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區教育的「老黃牛」

霍山縣大化坪鎮白蓮巖中心學校的學區,地處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下,淠河上游舞旗河沿岸的一片崇山峻嶺之中。今年53歲的萬正應老師是中小學一級教師,從教36年來,從教學點到鄉教育辦,再到中心學校,他的足跡遍佈白蓮巖的山山水水,他以勤於耕耘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無私奉獻在山區教育這塊貧瘠的土地上。

任勞任怨,拓荒園

1983年師範畢業,剛滿18歲的萬正應,拒絕了霍山畈區實習學校的挽留,回到了家鄉,被分配到王家河小學任教。兩年後,組織上把他調到新籌建的鄉中心小學任校長。

學校坐落在半山腰上,四不挨鄰,除了五個教室,只剩一間廚房、一間寢室,3名教師只能擠在一起。因年久失修,屋面開了天窗,屋後長滿了茅草,泥沙填滿了四周的排水溝,水從牆腳石縫流進屋裡,人走在地面上都陷腳。見此,萬老師從當地百姓家借來工具,組織教師脫土坯、建隔牆,上屋面、補屋漏,清淤泥、排水溝,挑黃土、填地面……整整一個暑假,好不容易把校舍修整好。又上山割來茅草,將廁所蓋上草棚,四周紮上籬笆,中間攔上隔板,總算有了一個男女分開的簡易廁所。這樣,學校順利地開學了。

在這裡,他一住就是三年。夏天,熱得像蒸蘢;冬天,山口的風吹得教室又像冰窟窿。這年元旦,他自撰門聯:僻地陋室寒風冽,勤丁壯苗笑顏開。以此來慰藉自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山區辦學條件極差,教師也經常在各教學點間相互調動,萬正應常常被派到比較薄弱需要整改的學校,成為拓荒建校的專職校長。他吃住在工地,抓質量管理,監督修建了白蓮巖鄉第一座小學教學樓。

2005年暑期,大化坪鎮遭受了“8.13”洪災,洪水沖毀了中心幼兒園的圍牆,水漫到屋裡一尺多深。是他第一個醒來,呼喊同事立即撤離,並組織搶險,幾乎是一夜沒有閤眼。2016年“蘇迪羅風暴”來臨時,他提前趕到中心校值班,冒雨巡視校園,排除險情。第二天,天一亮又騎上摩托車巡查學區逐校查看災情,並及時將受災信息上報到縣教育局。

愛生如子,舐犢情

1987年,萬正應老師在王家畈小學任校長並帶五年級的班主任,班上有一個叫何志強的學生,經常遲到、曠課,作業不做是常有的事,平時不愛說話,也不和同學交往,總愛一個人默默地蹲在牆根。

細心的萬老師瞭解到該同學離校有近6里路,母親剛去世,兩個姐姐在讀初中,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東奔西忙,根本照顧不上孩子。於是,他先後四次到其家中訪問,在徵得學生同意後,最終與其父商定,把該同學接到自己身邊,同吃同住。經過一年的努力,該生以全鄉前五名的成績進入了初中,後來初中畢業考入了衛生學校,現在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鄉村醫生。他的父親經常說:沒有萬老師,就沒有孩子的今天。

在多年教學生涯中,他還曾把因患心臟病去世的老師的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直到小學畢業。班上學生母親生病期間,他不僅照顧學生,並請醫生上門給其母親治療,又幫學生上山扛樹維修住房。三十多年來,受過他幫助的孩子有二十多人。

潛心教研,謀發展

在小學工作期間,幾乎每年都由他主持全鄉語文、常識學科的教研活動,參與組織每年度的質量監測。他參加過全縣小學作文教學交流會,獲得過全縣語文課堂大賽一等獎和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跨入新世紀,隨著電子信息化的到來,英語單詞不識幾個的萬正應,在全鄉第一個學會並使用上了電腦。他利用EXCEL表格公式製作的基礎教育彙總統計表曾經被縣教育局基教股採用並在各鄉鎮推廣引用。

三十餘年來,他辛勤的努力也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教學成績始終處於鄉鎮全中心校的前列,二十多科次獲得鄉鎮第一,受到鄉鎮政府的表彰,多次被鄉鎮授予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黨員。1985年,被霍山縣教育局授予優秀教師,2007年被霍山縣人民政府授予兩基迎國檢工作先進個人。2001年,因抽調參與指導的原白蓮巖鄉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級抽查驗收,被六安市統計局授予市級先進個人。( 葉茂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