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与年近八荀的王洛宾是什么关系?他们到底是怎样的感情?

刘小贱689


1991年1月6日,三毛自杀后的第二天,王洛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后,就扔掉笔失声痛哭起来。

三毛的死,为何会让这个78岁的老人如此失态?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毛死后,向来注重养生的王洛宾突然开始日日将自己浸泡在烈酒里,表面看,他是想靠酒精麻醉自己,实际上,他却是想借助酒精慢慢自杀。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早点见到三毛,告诉她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在那遥远的地方

时光回到1988年,这年,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的一首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入台湾。这首旋律优美婉转的歌儿在打动无数人,奠定王洛宾“西部歌王”身份的同时,也为他吸引了一位特殊女子,没错,这个女子,正是文学家三毛。

此时的三毛是孤独的,毕竟她的丈夫荷西已经去世十年了。她甚至感受到了寂寞,对,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太久,她渐渐已经不能再记起荷西的模样,而只能靠那些所谓的“通灵术”来和荷西沟通。因为思念成魔,三毛的精神甚至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靠“快乐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来缓解。



当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无意间飘过三毛耳边时,三毛当即就热泪盈眶,在这首歌里,三毛听到了感动,听到了对爱情的渴望……这首歌,甚至唤醒了三毛即将沉睡的灵魂,荷西死后,憧憬热望第一次在她的身体里升起。“这首歌是谁写的”?三毛眸子里闪着光。

实际上,在还不知道作者是谁时,三毛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去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作者。三毛感觉出来了,这首歌的作者,和她走着某种说不出来的神合,这神合,一般人不会懂,那是灵魂的契合,那是一种超越凡尘的强烈共振。

三毛决心做的事,就是再难她也会努力做到,不然,她怎么对得起“三毛”这个名字呢?但见这首歌的作者,对于彼时的三毛来说,的确有些尴尬。到此时为止,三毛仅仅知道他叫王洛宾,其他的一概不知。但没关系,人说,只要你释放出持续且强烈的愿望,老天总会帮你扫清一切障碍,把你想要的带到你眼前。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几篇关于他的文章。看到这些文章的三毛,欣喜若狂。她急切的去寻找夏婕,并向她讨要了王洛宾的联系方式。

就这样,她和他之间的连接线:搭上了!

之后的日子里,三毛每天都在盘算着,自己如何才能见到这位梦中情人一般存在的人物,尽管此前她从来就没见过他。这一切,在常人看来不切实际的近乎幻想般的存在的,在三毛眼里,却是另一副模样。“我一定会马上见到他,我们还会发生某种不可思议的关系”,三毛在心里笃定。因为,早在他的歌里,她就与他契合了,而灵魂的契合,有时候,似乎从来不需要凡尘的介入,对,这就是三毛的想法。

青春舞曲

1990年4月,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在彼时,台湾同胞来大陆虽然已经开放,但是困难重重,因此三毛的这次大陆之行就显得格外珍贵。可是,她却把这难得的大陆之行,完全献给了王洛宾,毕竟王洛宾是她朝思暮想700日夜的人。

当飞机抵达乌鲁木齐,三毛匆匆告别旅行团,去了一个地方:王洛宾家中。在这之前,她甚至没和他打过招呼,也没征求过任何意见之类。凡尘的这一套,她和他都不会在乎,她想。4月16日,三毛第一次见到了王洛宾,在王洛宾家中,她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榄树》。



事情发展到此,都证明三毛并没有看错王洛宾。三毛欣喜地把王洛宾介绍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王洛宾则带着她马踏天山、横扫荒漠,领略了天山南北的异域风情。

三毛的心中充满了感动,这是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第一次如此敞开心扉。这次见面,她真的为他倾倒了,这里边包含了太多的情愫,甚至连三毛自己都说不清,她只是觉得自己与这位老人心是相连的。

两天后,三毛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王洛宾,可她的心却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天山,留在了王洛宾那里。回到台湾之后,三毛立即提笔给王洛宾写信,信中满是三毛炽热的情感。

永隔一江水

仅仅两三天的相处,就把真心交付,这很三毛!但面对这样一份感情,王洛宾却犹豫了。一辈子写了那么多情歌的王洛宾,又怎能不知道三毛信中表达的意思?可王洛宾此时已年近八旬,我想如果他再年前二十岁,必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这份爱恋。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时光老去,不会再来。



“君生我已老”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啊,再美好的灵魂契合,也不可能完全不顾世俗吧。况且,三毛曾经历过如此多的苦痛,倘和他一起,几年后,不就又是新一轮的生死别离么,这个善良美好的姑娘,不应该有这种结局,她在尘世,理应有更好的归宿。王洛宾这样想着,忍痛提笔为三毛写了回信。

王洛宾不仅写信婉拒了她,还故意延缓书信往来。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顾忌,两人都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情感波折,三毛又岂能不知王洛宾的心中所想?

感情嘛,就要有一个人主动一些,三毛从来都不是畏手畏脚的人。

第一次见到王洛宾的五个月后,借着为电影《滚滚红尘》修改剧本的机会,三毛来到了北京。这一次来大陆,三毛带来了自己的生活物品,她打算在大陆多待一些时间,原因嘛,自然是为了更加接近王洛宾。完成编辑工作之后,三毛匆匆赶往乌鲁木齐。

这一次,三毛彻底抛开世俗的眼光,大摇大摆地住进了王洛宾家中。她穿着他喜欢的衣服,为他洗衣、做饭、唱歌、游玩,他时刻陪伴着她。如果没有年龄的限制,他们真的很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啊。

即便如此,王洛宾依旧没能放掉世俗的眼光,他心中的顾虑太多了,这些世俗的东西,击碎了他的勇气。


三毛看出了王洛宾的犹豫纠结,人世间再没有比一番真情被生生拒绝更让人痛心的了。半个月后,来时义无反顾、满怀期盼的三毛也开始有了撤退的心思。王洛宾始终是和她不完全一样的凡尘,他心里有管顾……

爱,真爱,从来都是不管不顾的,这点三毛清楚,王洛宾也清楚。说到底,王洛宾对于三毛,终究离爱还差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三毛和王洛宾此时的距离,这也是尘世间所有并不真心相爱情侣之间的距离。这一点点,不能再由作为一个女人的三毛去够了,她也够不着。

三毛是通透的,对于感情,她从来深情却不痴缠。于是,三毛拖着她的旅行箱,离开了乌鲁木齐,离开了王洛宾。临行前,她的心情如手中的皮箱一样沉重。来时,因为揣着一颗热心,她是何等轻巧,如今归时,哎!可叹,荷西走后唯一的一次心动,就这样被无情扑灭。

1991年,在离开王洛宾之后不久,她在医院用丝袜吊颈的方式,自杀身亡。

流浪与橄榄树

三毛死了,不,她是去流浪了。正如她笔下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心,无处栖息,灵魂,无处安放。于是,只能流浪,注定流浪。

三毛去流浪后,王洛宾在家中为她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那是三毛生活过的屋子,如今物是人不在,个中滋味,只有王洛宾才能体会到吧。

你走了,人间就冷了!直到三毛死时,这个男人才恍悟,终究是自己错了。“后悔吧!后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灵!实际上后悔又是在责备自己。”王洛宾攥着深情懊悔苦痛,在日记里写下这一字一句。

但这些,三毛却永远也看不到、听不到了。爱情,有时候就像戈多一样,永远都等不来。他们两人的爱情,却永隔一江水。



奇扒公式


我并不是想贬低三毛,只是实事求是地说说自己的看法。三毛小时候就有点叛逆,学习不好,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太融洽,尤其是和她的父亲关系不够融洽,因为父亲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三毛的性格偏男性化,喜欢冒险,不要束缚。长大以后,逐步离开父母,独自闯荡。她不爱学习但喜欢读书,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后来向报纸投稿,主要是散文,逐步走向写作之路。三毛的性格,从小我就有点野性,喜欢独处,有点尖锐和偏执。她的这种性格,有真诚率真执着的一面,也有热烈激烈强势的一面。说到她对王洛宾的爱,不能说不是真挚的,但是也绝不能说是成熟的,深思熟虑的。她的爱偏于理想化,精神成分更多,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有飞蛾扑火的热烈。也因为如此,她的爱,在柴米油盐面前不堪一击,在现实生活里无处安放。因为太过感性,直白,锐利,她的爱也是那么的沉重,给人以压力,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能承受如此之爱的人,也需要与她一样的直率性情和浪漫情怀。如果假以时日,如果逐步培养,或许寻得真爱,可惜的是,她急于求成,爱就是爱,来得急如潮水,汹涌澎湃,激情似火,烈火烹油。王洛宾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谦谦君子,爱的从容不迫,要就不爱,爱就地老天荒。正因为慢热,王洛宾爱的持久。正因为激烈,三毛的爱缺乏韧性,经不住挫折,来得汹涌,退的也快。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只能擦肩而过。有遗憾吗?有。两个人不爱吗?爱。这不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时间问题,是家教,阅历,学养,性格等等因素的不具备造成的。今生他们俩未得善果,但愿来世携手来一场心灵契合的爱情,为人间来一段美好姻缘,把今世的缺憾弥补。愿两个好人,灵魂安息!


红枫诗笺


做为少年时期的三毛忠实读者,我三十岁后,客观的认为三毛是个骗纸。

如果写小说、剧本等虚构作品,就算写中国媒体划分中独有的最奇葩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真假莫辩是可以接受的。当真东西写,无论是回忆录、报道还是日记,就得接受真实的拷问。

三毛的致命缺陷,是她把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对非洲大陆的观察还是她自己的感情生活,都当真东西写。结果往往接受不了真实性的拷问。

三毛的经不住真实性拷问,是真实性最怕面对的一部分:她不是有意造假,她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替代了真实性,而且她坚持这就是客观事实。死者为大,对三毛的精神与情感、她为什么如此主观,我不做更多分析。

三毛有多段感情经历,现在世人所知,包括与王洛宾,能在网上讨论的,都是她公开写出来的,这些写出来的文字很感人很纯净很美丽。今天看,真相,与她笔下的文字相去甚远。

以现有信息看,三毛与王洛宾隔空相识,情感全程不过两三年时光。从三毛在台湾发表的作品看,荷西离世之后,她应该还有王洛宾以外的感情际遇,并不像有些读者以为的那么简单——这是忠实读者与作者共同制造的假像,把文字当真事儿了。

而三毛与王洛宾,隔空相识,真正相处的时空以日计算。这并不是不可控因素影响的,这俩个人没在一起,就是这俩个人没法在一起。

一个是有留学经历的台湾人,一个是解放军出身的新疆人,还都不是少男少女,都是久经红尘、思维与生活方式早已固化的中老年人。他们上演了一场典型的文化差异碰撞,然后,三毛并没有写出来。

我不否认三毛与王洛宾的感情是真实的,他们交流交流艺术、唱唱歌,会真的很愉快。可他们真的在一起,一天,两天,三天,然后会怎么样?

生活是需要勇气的。

(全文完)


李牧


我相信三毛是一只深爱着荷西的,两个人的感情,是上升到灵魂高度的。至于王洛宾,个人认为三毛听了他的歌声之后,更仰慕的是他的才华。

三毛是一个执着的人,有一点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她仰慕王洛宾,就千方百计的想去找他、认识他、了解他。

在得知王洛宾的住址之后,她跨越千山万水,跑到乌鲁木齐,只为了见到王洛宾一面。此时,王洛宾已是78岁高龄,世间一切对他而言,仿佛过眼云烟。

第一次见面,王洛宾毫无防备,他对三毛也不甚了解。只觉得她是一位有趣的姑娘,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才女。很显然,王洛宾并不知道三毛早已名声在外。

这一次离开之后,双方互有书信往来,王洛宾对三毛的了解,也渐渐加深。

很多人都说他们二人是在搞黄昏恋,我倒是不相信这种流言蜚语,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杨振宁!

三毛对于自己仰慕的人,更多的应该是尊敬。你会爱上你尊敬的人吗?更何况,她对于他的仰慕,还不足以摆脱荷西对她的束缚。

或许,三毛的这种仰慕真的有那么一丝上升到爱吧,就如同她在给他的书信里写的一样: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难道这就是三毛对王洛宾的爱?如果这就是爱,三毛在第二次寻找王洛宾的时候,怎么会轻易离开?

三毛借着去北京修改剧本的机会,在王洛宾家里住了许久。这一次,她为他洗衣做饭,他为她吉他轻弹。如同所有平淡的生活那样,他们的这一次见面,没有半点波澜。

王洛宾没有责怪三毛,也没有告诉她爱或不爱。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三毛离开,从此,再也没有来过乌鲁木齐,没有来过大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王洛宾让三毛明白一个道理:爱情,本就没那么轰轰烈烈,反倒是粗茶淡饭,才是爱情的真谛。

当三毛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原本的世界观轰然倒塌,她爱的人是荷西啊!那就追随他而去吧。


山鬼祗树


三毛与王洛宾是互相爱慕、互相欣赏的关系。他们一生虽见过不多的几次面,但有种会面就如故人,毫无芥蒂。


三毛在少女时代就是王洛宾的粉丝,那时候她就非常喜欢听王洛宾的歌,尤其《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心。也激发了三毛那颗热爱流浪的心,无限祈及未知的远方。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三毛看到之后,异常兴奋,立即索要了王洛宾的联系方式。

随即三毛在朋友处了解到关于王洛宾的生世和所有经历的坎坷,妻子病逝,他孤苦的一人苦守在新疆,却一直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音乐,依然在展转各地,不辞辛劳的搜集整理民间歌摇。每日坐看夕阳西下,弹一曲音乐给已逝的太太听。

当三毛听完关于王洛宾的故事后。尤为感动,对王洛宾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她说:“这个老人太可爱了,她要立刻写信安慰他,她恨不得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三毛与王洛宾的开始就是这么一种神交,冥冥之中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这两位相隔万水千山的文化人拉到了一起。


三毛是个非常重情义的女子,在现实生活里,她从没遇到过一位象王洛宾一样信守爱情,以爱为信仰的人,当她了解王洛宾后,大喜过望,如遇知音。

于是,她真的就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通过种种努力才参加了大陆的旅游团。

1990年4月16日,到达乌鲁木齐的三毛没有随团去参观名胜风景,而直奔王洛宾的住处,王洛宾正独自一人在家。看到这位长发美女作家,王洛宾也是惊艳到了。

三毛说明来意之后,两人如故友相见,长谈互慕情致。甚是相见恨晚。

她为他唱了自己的代表作《橄榄树》,异常动情。

他为她唱了《高高的白杨》爱断情殇。

从些两人的交往便真正的开始了。


三毛和王洛宾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媒体上发表了赞美对方的文章。并且开始了鸿雁传书,千里寄情。短短的三个月间,三毛给王洛宾写了15份信,可见,三毛真的是对王洛宾动了情念。

然而,王洛宾面对三毛的执热和真诚却有点招架不住。或许他从未见过象三毛这样率真又坦诚的女子。王洛宾也不是心无波澜。但他还是以国人克已复礼的方式拒绝了三毛。他从内心逾越不了那道现实的鸿沟。他给三毛回信写道:“他就象萧伯纳的那把破旧的雨伞。”

三毛回信说:“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但是,三毛还是再次来到王洛宾家,这一次本来是要长住的。他们二位本就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怎么可能不引起媒体的关注呢,在关于采访事情上,两人之间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王洛宾也考虑到自己本就是位行将就木的老人了,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三毛不得不暗然离开。

三毛在回到台湾121天后死于医院。王洛宾听到噩耗,悲痛不已,没想到自己善意的拒绝,却从此天人两隔。此时悔已晚矣。王洛宾写了了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可惜,三毛已经听不到这情深似海的呼唤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王洛宾,他的歌曲是一个时代的传奇,而他与台湾作家三毛的感情也是众说纷纭。一个老人收集、整理、创作了上千首歌曲,在海外,只要有华人,就有他的情歌。三毛钟爱他的情歌,两次专程赶来,投宿在他孤寂的家中。

  王洛宾曾说,一个人必须有爱人,但仅有爱人是孤独的,他还必须爱整个人类。他说他正是为了整个人类而拚搏的。

晚年的王洛宾,家中客厅一隅,挂着他爱妻的遗像。那是一位前额饱满,有着一对和善、温柔、美丽眼睛的年轻女人。镜框上蒙着一块半透明的黑纱。

夜深人静时,王洛宾坐在那里,与爱妻对话。

  王洛宾曾写过一首歌怀念三毛:“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且莫对我责怪……”

这首歌曲的题名为《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20世家90年代,一位友人曾经赠给王洛宾一副画作,叫做《雨后玫瑰》。王洛宾看后兴奋地说:“我很喜欢。”

友人对王洛宾说:“王老您看,我创作的这幅作品,为什么只在玫瑰花瓣上画了两滴水珠?” 友人说:“这两滴水珠意喻着您的两滴眼泪,一滴是怀念您的妻子黄氏,另一滴是怀念台湾作家三毛。”王洛宾随后幽默地说:“幸亏你只画了两滴水珠,若要画多了,我可就说不清了。”


光明大先生


三毛和王洛宾的故事,曾经有一本书写的很详细,三毛到新疆与王洛宾见面,是奔着与他一起生活去的,她爱王洛宾,想与他一起创建未来的新生活,这是作家的生活素材的需要,和创造激情的需要,当然更是三毛感情空巢,需要更多的爱来拯救的需要!

年龄的差距虽不是最根本的障碍,但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尤其是生活环境的差异,还是会明显的存在两人之间,有人说四十岁以后新认识的朋友,很难深交了,虽然说的偏激,但也切中要害,互相最精彩的人生毕竟是错过的,又能强求什么了!

最终,由于认知的差异,让两人产生误会,书中写都,三毛把自己幻化成遥远地方的一位好姑娘,希望王洛宾也给她写这么一首曲子,但这种创作的冲动,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另外,三毛单方面的想成为王洛宾心中那个唯一,至少是现在的唯一,要求他摘下卧室前妻的照片,因为他们之间有儿子,或许还有其他的想法,王洛宾没有同意,引起三毛误会,认为我愿意为你抛弃一切来找你,你为我舍弃这点都不行吗?王洛宾是个男人,虽也喜欢三毛,但被人家冤枉和强迫的事总伤及自尊,随着三毛私自摘下的照片又被挂上,预示着他们的感情之舟也搁浅了!

或许这是大陆和台湾长期接受不同理念的缘故,对感情和生活都是如此,经管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对音乐和文学有巨大的贡献!但毕竟是人,也总有局限性!但两人都是真性情的热血男女,只可惜老天在感情上让他们欠点火候,最终留下的是遗憾!


陆浩如


王洛宾(1913.12.28-1996.3.14),汉族,出生于北京,我国民族音乐家。被称为"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

他一生收集民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民谣歌曲。

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光下》。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旋律优美婉转的歌儿打动了无数人,奠定王洛宾"西部歌王"的身份。

1、初定情缘

1988年,这首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入台湾,听到这首歌三毛感动得流泪。

对于写过《橄榄树〉的三毛来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正是对自己心灵的慰藉,她认定作者一定是能够跟自己心意相通的人。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几篇关于他的文章。

1990年三毛在《台湾日报》上读到一篇关于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报道。

其中讲述了一位老人曾在年少时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为其倾倒痴迷,短短三天就为她写下了这首绝代名曲。

报道还讲述了这位老人的生活习惯态度!并且还提到这位老先生还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牢狱之灾。

看到这些文章的三毛,欣喜若狂。她急切的去寻找夏婕,并向她讨要了王骆宾的联系方式。

此时的三毛是孤独的,她的丈夫荷西已经去世十年,她觉得自己与王洛宾之间有神交,在感情上应该能够沟通,并希望通过看望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经过各种想象和艰难准备,4月16日,三毛第一次以旅游者的身份见到了77岁的王洛宾。

在王洛宾家中,她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榄树》。三毛把自己的心交付给了对方,王洛宾请媒体人陪同带三毛游玩。

带着钦佩,奔着幸福而去的三毛,是从自己的感情需要出发的,并没有更多地想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能否接纳自己。

刚见面时,老人也是被激发得热情高涨,可两次入狱的经历和老人本身具有的思考能力,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能否接纳对方?

三天后三毛走了,回到台湾后,她写王洛宾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也不断给王洛宾写信,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

毕竟有年龄的差距,王洛宾不仅回信婉拒了她,还故意延缓书信往来。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顾忌地一味升级着自己的情素。

王洛宾通过权衡轻重和本来的戒备心理,渐渐变得拒绝接受感情。

除了年龄,还有世俗观念、子女、最终的结局还会让三毛经历丧夫之痛,心目中对妻子地位的感情等因素都考虑到,毕竟老人不再是毛头小伙可以为情感奔放而不顾一切。

2、再次相聚

越是老人有顾虑,三毛越想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证明自己的爱有多深。

五个月后,8月份就着到北京《滚滚红尘》的剧本改编,三毛做了决定,彻底抛开世俗的眼光,事情一结束就奔向王洛宾家中。

王洛宾已为她准备了单人席梦思、书桌、被盖。

她穿着他喜欢的衣服,为他洗衣、做饭、唱歌、游玩,他时刻陪伴着她。如果没有年龄的限制,他们真的很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占有欲太强,我想要的生活你得配合我。三毛单方面想成为王洛宾心中那个唯一,至少也是现在的唯一,她要求他摘下卧室里他前妻的照片。

毕竟他还有儿子、还有对妻子的感情,王洛宾没有同意,引起三毛误会,认为我愿意为你抛弃一切来找你,你却不能为我舍弃这点小事?

王洛宾是个男人,虽也喜欢三毛,但被冤枉或强迫的事也会伤及自尊。随着三毛私自摘下的照片又被挂上,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存在着问题。

感性的三毛带着朝圣的心情去见被自己赋予巨大热情和想象空间的情歌王子,激情燃烧过后,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

不被对方毫无顾虑地接受,也有隔着的相处方式。

毕竟大陆和台湾之间也还有着"距离",终于有了被拒在心外,进不了对方心里的感受,只能知难而退,这使已经对生活没有了乐趣的三毛大受打击。

因为王洛宾年龄大坎坷多,三毛未获得与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匹配的爱情,认为没法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有不被接受的绝望令她痛不欲生。

所爱不得,从云上落入尘间,再次失去情感的寄托,变得情绪低落,走不出自己的悲伤。

她之前已在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她想再投入爱中获得救赎,谁知遇到了不被接纳,也就失去了对留于人世的眷恋。

失去了精神支柱,生的希望再次崩塌,饱受事业、爱情与疾病三重困扰的三毛,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毫不留念地选择了离开这个自己不再依恋的世界。

3、追悔莫及

王洛宾以高龄老人的睿智避免了一场悲剧,令他没有想到的却是发生了另一场悲剧,三毛回去后不久就选择了自杀。

听到她的死讯的情歌王子懊恼不已。对用情太深的女子,认真又有责任感的男人,在没有完全投入之前,是不敢轻易接受的。

他觉得是自己做错了,开始自暴自弃郁郁寡欢。

谁遇到这样极端的事情都会后悔,都会认为如果自己接纳了对方,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算是帮助对方渡过难关也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何况自己还辜负了对方的一片痴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人也被自责击溃了心理防线,毕竟年岁不饶人,他借酒浇愁,最后忧郁而终。

所谓爱情,两情相悦即是天堂,若不对等即是地狱。

表面上看双方很般配,他们都是充满热情的人,但毕竟是不同的烟火,有一方有顾虑,说明存在着不适合的问题,只能"发乎情,止乎礼义"。

有的时候,两个人碰到一起时,明知有问题存在还一方还飞蛾扑火般投入,就需要有一方理智清醒,避免之后还是发生必然的问题。

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却是:明明知道两情相悦不会有结果还奋不顾身,不管不顾地视而不见,或者是选择忽视问题的存在。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是认为爱情能战胜一起的精神胜利法,最终结果是要败给现实本已存在的问题。

违背自然常理的行事极少有皆大欢喜的结局,往往多以悲剧收场,只有用理智才能避免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真希望他们当初是以朋友相处,心灵相同,做灵魂伴侣,相互慰藉。

多希望三毛多在意一些亲情友情,能多为家人朋友着想,能接受他们的宽慰,多一些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留恋,也不致于失去荷西之后一个人寻找不到精神寄托。

只希望,他们俩在另一个世界相遇时,能达成和解,成为亲人。


有书博物馆


三毛与年近八旬的王洛宾是什么关系?他们倒底是怎样的感情?

三毛与王洛宾应该是红颜知己的关系,他们距离情人关系仅仅隔了一层窗户纸,这窗户纸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造就的。三毛年轻叛逆而感性的性格让她对王洛宾深深的崇拜且着迷,而年老的王洛宾却显得感性而理智;虽说他们一见如故并能水乳交融的聊天散步游玩但总有点东西阻碍关系再进一步。

人生经历和生长环境及文化的熏陶阻碍了他们。三毛感性又热情如火,忘了患抑郁症的躯体里始终藏着个角落:她深深爱过的荷西。她那时似乎已没有了他的存在。情歌王子王洛宾虽心里已接受了她。但他理智却始终说:不行不行不行!当然也有点儿“君生我已老”的悲凉。

如果王洛宾不这么理性,拿出当年写《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激情,那么他们就会冲破这层窗户纸,进入一段崭新的生命!

但这仅仅是假没而已。

失望之极的三毛离开了王洛宾,才发觉自己深深眷恋的还是逝去十余年的爱人荷西,不久她就在医院自缢追随他去了。听到她的死讯情歌王子懊恼不已,开始自暴自弃郁郁寡欢;才发觉他自己真错了。

然而一切都显得太迟了。


残阳余晖3


在此仅推测一下。个人之见。绝无对王洛宾和三毛的不敬。

作家三毛应该是个非常感性的人。非常、非常的感性。

她对传奇人物王洛宾先生的人生经历感到很惊讶、很崇拜、很向往。

甚至或曾有灵动一刻她觉得自己就是毡房里的那个好姑娘。

当她见到王洛宾时,有一种朝圣的心情。

而且彼时三毛孤独寂寞。

而王洛宾先生也是一个感性的人,一生可称是多情、坎坷。

上了岁数的王洛宾或更感孤独寂寞无人和鸣。

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或曾真的在两颗孤独寂寞多愁善感的心灵中碰撞出火花。

但王洛宾终于因为种种原因而理智自惜,没有放任情感。

而三毛也终于因为种种原因也不再像年少时的不顾一切。

所以二人终于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暧昧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