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访积案乡镇”是怎样炼成的?

近年来,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实现信访积案化解100%、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基本达到 “零信访积案乡镇”、信访“三无”乡镇和“三无”村(场)目标。上半年到乡信访登记仅7件、到区5件,均得到合理妥善处理。

“零信访积案乡镇”是怎样炼成的?

化解用真功

为全面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联棚乡结合实际制定信访工作“十项制度”并在便民服务中心显著位置向群众公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为方便群众“找人”,提高接访的精准性,乡党委主动公开领导信访接待日安排及领导职务、分管部门、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确保群众“找得到自己想找的人”。今年乡党委班子成员共接待群众35批次182人次,百分之八十的问题现场答复化解。

对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信访积案,联棚乡实行乡党委班子包案。乡党委在明确责任、限时办结的基础上,建立了例会“说案”、定期会商、督办销号等制度,将包案化解情况纳入每月例会工作内容,定期汇报化解进展情况;对疑难复杂的信访包案,由乡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多部门会商、集中攻坚;乡综治信访中心对领导包案和领导牵头办理的信访件按月督办发文通报,并建立台帐销号管理。截止目前,区、乡领导包案的历史积案全部化解。

对一些诉求无政策依据但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充分争取和落实利民惠民各项政策,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帮扶和感化信访群众。

强责动真格

联棚乡党委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践行为民服务、推进“转作风、抓落实”的具体行动,把积案攻坚作为领导干部“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具体体现,以不拖不躲、不等不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建立和完善了信访领导签字认领工作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了“领导有压力、人人有责任”及“领导主动领责、干部主动尽责”的工作氛围,明确书记、乡长包案当年必须解决,历史积案全部由乡兜底解决,以乡党委的责任担当倒逼夯实各村维稳责任。

“零信访积案乡镇”是怎样炼成的?

立足“事要解决”的要求,建立日常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五级调解”与突出复杂问题领导包案、重点攻坚相结合的调处化解机制:发现问题首先由村治调委组织调处化解,治调委化解不了的由村书记带队调处化解,村书记调处化解不了的申请乡综治信访调处化解,再化解不了的由乡政府班子成员带队调处化解,最后由乡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调处化解,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1——7月成功调处矛盾纠纷77起,切实把矛盾和隐患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当地。

山林田界纠纷历来是群众反映最多最突出的问题,又因时间跨度长,历史资料不齐全等原因是最难调解的问题,过去在解决过程中存在等一等、拖一拖,让其自动化解的现象。现在乡村两级转变观念和作风,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松手、矛盾不化解不离开,各村邀请各部门多次现场调处矛盾纠纷至半夜一两点,最大程度确保矛盾不上交、问题不上行、风险不外溢。

今年1至7月,乡、村经排查和群众信访发现和受理群众山林田界纠纷11起,成功调处1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经调解后引导进入诉讼程序1起,无一起重复信访和信访上行现象发生。

创新出真效

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联棚将全乡划分为45个大网格,在大网格下设2-3个小网格,将普法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巡逻员、网格员五员合一,出台信息报送、政策宣传、纠纷化解等“以奖代补”政策,优选近百名乡村能人担任网格员,做到信访信息掌握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重点人员吸附在网格,延伸矛盾纠纷化解触角,夯实调处组织基础。同时,积极转变工作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通过村委会张贴、屋场会宣传、微信QQ群发布等方式主动定期进行“三务公开”,村级实干实事进展每季度公开,群众反映的问题随时点题公开。通过主动公开,有效减少了群众因工作不知情、政策不了解而引发的信访问题。

“零信访积案乡镇”是怎样炼成的?

在低保评议工作中,推行低保阳光公开评审新模式,采取“PPT+个人自述”的形式:家庭困难自己陈述,房屋现状照片公开展示,代表评审过程全透明,群众监督全覆盖,让低保申请户亲身参与、见证“阳光评审”全过程,有效解决了以上访缠访的方式争低保问题。乡村两级克服财政困难,加大投入,筹资数百万元在乡政府、辖区村委会新建或改建8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整合综治、信访、网格力量,共设置10个群众信访接待服务窗口,8个信访矛盾纠纷调节室,形成集中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无论谁来上访,均笑脸相迎,热情接待,视信访人为亲人,先取得信访人的好感和信任,再耐心听取其反应的诉求重拳出击“扫黑除恶”,严打“黄赌毒”,全乡全面取缔麻将馆,严惩侵占集体资产、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广泛开展农村法制教育,大力推进“七五普法”,落实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制定完善 “村规民约”,让农户签字认可,让百姓共同遵守;整顿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联合银行业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联棚好人”“联棚好婆媳”等系列评选活动,首创对“十星级文明户”授信5-20万元,全面弘扬社会正能量;开展“晒家训、传家风、送家规”活动,通过户自立、村级审、名家写、政府送(即农户民主商议确定家训家规,村委会审核把关,邀请知名书法家写,装裱后乡里敲锣打鼓送到农户家中)的方式,让群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深入开展党员“服务群众做义工,积分管理当先锋”活动,以优良党风带勤廉政风、促和谐乡风转变。逐步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范百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