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事先张扬的《李娜传》尚未开拍,李宗伟真实经历改编的励志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已在开学季上映。对于李娜,中国人往往有着比较迟到的认识,毕竟李娜在单飞之后才扬名立万,甚至不如李宗伟在中国的成名更早。十几年来,李宗伟作为中国队最努力的对手,一再与林丹对战到底,成为中国媒体的常驻者,他的失败更为突出。


《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常昊和李宗伟,可能是我旁观亚洲体育界最为熟悉的两个“著名的败者”。他们不可谓不优秀,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在他们的时代却有更为出色的大赛型选手,经常在重要关口挡住他们的登顶之路。99.9999999%的人都不是李宗伟和常昊的对手,我们绝对应该向李宗伟致敬。


《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马来西亚羽毛球选手李宗伟,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过去十几年经常看到的那位对抗者,他一再成为林丹的背景,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李宗伟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李宗伟经常输,输了没问题,下次再打,也许还会输,但也许就能赢,这就是伟大失败者的不屈服的奋斗。马来西亚电影《败者为王》值得大家观看,我们必须要认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正是他们让对手更强大,假如没有李宗伟,或许林丹也未必有那么强的战力。正是当年韩国和日本棋手如大山般存在,才有今天中国围棋横扫天下的群狼战术。


《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中国体育界在重点项目上有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在攻坚拔寨阶段,艰苦攀登的选手,知名度往往很高,其实也就是如同李宗伟、常昊、叶乔波一样的伟大失败者(他们只是银牌比金牌更多一些)。而成为某个项目的王者之后,反而会遭遇舆论场的某些紊乱反应,比如说刘翔、孙杨和林丹,其实他们都站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前排。中国人的性格之中,对于胜利者往往严苛,对于失败者也缺乏一种理解。严苛在于觉得可以做得更好,又专又红、道德和专业都要是模范。而伟大失败者,也往往不能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复盘,特别是通过电影等艺术方式,将伟大的失败者的人生再进行更全面的诠释。


《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曾经感慨“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身为华裔的李宗伟,就非常符合鲁迅对于“失败者”的要求,他的心力异常彪悍、坚忍不拔,向着一切可能的高度前行,打野球也罢、专业训练也好,只要能够更为舒展和痛快的前行,就不会停滞,硬挺着、再努力一下,不到最后一场绝对不认输,输了?不怕,再来过。


《败者为王》:中国也应该多拍拍伟大失败者的电影


《败者为王》通过李宗伟的奋斗之路,讲的还是人类的通识与常识,努力是奋斗的关键隘口。如果执意成败论英雄,那么人世间的凡人如何坚持自我呢?每个人的理想,也许都有些凌空、不接地气,但是朝着目标前进就值得鼓励和赞许,中国也应该多拍拍失败者的电影,无论他是伟大的失败者还是平凡的失败者,所有伟大的人都是从平凡人中走出来。历史是由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的,英雄属于人民、失败者也属于人民,每个人都努力向前。如同《败者为王》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失败者电影,应该多多在电影院里上演,注定会鼓舞更多的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过好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