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的N个前传

在社会体系内,军队负责输出战斗力,以保障国家、人民安全。另外一大类经济组织负责输出生产力,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背景,或者源自军事单一发展输出的战斗力不足,或者源自经济组织单一发展输出的生产力不足,或者兼而有之,或者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坦率地说,军民融合古已有之,在多个历史时期和地球的多个角落地或长或短地存在过。今天,刀哥撷取军民融合的若干前传,发现古人已深谙“融”的要义。

引子:弦高退敌

第一个想到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大国博弈、小国站队。晋文公作为春秋第二霸,南边打服了楚国,西边打趴了秦国,一时风光五两。郑国夹在其中,一度开罪了晋国,站到了秦国一边,由秦国派出几个将军,驻守都城的几个大门,防着晋国。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公子兰继承君位。一心想要东扩的秦穆公决定利用晋国国丧机会,消灭郑国(秦国算是战斗种族,而且流淌着权谋、征伐的血液,后来接受法家也是自然)。于是他命令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兵车400辆偷袭郑国(春秋时,这种“步坦协同作战”是主流)。

第二年2月(公元前627年),秦军带领的主力走到了滑国(今河南偃师、巩县一带)境内。正巧,郑国商人弦高与奚施赶了十二头牛,要到周王城去卖牛。远远看到来势汹汹的秦军,躲闪已是不及。弦高非常冷静,与奚施迅速分析:秦军前进方向下一站就是郑国,国内似乎并无相关消息,我们应该探探虚实。如果秦军心怀不轨而来,与驻守城门的秦军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需要火速往国内传递情报。如果秦军真是友好访问,我们去接洽也并无坏处。

于是,弦高派奚施抄近道回国送鸡毛信,自己大摇大摆地来到秦军队伍前拦下车驾,跟三位将军说,郑国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派我来劳军,这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请收下,不成敬意,云云。孟将军等一听,完了,本来是打算秘而不宣,奇袭郑国,现在已经打草惊蛇,人家还大张旗鼓来劳军,说明早有准备。奇袭泡汤,再去进攻凶多吉少,只好退军。

军民融合的N个前传

再说奚施禀报郑穆公后,郑穆公一面传令军队进入战备,一面派人去秦国驻军营地探个究竟。郑国大臣皇武子看到秦军磨刀霍霍的阵仗,一下就明白了,于是客气地说“听说各位要回国,我们没有时间为你们饯行,我们郑国的原野上,到处都有麋鹿出没,请你们自己去猎取吧。”秦军见此情景,知道计划败露,只好撤军回国。

郑国逃过一劫,从国君到国民,无不感激弦高。郑穆公要给弦高高官厚禄,被坚辞: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刀哥叨:因为弦高吹得一嘴好牛,郑国实现了一次战役的大逆转。在春秋战国,受限于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还没那么精细。即便如此,弦高体现出的高明的军事谋略,折射出的军民深度融合仍然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古希腊

古希腊城邦制,各城邦相对独立,著名CP雅典和斯巴达。

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无固定军队。古希腊公民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这种公民军事化的制度同平等分地制度密不可分。由于公民不能从事任何追求财富的活动,很显然,城邦必须为他们的生计提供一定的保障,使所有公民有相对平等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重装步兵的作战方式必然影响到公民的社会与政治意识。所有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都在同一个方阵里,肩并肩地作战或训练。

军民融合的N个前传

刀哥叨:由于人口、地域等限制,古希腊只有兵民合一才能保生存。同时,他们的军队也因此拥有了强悍的战斗力。与波斯的几次战争可见一斑。而古希腊式的军民融合,又与古希腊灿烂的科学文化和超越时代的社会制度相伴相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传奇。

屯田制

屯田的雏形发端于西汉,用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

在曹操治下,屯田成为一项经济和社会制度。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麾下的枣祗,还有韩浩,而实行者包括任峻和邓艾等。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公元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曹操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以完全确立,并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类。

军屯

军屯是指设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产行军所需粮食。军屯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

军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现役军人屯田,这是沿袭汉代的做法,随宜开垦,且耕且守。另一种类型是士家屯田,用于屯田生产的士家包括从征将士的家属和尚未抽调的后备役兵士。

民屯

曹操时代,屯田事物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

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雍正年间的军机处与之颇为相似。若遇有重要事项,如屯田地点的选择及处理农民逃亡等,则由屯田官直接向操请示办理。此外,曹操领导下的司空和丞相府也对屯田官起领导作用。

刀哥叨:三国时期,人口锐减,生产力严重倒退,各路军阀都同时面临打天下和治天下的难题。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用屯田制奠定了自己称霸的物质基础。我们在其中既能看到农副业生产、建设兵团、东北开荒等等事件制度的踪迹,也能同时看到军转民和民参军的线索。

府兵制

府兵制度,起于西魏,中经北周到隋代,盛于唐。府兵材料保存到今日的太少,难以研究。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制不仅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经济农业建设。

刀哥叨:花木兰家就是府兵。这项制度在几百年间出现诸多分化,但精髓还是兵民合一。但这也造成了唐朝兵员内轻外重,直接造成了藩镇尾大不掉,断送了王朝。

匈奴

匈奴是游牧民族的杰出代表。

“天之骄子”最初是匈奴人的自称。战争则是这些天之骄子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事情,匈奴帝国的军事体制渗透至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匈奴单于既是匈奴帝国最高的政治统治者,又是最高的军事首领。

单于主持下建立的政权系统,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军事组织。单于属下的匈奴贵族官吏, 没有严格的文臣武将之分,多集军政于一身,既负责一切行政事务,又组织军队的训练,因此官兵关系密切,无将不知兵,无兵不知将, 在战斗中尽可发挥最大的战斗能力。凭借此优势,匈奴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具有极低的战争成本和高效的军事动员体制。

匈奴设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及左右骨都侯等二十四个中央高级官员,其中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的地位最高。这些官员同时也是领主,他们各有封地,虽然名称不一,但共同特点是每个领主都是骑兵统帅,也就是万骑长

在草原分散游牧的经济生活下,保护自己的畜产免受损害,侵夺他人的财物补充己用,成为了匈奴人一种天然的生存方式。因此,每个成年男子既是生产者,更是战士。骑马、放牧和射猎是每个游牧民的基本生活技能。匈奴男人从小就先练习骑羊,射猎小鸟和野兽,长大开始学骑马,射猎更大的野兽。从小的狩猎生活和训练培养了匈奴人优良的骑射技术、长途奔跑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

匈奴妇女虽然一般不参与战争,但也能走马射箭。她们常在军中负责后勤和生产。当匈奴大军远征时,妇女们常驱赶牛马随行,“因水草为仓禀”,源源不断地供给后勤补给。这样,便避免了作战中运粮转输之劳,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刀哥叨: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大多不如中原王朝经济发达,文化昌明,但几千年来在军事上让中原王朝吃尽了苦头,靠的就是这种全民皆兵、兵民合一的军民完全融合的军事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源自这些民族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较少、文明程度低、经济发展乏力,但我们无法忘记“白登之围”、“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等等。在世界历史上,低文明程度或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落后”军队攻陷甚至血洗高文明程度或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军队并不罕见,日耳曼人手刃西罗马帝国,蒙古铁蹄踏平中亚和东欧等等,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