,不管什么资源都被掠夺到俄罗斯了,导致其他加盟国过的非常惨。比如乌克兰饥荒事件,饿死了几百万人,就是被俄罗斯给坑的。

当年的军队也是如此,苏联的军队的军官基本都是俄罗斯人担任的,受到俄罗斯的直接领导指挥。苏联解体后,军队分成了是十数支部队,很多都撤回到了俄罗斯。独立后的加盟国都由重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军队。

原本苏联的各种资源也都由俄罗斯继承了。比如各种高端武器装备、苏联政府的财产、海外存款、驻外机构等等。其他加盟国只得到了实在拿不走的不动产,各种建筑、矿产等,还有些低端普通的武器装备。

不过当年因为苏联内部已经乱套了,管理非常的混乱,大量的军用物资、武器装备被军队倒卖。很多军火库甚至都被卖空了,这些装备很多都流到了恐怖分子手里。除了倒卖,因为缺少看护人员,很多武器甚至都被人偷走。

当年乌克兰想跟俄罗斯争夺强大的黑海舰队,双方相持不下,决定归双方共同所有,共同指挥,黑海舰队变成了俄乌联合舰队。几年后乌克兰终于绝对退让一步,将舰队分家,乌克兰只分到了20%不到。

总的来说,就是苏联的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归了俄罗斯。


漂浮菌


1991年,苏联轰然倒塌。树倒猢狲散之下,原先的加盟共和国,也分为16个独立主权国家。

这是俄罗斯文明发展史上的最大灾难。而在这场崩溃中,俄罗斯联邦的态度颇有些难以理解,它不仅没强势出手,阻止其他加盟共和国脱离,反而是予以默认,甚至推波助澜。

这就有点怪了。毕竟俄罗斯对土地的贪婪可是出了名的。正是凭着对土地的极端渴求,它才从蜗居东欧的一个小公国,逐渐发展成横跨欧亚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这样的国家,为什么在上个朝代崩溃后,继承者却出奇的大方,坐视500万平方公里边缘国土脱离而去,而无动于衷呢?

当然,这里面有来自西方的压力——毕竟过于庞大的苏联(俄罗斯),对它们构成天然威胁,将其拆解,削弱其地缘实力,本就是西方反苏的一大目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对俄罗斯这种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内因推动,外部压力再大,也不至于将其拆解——别说苏联铁甲洪流了,光核武库,就决定了西方不能对俄霸王硬上弓。

所以,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因素。俄罗斯之所以会坐视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关键还是自身的利益考量。

而说到自身原因,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苏联崩盘下俄罗斯本部自身的衰落,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国离心力的加强,以至于俄罗斯无力阻遏边缘板块的脱离。

这种观点看上去有点道理,但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当时俄罗斯确实衰落,但还没到彻底完蛋的地步。苏联崩盘时,苏维埃中央跟俄罗斯共和国之间的权力交接还是比较和平有序的,并未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革命骚乱——这即是说,莫斯科的组织发动体系,尤其是军队,大致还能维持在基本水准线上。有了这张底牌,——纵然莫斯科已经不能再用利益笼络无力边缘共和国,可强力镇压分裂势力,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虽然这么做,也会有明显副作用,但无论如何也比看着列祖列宗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独立出去要好的多。

可俄罗斯却没有如此,而是默许了这一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推波助澜——比如中亚五国,因为在苏联体系内一直享受边疆补贴,俄族人口在当地也有很高比例(苏联崩盘前后,俄族在哈萨克斯坦已占当地人口一半),故这些地区的脱俄意愿其实并不强烈。可俄罗斯,却对放手它们独立态度积极——所以中亚板块的剥离,与其说是当地独立浪潮的逼迫,倒不如说是俄罗斯自己将其放弃!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不仅仅是外部压力和内部的无能为力,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权衡利弊后的一种“自愿”,也是原因之一。

把领土当命根子的俄罗斯,为何会在当时干出主动弃土的“傻事”?

这得从俄罗斯的国情说起。

俄罗斯国土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中央,纬度偏高,气候苦寒,并不利于孕育高质量文明体系——即便是在苏联时代,俄罗斯文明的成色也是相对较低的,其国力和经济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依仗其庞大的工业规模。在先进产业方面,除了军事工业,俄罗斯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

这是俄罗斯文明与其他主流强势文明一个大不相同之处。纵观古今强势文明,不管是东方的中华文明,西方的罗马文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还是近代以来的英美,他们的文明之强大,不仅在于规模之巨大,同样也在于成之上乘。而俄罗斯,却因为地缘环境的限制,先天不足,这就给其后来的分裂留下了隐患:

由于文明质量有限,俄罗斯文明的向心力一直不强:

对东欧边缘地区,像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等加盟共和国,尽管地缘上跟俄罗斯的主体部分——东欧平原关系紧密,但它们跟与欧洲文明圈也隔得不太远。在对这一板块的争夺上,欧洲在文明程度上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了俄罗斯在地缘距离方面的领衔。这种东西双向影响,使得跟俄罗斯都属东欧板块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俄罗斯却一直不能对他们完全同化。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他们对当地的统治都停留在武力和政治强力方面,并没有打造出强力经济纽带,更没有让当地民众彻底归心——在许多东欧边缘板块的民族眼里,与其跟半开化半蛮夷的俄罗斯厮混,到不如融入西方,不仅经济收益更大,文化上也感觉更先进。

这种困境,削弱了俄罗斯对东欧边缘板块的统治力。以前苏联强大时倒也无所谓,一旦苏联没落,政治强力不再如前,对当地的控制力就明显衰减,再加上西方的引诱,东欧加盟共和国对俄本就不多的认同度,更是骤然降低,当脱俄离心力超过亲俄向心力,脱俄独立诉求顿时就爆发出来。

虽然俄罗斯可以用武力镇压来维持统治,但由于无法从在经济上与东欧边缘板块有机融合,文化方面认同度更是不够,光靠强力逼迫,势必引发无穷反抗,统治成本会变得十分高昂——这搁在苏联鼎盛期倒也罢了,但对于苏联解体后急剧衰落的俄罗斯来说,很难长期承受这种消耗。弄不好好会把自己拖垮,引发二次解体。

统治的维持是需要成本的。严重衰退的现实,决定了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维持对那些游离于自身经济体系之外,文化上融合度也不够的边缘板块的统治。出于成本控制考量,俄罗斯最后只能选择缩小统治范围,保留东欧本部和北亚。

东欧本部自不必说,这是命脉所系,俄罗斯还要想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就不可能放弃。

至于北亚,尽管开发程度低,不过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且从长远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具备极大的开发潜力——这是俄罗斯维持大国地位,以及将来东山再起的希望所在。而且,北亚因为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故人口有限,并且与东欧俄罗斯本部的经济关联度也较高——这意味着统治成本较低;而且这有限的人口,多数还是近代以来东迁的俄罗斯族人,本地原住民数量有限,所以文化向心力也有保证。总而言之,保北亚,消耗少,收益高,而且未来还大有希望。

至于中亚部分。其虽然跟北亚一样,地域辽阔,开发程度低,但麻烦在于,当地人口结构复杂,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大都是非俄罗斯的亚裔族群,尊奉的也是伊斯兰教——这意味着其天然离心力十分之强。而俄罗斯以前之所以能维持对当地的统治,一方面是因为中亚地缘环境闭塞,除了俄罗斯,周围再无强势发达文明,另一方面,也是全仗俄罗斯的恩威并施——其中威自然是军事政治强力,恩则是经济层面的巨额边疆补贴。

这就更糟糕了。中亚人口比北亚要多,而且族群文化与俄罗斯主流格格不入,本来就极具脱离潜力,以前仗着强力和补贴,还能维持住当地族群向心力。现在随着苏联崩盘,俄罗斯衰退,无论是胡萝卜还是大棒,都逐渐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下,就算中亚因为西方渗透较少,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脱离之意,但日子久了,来自俄罗斯的补贴断绝,还要受莫斯科管治,再加上中东伊斯兰影响力的逐渐侵入,迟早也是会生乱子。

基于这种权衡,虽然当时中亚并没有独立的想法,但俄罗斯还是选择长痛不如短痛,将他们推了出去,这样不仅可以提前止损,而且还可以保持个良好关系,总比闹到最后翻脸开撕要好的多。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固然是俄罗斯文明自身衰落的结果,但在这个散伙儿过程中,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却仍然保留了自己成熟果断的一面。面对边缘板块的独立趋势,它非但没有强力阻止,破坏,甚至还有意推动,尽管这么做看上去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但实际上,却是根据自身实情及未来发展的统筹考虑,在无可挽回的败局中,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空间。

只是,俄罗斯终究已是明日黄花,尽管莫斯科的政客精打细算,但这些努力,最多也不过只能稍加换回,无法从根子上扳回俄罗斯的大败局。而随着苏联的崩溃,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系也迅速滑落,在这场崩溃与重塑的过程中,俄罗斯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其负面影响至今无法平复。

而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系震荡,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政治层面的民主化,以及经济层面的休克疗法。自建国其就不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俄罗斯,为何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全盘西化的浪潮?俄罗斯为什么会采用后来几乎让其彻底瘫痪的休克疗法?难道这些真如某些媒体说的那样,是莫斯科被西方忽悠了?

非也,实际上,俄罗斯之所以会走这条路,也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俄罗斯为何会采用“休克疗法”》一节中,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68章——俄罗斯之第三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苏联属于加盟式的共和国性质,并非是真正独立的实体国,(有一点像分封制一样,最后分来分去弄成了韩赵魏楚燕齐,但又不太一样,因为人家原本就是一个整体,苏联还不是实打实的一个国家)真的是好日子过的舒坦了,就要出来作一作,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培植自己的亲信,

大搞个人崇拜,有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上拥有勋章最多的人,形成了贪污腐败的特权阶层,苏联的经济,军事停滞不前,给苏联和社会风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经济上,由于冷战时期遗留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导致苏联经济水平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滑,引发了社会动荡。而戈尔巴乔夫这个时候却实行了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机崛起,第一个宣布脱离苏联的是立宛陶,随后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它成员纷纷效仿。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盟国瓜分了很多军事装备,而俄罗斯则继承了前苏联的百分之九十五(也有说是百分之七十五)的兵力,前苏联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它的财产,军备等倍受世界关注,那么士兵们在苏联解体后该如何分配呢?



第一,按照服役区域。

经过协商,士兵是在哪里服役,就分配给谁,理论上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很麻烦,比如和恋人不同国家,和家人不同国家,被分配到异国他乡,各种麻烦意外不断,所以在那段混乱的时间里,苏联丢了很多军备,士兵不知所踪,航空母舰丢失,军舰也不知道去了哪,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第二,按照个人意愿。

对于士兵不愿意效忠所在服役区的,可以脱离军队,而那些既不愿意效忠所在国,又不想脱离军队的,则是直接被俄罗斯接收。

(青年时期的戈尔巴乔夫)
解体后的苏联,一度裁撤军队,因为经济停滞不前,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养,更别提去研制新的武器装备,那个时候很多军官下了班还得自己打工赚零花,要不就是倒卖装备,而俄罗斯希望不要只恢复和重建苏联时期的辉煌,而是从旧体制中走出来,所以俄罗斯换一次国防部长就得进行一次军事改革,兵种合并,军区合并。

如果对苏联解体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推荐一部《战争之王》给大家。


军事一点通


苏联解体后士兵们是怎么被分配国籍的?根据石头君所查到的一些国外资料显示,当时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根据士兵原籍地,另一种是根据士兵的驻守地,士兵们自己似乎在当时有选择权。

根据原籍地原则分配

在苏联时代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每名苏联男性都要在18-27岁之间都要去服两年陆军兵役或是3年海军兵役。而且苏联解体前通行的制度是将服役的士兵安排在距其原籍地非常遥远的地区服役,比如来自乌克兰的士兵很有可能被派往远东、中亚或者莫斯科附近服役,而来自远东地区的士兵则通常会在乌克兰或者欧亚交界地区服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融合。

苏联解体后,其军队大致上按士兵原籍地被1分15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当时通行的原则是根据士兵的原籍地对士兵进行划分。比如来自乌克兰但是驻守在俄罗斯或者中亚国家的士兵,会被允许返回乌克兰,但仍然需要按照自己服役的剩余时间,在乌克兰服完兵役。而对于来自俄罗斯或者中亚国家但驻守在乌克兰或者其它国家的士兵也是一样,通常这些士兵都会被允许返回俄罗斯或中亚国家,完成兵役之后退役。

曾经的苏军

根据士兵驻守地原则分配

现在的俄军

但根据士兵原籍地原则分配这个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苏联解体之后,有些士兵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返回自己的原籍地。因此当时原苏联各国基本也都允许士兵们自行选择留存驻守地继续服兵役。这种情况在俄罗斯最为常见,特别是在苏军中已经晋升为军官的那些人,相当一部分都选择继续在俄军中服役,而不是返回原籍国,因此直到现在,俄军中还有许多来自原苏联各加盟国的军官在服役。

哈萨克斯坦军队

苏军武器装备的分配

而除了士兵之外,所有原苏军的装备与弹药则全部按照苏联解体时的部署归所在国所有,但核武器除外。苏联解体时,其核武库分别分布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但显然俄罗斯和国际社会都不可能接受白乌哈三国成为有核国家,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后不久,相关国家立即就分布在白乌哈三国境内的核武器如何处置展开了谈判,最后的结果是中、美、俄、英、法五个核大国公开承诺不对白乌哈三国使用核武器,换取三国放弃自己境内的所有核武器。后来这些核武器都根据协议被移交给了俄罗斯。


桃花石杂谈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前夕,俄罗斯与各成员国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先成立了一个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组织,简称“独联体”。这个组织在苏联解体时充当过渡的角色,各国在明斯克举行了多次的军事归属问题会议,除了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这三个国家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外,其它成员国同意以俄罗斯为首的统一军队力量。

苏联解体的前夕,军队基本掌握在叶利钦手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上将更在半年前开始调派军队作准备。

所以苏联解体后,独联体继承了苏联权益进行解体分配,独联体仍以俄罗斯作为老大哥,所以还是俄罗斯说的算。在苏联解体之前,有陆军200万人、海军50万人、空这50万人,防空军70万、火箭军30万、还有在各加盟国驻军、海外军事基地和军队后勤人员,总兵力超过500万人,解体前俄罗斯当局就已经调整军队驻地和建制问题,将有价值的部队调往俄罗斯境内,或者更换成俄罗斯军官等。

1991年12月23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将军队最高指挥权和核发射按钮等一批珍贵材料交给了叶利钦。

等到解体军事分配时,已经掌握大头的俄罗斯采取了军队就地所属国家的原则,意思是军队在哪里驻军就属于哪个国家,因为乌克兰是苏联时期的坦克基地和黑海舰队基地,所以除了乌克兰分到些陆军装备和部队,黑海舰队20%份额外,剩下的基本效忠于俄罗斯。

1975年苏军海军军官劫持“无畏”号战舰,呼吁改变国家路线,此事件被视为苏联解体一大征兆。

不过,因为苏联军队庞大历史复杂,在解体分配时也有多种情况:一,官兵自愿效忠原则,只要该国愿意接收,可自愿选择效忠;二,部队官兵籍贯原则,根据部队官兵籍贯可选择部队归属,比如白俄罗斯人回白俄罗斯、乌克兰人回乌克兰;三,核武,解体时戈尔巴乔夫把拥有2.7万个核弹的核武控制系统交给了俄罗斯当局的叶利钦,俄罗斯继承了绝大部分核武,虽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部署有核武,但几年后因技术不行资金缺乏无法掌握手中的核武,全拱手送还给了俄罗斯。

图为维克多·布特,他是前苏联空军军官,后成为世界军火大亨,好莱坞电影《战争之王》就是根据他改编的。

据统计,解体后的俄罗斯各国综合国力急剧下降,根本没能力养着庞大的军队,所以俄罗斯最后接收的部队差不多200万,剩下的少量被独立国接收,大量的其实被就地放弃了,长期没有薪水和物质供应的部队开始地下军火走私,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境内有上百万支枪流入市场,更有很多前苏联军官成为军火大亨,武器走私、军火倒卖非常猖獗。


图文绘历史


众所周知,苏联能在冷战期间与美国抗衡就是依赖它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么,苏联失败解体后,那些官兵有如何确定自己的国籍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苏联的构成。苏联是由十几个东欧国家所组成的联盟国,其中领土最大的还是属于分裂下来的俄罗斯。

俄罗斯当时继承苏联的大约百分九十的军事力量。它与其他分裂的国家相比而言,更对士兵具有吸引力。毕竟有些士兵已经从军十几甚至几十年了,更愿意与生死与共的兄弟在一起而选择留在俄罗斯,属于俄罗斯国籍。俄罗斯甚至比自己的家乡更加亲切,二战后重建的故乡,自己许多亲人或许都不在了。


但是,当时俄罗斯的经济和苏联经济是一个模式,重工业畸形发展,而轻工业停滞不前,许多军人的基本生活水平都跟不上。甚至还有军官在下班后又另外接一些生意活来维持生计。那么多的军人留下来,其实对它也是一种负担。所以,俄罗斯新任的国防部长第一件事往往都是大裁兵,军区合并,兵种合并,锐减政府负担,让更多人去搞经济,振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还是愿意叶落归根,返回自己原来的国家,他们的国籍属于其余联盟国国籍。这些士兵抱着对故乡的眷恋,愿意重新投入她的怀抱。那些联盟国比俄罗斯更加需要年轻士兵的加入,毕竟苏联解体的大部分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留在了俄罗斯,自己的故乡重建更需要自己。听到阔别很多年的家乡话,那些士兵心中还是很激动的。更何况,家中或许还有年迈的双亲等着自己的抚养,回去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总有一批人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苏维埃的。很多人还是坚信苏联不会消亡,坚守自己当初的驻守之地,期待着苏维埃的复兴。这些人当中很大一批都是有一定军衔的军官,毕竟想要跨地区还继续担任高官的可能性不大。他们愿意坚守在这里,陪自己朝夕相处的部下共度余生,他们的国籍按驻守地的国家划分。

最后,还有一部分士兵是不准迁移的,只能按照驻守地的地方入国籍。比如,各个联盟国的边疆,军事敏感的地方,还有一些军事研究所,很多人都签下保密协议,所属地方的国家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人才的流失。这些地方的士兵或许一辈子都回不去自己的故乡,只能待在这里。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由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外高加索联盟等一共15个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大力发展军事,成为世界范围内能够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苏维埃政府宣布解体。

苏联解体之前,其军事实力是相当强悍的,近四百万的武装力量包括海陆空三军,防空军,战略火箭军,舰队等军事遗产愣是被瓜分殆尽。其中俄罗斯继承了苏联95%的军力,其他国家则只分到了有限的汤汤水水。

面对当时数量庞大的军队,苏联所采取的分配原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军种进行分开处理。

其中对于内卫部队和边防军,主要是按照部队所在的归属地进行划分。一方面是方便管理,另一方面这些驻防军队对驻防所在地早已有了归属感。但仍有一些因为是俄罗斯人,不情愿被所属地管理,对于这些则会将他们撤回俄罗斯。还有一些边防军,因为国家内战,无暇对其管理,而是仍有俄罗斯负责管理。最典型的就是塔吉克斯坦,苏联解体以后不久便爆发内战。俄罗斯一度管理其边防军达10年之久。

对于大部分的苏军来说,同样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分配。但仍然有很大比例的苏军,对新的联盟国家不感冒,不愿意效忠。对于不服从的士兵或者部队,倒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苏联方面也并没有进行太强硬的干涉,遵从个人意愿,秉承“人走装备留下”的原则解决。

对于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弹药等,苏联解体以后,均归所在国家所有。实在干系重大,有争执的则双方签署协议,则情分配。

如苏联的黑海舰队和远程战略航空兵部队,当时的黑海舰队中大部分是俄罗斯人,还有少量的乌克兰人。在乌克兰宣布建军之时,曾极力的拉拢舰队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但仍然有部分俄罗斯人不愿意跟随乌克兰。最后无奈俄乌之间达成了协议,俄罗斯分得舰队的大约三分之二不到,乌克兰分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则仍然继续留驻在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基地。

基于以上原则,由于俄罗斯所在的领地很大,分得的“遗产”很多,一度达到了苏联军事势力的70以上。

包括战略火箭军、反导系统、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还有一半的黑海舰队,60%左右的空军,50%左右的地面部队,还有大量的军事院校和相关机构都在俄罗斯。

对于苏联建造的核弹等武器库,八成以上也都在俄罗斯境内。其他的则分布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可国际上并不允许白乌哈三国持有核武器,多方最终达成一致:

中美英法俄五国承诺永久不对该三国使用核武器,换取三国的核弹等移送到俄罗斯。

曾经分得苏联遗产的这些国家,如今军事实力如何呢?

衡量一个国家,除了靠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是一方面。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掣肘的。

我们先看一下俄罗斯:

官方统计,俄罗斯分得了大约100万兵员,可实际上也就76.4万。经过改革,军官职位从35.5万个削减到22万个。不过俄罗斯宣布提高军队的工资待遇,令人为之一振。

乌克兰:

从苏军中分到了在其境区之内的三大军区包括基辅军区、敖德萨军区和喀尔巴阡军区,有兵员38.7万人。当时欧洲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不过后期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军队人数削减了四分之一。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的武装力量主要有原来驻扎在领地之上的苏军组成,拥有23.8万军人,还包括三千多辆坦克,装甲车。一千多们火炮,数百架战机等。在苏联解体的国家中,除去俄罗斯之外,数白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最强。

除去这些国家以外,其他如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大抵都结合本国军队建制,对新政府军队重新整编, 原苏联军队遗留下来的建制番号大多被取消。



奇点历史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通俗一点讲就是由15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个联盟组织,简称“苏联”,主席为苏联的最高领袖,15个国家的军权外交等由苏联主席来领导。当然,加盟的国家有独立的主权,他们可以选择退出,也享有投票选举苏联主席的权利。

另外,苏联的武装力量由加盟共和国自己征兵,统一派往苏联军队服役。假如苏联解体了,士兵就回到自己的国家。

简单来说,士兵都是有“国籍”的人,比如某个苏联士兵来自“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那么,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士兵就回到乌克兰。

再举例,比如我国有23个省,某个士兵来自台湾省,如果服役期限满了,这个士兵就回到台湾省。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