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持续提升 我家昆明展“新颜”


城市环境持续提升 我家昆明展“新颜”


昆明滇池水质持续向好,青山碧水越来越美了。记者杜文蕾摄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记者陈辉)烧辣椒、火镰肉、铜炊锅……官渡区宝丰社区李家村村民解严峰正在准备一桌传统的老昆明菜,自从两年前开设一家农家乐后,好吃又地道的农家菜、可自助采摘的菜地,还有不远处水清天蓝的滇池风景和宝丰湿地,成为他们家吸引客人最大的“法宝”。“周末一般可接待20多桌客人。”祖辈曾是渔民的解严峰说,带给他好生意的,正是门前那逐渐转清的滇池水。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日前发布消息,随着滇池治理大力推进,滇池水质逐年企稳向好,1~8月,滇池水质总体保持Ⅳ类,达到近几年最好水平。以滇池治理为代表,昆明近些年不断推进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也让昆明展出“新颜”。

感受昆明变化

城市环境整治换来青山碧水

事实上,就在几年前,解严峰还曾动过搬离村子的念头。“那时流经村子的老宝象河就是一条臭水沟,一到夏季,滇池沿岸又有大量蓝藻堆积,臭气熏天,路过都要掩鼻。”

作为滇池治理入湖河道系统整治工程之一,老宝象河进行集中整治:生活区截污、生态河堤修复、河堤绿化景观提升。2016年、2017年连续监测,老宝象河水质均稳定在Ⅳ类水质以上。

这也是滇池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昆明出台《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将通过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大力削减流域污染负荷,让滇池水更清,实现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新突破,努力把滇池打造成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母亲湖滇池的持续治理,也让昆明的一位老友感慨颇深,年轻时曾到过昆明的著名航天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党委书记梁小虹对滇池近些年的持续改善表示欣喜,“很多年前昆明给我的印象就是水清天蓝,很可惜后来遭受污染,不过经坚持不懈治理,目前内外海水质能整体保持在Ⅳ类。”再经过几年努力,有望实现滇池治理目标。

五华区乌龟山立交旁的石盆寺片区,郁郁葱葱的运动休闲森林公园已初见雏形。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场大风刮起一阵沙”的采石废弃地。昆明风最盛的5月,家住大普吉社区的王新成只能紧闭门窗,他笑称“我在昆明就可看见北方的沙尘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提升城市整体生态景观,2007年开始,昆明针对城市周边“五采区”实施集中复绿工程。为了能在石头山上种活树,采取层层填土退台方式恢复林业生产条件,选用乡土树种滇朴、滇油杉等,喷灌管网也已安装就绪,保障树木在采石等石漠化留下的土地上成活率。11年间,滇池流域“五采区”复绿逾万亩。

王新成说,他就是看着对面山坡一点点变绿的,持续的综合复绿整治,让他爱上面山的满眼绿色。“等运动休闲森林公园对外开放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新的周末休闲去处。我越来越满意居住的社区环境了!”

爱上我家昆明

街宽了景美了住着更舒适了

同样对自己社区环境感到越来越满意的,还有位于二环内王旗营小区的刘大妈。

从今年开始,刘大妈和老姐妹的活动场所就在小区扎了根:晨起在运动器材上锻炼;天热在街边树下的休息凳上歇凉;晚上,临近苏园的社区活动区又成了她们的广场舞训练基地……而去年这个时候,她们还在为脏乱的小区道路、一下雨就淹水的下水道而烦恼,这一切转变也得益于昆明启动的老旧小区微改造。

2017年开始,昆明主城各区有步骤地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通过环境整治、管控梳理,在不“大拆大建”基础上,整体推进老旧小区居住环境。“住了20多年,从小区新建到变旧,再到现在微改造后,比之前环境还好。”每单元新设的电子门禁、下楼就有的社区服务、新建的社区活动中心……五华区江岸小区居民赵阿姨说小区得到了“新生”,“有了这么好的环境和社区管理,我还想在这里再住几十年。”

城市持续的综合整治,不仅让昆明的外在形象不断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昆明城市人居环境更舒适。近年来,昆明以构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为契机,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和市容治理,也取得切实成效:街道变得更宽了、绿化景观更美了、居住也更舒适了……市民心中一样样的改变,也正成为昆明这座城市焕发出的“新颜”。

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昆明连续多年位列宜居城市第二位。今年初的两会上,昆明提出要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中国健康之城”建设,推进昆明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持续的城市综合治理和环境整治,也让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目标,在昆明有望提前完成。

采访中,记者偶遇来云南旅游的张凌志一家,在他们的国庆假期计划中,将原本在昆明“短暂停留”增到游玩几天。他说,来之前就看到电视里报道昆明滇池开渔的场面,水天一色很漂亮。“之前昆明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气候好,这几年来昆明,看到不断改善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我也有想留下来的冲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