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日出東邊雨」!寒冬之下,那邊融資風景「獨好」……

都說資本寒冬,正當國內創業者盤算著手中的銀子還能撐幾個月、投資機構深陷募資難而瀕臨關門大吉、投資人死死揣住兜裡有限的資金打著銀行理財的如意算盤之時,海外的一些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卻依舊沐浴春風,一些創業者在鉅額投資面前還愁著如何委婉拒絕。

“過億輪(mega-round,一億美元)融資如今在硅谷已經不新鮮了,在那些具有足夠的規模和動力來吸收大額支票的科技公司周圍,資本正在形成一股熱潮。”這個場景出自近期刊發的紐約時報裡的一篇文章,文章描述多家北美、亞洲獨角獸創業企業在融資時被投資人瘋狂追捧的景象,有些創業公司為了不過早“站隊”資本,而不得不拒絕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的投資。

而就在上個月,普華永道和CB Insights聯合發佈了一則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創業公司共募得融資429億美元,而第一季度僅為280億美元,增長率達53%。僅看美國數據的話,過去的一個季度,VC們一共為1152個創業公司投出了184億美元的資金,儘管公司數量不多,但總金額卻比第一季度增長了28%。其中中期後期的交易規模也躍升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新高,上漲了53%至3300萬美元。

報告指出,這個數據主要還是因為第二季度出現了大量1億美元或以上的大額交易,其中也包括了共享出行公司Lyft的6億美元新融資,而除了Lyft,第二季度融資額超1億美元的交易共出現了31筆,是2015年第三季度(36次)之後的最高峰。

誰在瘋狂“撒錢”?

說到這些瘋狂撒錢的“鉅款”們,不得不先提到手握千億美元投資基金的軟銀集團。2016年10月,軟銀集團董事長兼CEO孫正義宣佈成立目標募資額為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重新塑造全球科技業版圖。該基金的首輪募資在次年5月完成,其中,軟銀自己出資280億美元、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和阿聯酋Mubadala投資基金分別出資450億美元和150億美元,此外,蘋果、高通、富士康等科技企業各有投入。總計930億美元的首輪募資額,超過了當時全球所有其他風投基金總和的700億美元。

而截至2018年3月,在成立後的短短10個月內,首支願景基金先後投資了Uber、滴滴、英偉達、平安好醫生等20多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醫療、共享出行、電商、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這幾個科技領域。據瞭解,如今軟銀已經動用了近360億美元進行了近100個項目的投資,其中包括越來越多的“過億輪”投資。此外,孫正義還稱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立第二個願景基金(Vision Fund),他還透露,新基金的投資者可能來自首支基金的投資者或機構。據瞭解,已經有多家機構投資者對此表現出興趣。

軟銀之外,美國的投資巨頭紅杉資本也動作頻頻。就在今年一月,紅杉資本宣佈計劃募集設立一支80億美元的風險基金。短短的半年後,就有媒體報道紅杉資本已經為其80億美元的全球基金,獲得了60億美元的資本承諾。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曾向媒體表示,“由於公司已經不同,今天的規模也將會不一樣。要成為公司的主要投資者,你不可能只投資1億美元了。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價值數十億的公司,為此,你需要4億美元或5億美元。”

據美國BGV風險投資基金數據顯示,紅杉資本通過其全球增長基金、美國基金和中國基金籌集多達120億美元;巴特利和科斯拉等風險投資公司通過基金工具籌集至少10億美元;阿波羅管理公司在去年以247億美元成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基金;全球私募巨頭KKR集團則以139億美元獲得了歷史上最大的北美私募股權基金;銀湖資本也籌集了150億美元。他們正在創造更多的“過億輪”投資。

9位數、10位數、11位數……單筆風投交易的金額屢創新高,給風投總額的貢獻率起碼達七成。但翻看歷史數據,這種現象其實在近些年才出現。在2013年之前,9位數的風投交易是非常罕見的,平均大概每週只會出現一筆。但再看2018月7月中旬,有三家公司在同一個週末分別宣佈獲得超1億美元的風投。而據不完全統計,7月份就已有43家公司獲得9位或10位數的風投,融資總額達123.5億美元。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美國風投人士就指出,在2013年左右,像Uber、Airbnb、Snap這些超級獨角獸出現了,融資額都在1億美元以上,而這些公司的發展讓許多投資人看到了未來的預期。再加上今年許多備受矚目的高科技公司都進行了IPO ,而且獲得很高的估值,推動著投資人不惜重金買下,在資金的追逐下,大額交易頻頻出現。

事實上,將更多的投資金額集中在更少數的公司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資者的越發謹慎。根據美國康橋諮詢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超大型基金產生的平均回報率最高。

“西邊日出東邊雨”!寒冬之下,那邊融資風景“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