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龍灣:千年古村換「新顏」 生態文明絢麗綻放

栖龙湾:千年古村换“新颜” 生态文明绚丽绽放

栖龙湾:千年古村换“新颜” 生态文明绚丽绽放

“以前的老村,交通非常閉塞,進村的路還不到3米寬,村民走不出去,機會也進不來,百姓無論生產和生活都很落後,自己家親戚來串門,都找不到村子在哪。”回想起以前的棲龍灣村,村黨支部書記鄭靚十分感慨。

棲龍灣村隸屬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北21公里處,南距於口鎮政府6公里,北鄰狂山,東接林家莊,西連谷堆山,南接上毛家圈,120戶,356人,耕地面積460畝,山場面積3500畝。那麼,接下來我們一邊呼吸著丹桂飄香的清新空氣,一邊欣賞著漫山燦爛的田園風光,藍天、白雲、山青、水綠、地淨,細細品味棲龍灣這壇“老酒”。

栖龙湾:千年古村换“新颜” 生态文明绚丽绽放

實事做到群眾心裡 用行動提升環境

幾年前,這裡糞汙橫流,泥濘難行,臭氣熏天,甚至飲用井水也遭到了汙染。一到雨季,村民的房屋就被大雨“襲擊”…..這一幕幕,村書記鄭靚看在眼裡,急在心裡。2010年,為了徹底改變村民的生活環境,村支書鄭靚搶住土地增減掛鉤機遇,開始了舊村改造,村莊整體搬遷。大會小會天天開,入戶進行動員,每戶最少十幾次,多的幾十次。村支部書記鄭靚和兩委班子成員為了整體搬遷,沒跑斷腿,磨破嘴皮子。

新村的建設,他們本著綠色、生態、宜居的理念,高標準規劃,同時契合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習慣,最終方案確定:建二層聯排別墅,每戶220平方米,配60平米小院。為了推進拆遷,村幹部帶頭拆、黨員帶頭拆、村民代表帶頭拆、村“兩委”幹部親屬帶頭拆,這一下子就打開了拆遷的局面,不到一個月,搬遷、遷拆60戶。當住了半輩子的老宅被推倒的時候,鄭老漢留下了眼淚。

為了讓村民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村民又引山泉,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村裡投資30萬元,建設新型汙水處理設施,日均處理汙水72噸,直接用於新村周邊的綠化和灌溉。實行垃圾處理一體化,家家有垃圾箱,社區有垃圾站,並配有專人進行集中處理,垃圾日產日清。

衛生潔化了,環境美化了,村莊綠化了,2013年1月,棲龍灣村被評為“省級文明生態村”。

栖龙湾:千年古村换“新颜” 生态文明绚丽绽放

“綠色”農業與“紅色”文明齊頭並進 “幸福院裡”歡樂多

棲龍灣水源充沛,共有4座水庫。南壩水庫,是水庫養殖的良好場所。北壩位於村中央,是鵝鴨的天然樂園。南壩建於1978年,蓄水6萬方。1962年在村北車山背後修建l號水庫,蓄水10萬方。1976年又修建車山水庫2號壩,蓄水10萬方。並花了l2年時間開鑿鞍山水渠,深處達20米,解決了山前灌溉問題,由旱田變為水澆田,農業產量上了一個新臺階。

棲龍灣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靠著近千畝的花椒、大杏和板栗。“以前是靠天吃飯,果實成熟了賣不出去,現在口鎮供銷社上門保底收購。”鄭老漢說。村西北面的狂山和象山上,松柏成蔭,槐花滿山,山腰和山腳下板栗園、花椒園、杏園,成帶環繞。在村西北面的象山上,鄭老漢望著自家十多畝花椒笑著說,“僅花椒種植一項,每年收入就在3萬元左右。”

2013年,棲龍灣村成立了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已建成有機蔬菜、草莓、葡萄等各類大棚10多個,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他們與口鎮供銷社合作,實施農超對接,以保底價收購。與廣東溫氏集團合作進行生態無公害生豬養殖,年可增加集體收入六十萬元,以上所有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村集體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2.4萬元。

改革開放後,棲龍灣把生態農業與旅遊業融為一體。組建垂釣休閒中心,在4座水庫上大做文章,有別具風光的魚塘,設施全面的鴨子場,真正走上了綠色生態農業的路子。

為了改變晚上七八點,村裡基本就見不到人了,村民之間缺少溝通,生活單調乏味這種現狀。2014年1月,村裡召開了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決定將“幸福院”這個規劃上報口鎮鎮政府,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最終確定了基本方案和建設標準要求。

“只要是為老百姓做的事,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擋我們。”鄭靚說。同年3月,棲龍灣村針對資金問題再次召開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討論通過了利用一部分村集體收入來建設農村幸福院,僅五個月的時間,棲龍灣村的農村幸福院投入使用了。

“說起俺村的農村幸福院,周圍的村的都非常眼饞。”棲龍灣村黨支部書記鄭靚邊說邊帶著記者轉了一圈,只見休息室裡二十餘張床鋪排列整齊,幾個老大娘快樂地看著電視劇,談論著劇情;康復室裡的醫療器械設備一應俱全;老年活動室裡村民們有的下棋,有的打牌,說笑聲不絕於耳;乾淨整潔的廚房裡堆滿了新鮮的蔬菜瓜果……

目前,棲龍灣村打算規劃一塊更大面積的土地,建設以養老、休閒、康復、醫療為一體的綜合性幸福養老院。“到時,不光是俺村的村民可以來,周圍鄰村的鄉親們都可以來,咱這個地方氣候環境宜人,說不定都能把城裡人吸引來呢。”鄭靚憧憬著未來的“幸福院”。

栖龙湾:千年古村换“新颜” 生态文明绚丽绽放

生態文明“裝點”美麗鄉村 打造特色發展“藍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棲龍灣村耕地面積520畝,山場面積2998畝,為發揮山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自2014年4月份,棲龍灣村與山東明泉園藝有限公司合作,投資200萬元建設有機蔬菜大棚6個,主要種植有機西紅柿、雞腿蔥、芸豆等,增加了村集體收入10萬餘元,除了有機蔬菜,下一步也將會發展種植有機水果。

2014年6月,與口鎮供銷社合作成立了生態農業合作社,新種植花椒、板栗500餘畝,帶動村民就業百餘人,不僅如此,合作社對村民們進行技術指導和管理,使村民們在實現收益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科學素質。“今年天旱產量少點,這幾年最多的時候年產量達3萬多斤,濟南的遊客不等杏子熟了就打電話預約來採摘,年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幾番。”種植農戶高興得說。

栖龙湾:千年古村换“新颜” 生态文明绚丽绽放

2012年,棲龍灣村與山東省水利廳合作建設了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依託水利廳的優勢,對水土進行檢測,進一步將河道進行治理,科學調整土地生產率,增加集體收入5萬元,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自然環境,2007年,示範園被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列為“全國水土流失檢測與公告項目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監測點”;2010年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省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極具地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技術示範基地,也成為了廣大科技人員、中小學生和許多市民參觀學習的戶外教室。“你看,那是村裡修的環山路,現在很多城裡人還有周邊城市的市民一到週末就過來遊玩。”順著鄭靚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盤旋在山上蜿蜒整潔的環山公路。

夕陽西下的棲龍灣,如此的“驚豔美麗”,鄭靚滿懷信心地憧憬著:五年後這裡將把生態旅遊作為發展重點,依託自然優勢,村民們將建設20到30戶農家樂,發展生態農業、創意農業,將棲龍灣村發展成集現代文明、田園風光、淳樸鄉情於一體的魅力生態村。明天的棲龍灣,將更加輝煌!

如果本條引用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記者:李家璇

審核:孟令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