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境持續提升 我家昆明展「新顏」


城市環境持續提升 我家昆明展“新顏”


昆明滇池水質持續向好,青山碧水越來越美了。記者杜文蕾攝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報·記者陳輝)燒辣椒、火鐮肉、銅炊鍋……官渡區寶豐社區李家村村民解嚴峰正在準備一桌傳統的老昆明菜,自從兩年前開設一家農家樂後,好吃又地道的農家菜、可自助採摘的菜地,還有不遠處水清天藍的滇池風景和寶豐溼地,成為他們家吸引客人最大的“法寶”。“週末一般可接待20多桌客人。”祖輩曾是漁民的解嚴峰說,帶給他好生意的,正是門前那逐漸轉清的滇池水。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日前發佈消息,隨著滇池治理大力推進,滇池水質逐年企穩向好,1~8月,滇池水質總體保持Ⅳ類,達到近幾年最好水平。以滇池治理為代表,昆明近些年不斷推進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也讓昆明展出“新顏”。

感受昆明變化

城市環境整治換來青山碧水

事實上,就在幾年前,解嚴峰還曾動過搬離村子的念頭。“那時流經村子的老寶象河就是一條臭水溝,一到夏季,滇池沿岸又有大量藍藻堆積,臭氣熏天,路過都要掩鼻。”

作為滇池治理入湖河道系統整治工程之一,老寶象河進行集中整治:生活區截汙、生態河堤修復、河堤綠化景觀提升。2016年、2017年連續監測,老寶象河水質均穩定在Ⅳ類水質以上。

這也是滇池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昆明出臺《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將通過實施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大力削減流域汙染負荷,讓滇池水更清,實現滇池保護治理取得新突破,努力把滇池打造成生態之湖、景觀之湖、人文之湖。

母親湖滇池的持續治理,也讓昆明的一位老友感慨頗深,年輕時曾到過昆明的著名航天專家、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黨委書記梁小虹對滇池近些年的持續改善表示欣喜,“很多年前昆明給我的印象就是水清天藍,很可惜後來遭受汙染,不過經堅持不懈治理,目前內外海水質能整體保持在Ⅳ類。”再經過幾年努力,有望實現滇池治理目標。

五華區烏龜山立交旁的石盆寺片區,鬱鬱蔥蔥的運動休閒森林公園已初見雛形。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場大風颳起一陣沙”的採石廢棄地。昆明風最盛的5月,家住大普吉社區的王新成只能緊閉門窗,他笑稱“我在昆明就可看見北方的沙塵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提升城市整體生態景觀,2007年開始,昆明針對城市周邊“五采區”實施集中復綠工程。為了能在石頭山上種活樹,採取層層填土退臺方式恢復林業生產條件,選用鄉土樹種滇樸、滇油杉等,噴灌管網也已安裝就緒,保障樹木在採石等石漠化留下的土地上成活率。11年間,滇池流域“五采區”復綠逾萬畝。

王新成說,他就是看著對面山坡一點點變綠的,持續的綜合復綠整治,讓他愛上面山的滿眼綠色。“等運動休閒森林公園對外開放後,我們又多了一個新的週末休閒去處。我越來越滿意居住的社區環境了!”

愛上我家昆明

街寬了景美了住著更舒適了

同樣對自己社區環境感到越來越滿意的,還有位於二環內王旗營小區的劉大媽。

從今年開始,劉大媽和老姐妹的活動場所就在小區紮了根:晨起在運動器材上鍛鍊;天熱在街邊樹下的休息凳上歇涼;晚上,臨近蘇園的社區活動區又成了她們的廣場舞訓練基地……而去年這個時候,她們還在為髒亂的小區道路、一下雨就淹水的下水道而煩惱,這一切轉變也得益於昆明啟動的老舊小區微改造。

2017年開始,昆明主城各區有步驟地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通過環境整治、管控梳理,在不“大拆大建”基礎上,整體推進老舊小區居住環境。“住了20多年,從小區新建到變舊,再到現在微改造後,比之前環境還好。”每單元新設的電子門禁、下樓就有的社區服務、新建的社區活動中心……五華區江岸小區居民趙阿姨說小區得到了“新生”,“有了這麼好的環境和社區管理,我還想在這裡再住幾十年。”

城市持續的綜合整治,不僅讓昆明的外在形象不斷呈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讓昆明城市人居環境更舒適。近年來,昆明以構建全國文明城市等為契機,持續開展環境整治和市容治理,也取得切實成效:街道變得更寬了、綠化景觀更美了、居住也更舒適了……市民心中一樣樣的改變,也正成為昆明這座城市煥發出的“新顏”。

中科院發佈的《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中,昆明連續多年位列宜居城市第二位。今年初的兩會上,昆明提出要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中國健康之城”建設,推進昆明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持續的城市綜合治理和環境整治,也讓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目標,在昆明有望提前完成。

採訪中,記者偶遇來雲南旅遊的張凌志一家,在他們的國慶假期計劃中,將原本在昆明“短暫停留”增到遊玩幾天。他說,來之前就看到電視裡報道昆明滇池開漁的場面,水天一色很漂亮。“之前昆明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氣候好,這幾年來昆明,看到不斷改善的城市環境、不斷提升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我也有想留下來的衝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