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當真被打死在取經路上,六耳獼猴成佛了嗎,你怎麼看?

歷絕診hxta


  如果說,六耳獼猴被打死的現場比較混亂,究竟是誰比較難以定論。

那麼,我們可以結合事件結束之後,孫悟空的種種表現,來判定死掉的究竟是真大聖,還是假猴王。

  在經過比丘國後,唐僧師徒來到了黑松林。孫悟空去化齋,跳到半空中回望黑松林,原文說:“只見松林中祥雲縹緲,瑞靄氤氳。”

  這祥雲瑞靄乃是佛派高層仙人出行的典型標誌,比如觀音、文殊等菩薩出行,必定會有祥雲瑞靄隨身。孫悟空追隨唐僧十來年,第一次發現唐僧頭頂出現祥雲。因此,孫悟空大驚,原文說——

  若我老孫,方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之時,雲遊海角,放蕩天涯,聚群精自稱齊天大聖,降龍伏虎,消了死籍。頭戴著三額金寇,身穿著黃金鎧甲,手執著金箍棒,足踏著步雲履,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都稱我做大聖爺爺,著實為人。如今脫卻天災,做小伏低,與你做了徒弟,想師父頭頂上有祥雲瑞靄罩定,徑回東土,必定有些好處,老孫也必定得個正果。

  這段話是孫悟空的心理活動,必然屬實。唯有真孫悟空,才經歷了大鬧天宮,才自稱齊天大聖。也唯有真孫悟空,才會對做唐僧徒弟耿耿於懷。

  唐僧因修習《多心經》許多年,終於有所突破,於是頭頂出現了祥雲瑞靄。孫悟空覺得,這是唐僧修行有成的結果,而自己也能夠水漲船高,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原著中類似的證據可不僅一處。

  在後文孫悟空進入無底洞後,見到老鼠精洞府中種種神奇景象,不禁讚歎——

  好去處啊!想老孫出世,天賜與水簾洞,這裡也是個洞天福地!

  這兩句話和之前段落不同,不是心裡話,但是孫悟空說話時周圍空無一人。因此,孫悟空同樣沒有撒謊的必要。並且,能慨嘆提到自己出世就得到天賜的水簾洞,也唯有親身經歷了勇跳瀑布事件的真大聖才能說出。

  還有,原著中對於真假美猴王的判定,其實從沒有混淆。

  凡是提到孫悟空本尊,原作者必定稱之為“那大聖”;凡是表示假猴王,原作者必定稱之為“那行者”,在如來宣佈四猴分類後,又稱之為“那獼猴”。

  在上天庭拜見玉帝時,原文說——

  大聖口稱:“萬歲!萬歲!臣今皈命,秉教沙門,再不敢欺心誑上,只因這個妖精變作臣的模樣。”如此如彼,把前情備陳了一遍,“指望與臣辨個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陳了一遍。

  幾乎每一次拜見高層(觀音、玉帝、地藏),都是大聖先發言,行者後複述。若細看大聖的發言就會明白,這就是真孫悟空。唯有親身感受到天庭仙人的種種變化,對玉帝的言辭才會如此恭順。

  原著中最後也是孫大聖揮棒打死了那獼猴。

  可以說,六耳獼猴被打死確鑿無疑。


葉之秋


這種觀點流傳最廣,但我覺得還是漏洞百出,如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唐僧取經,悟空打死強盜保護師傅,就是為了取經,談何叛逆?再者如來要是想弄死悟空或者辭掉孫悟空那就是分分鐘鐘的事,既然要六耳獼猴去取經,那當時何必又要孫悟空去取經。

有2種說法還是比較靠譜一點

一就是六耳獼猴就是猴子自己變的,打死強盜保護師傅,最後還被唐僧趕走,擱誰誰心裡好受,所以就鬧唄,為什麼當時不直接找如來或者觀音,而是上天入地找各路神仙理直氣壯的問他們誰是真的誰是假的,這是想處理解決問題嗎?這分明就是鬧,就是洩私憤,如來也知道猴子的本意,也就順水推舟,所以諦聽如來都沒有說破,說破了這經就取不成了,畢竟六耳獼猴一棒子打了唐僧,這打了領導那還得了,所以也就發生了一系列後面的事。

第二種說法就是六耳獼猴是悟空的心魔,亦邪亦正,這種更靠譜一些。


杜仲


西遊記》第57、58回,真假孫悟空大打出手,連托塔天王和觀音也分辨不出。到了地藏王菩薩那兒,諦聽聽過之後說:“我知道,卻不敢說。”最後還是如來道出六耳獼猴的真身並用金缽盂罩住,孫悟空才將它一棍子打死。

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很完整,但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從外貌到本領都一模一樣,如果如來騙大家說六耳獼猴就是真的悟空,那這個謊言豈不是無人能拆穿,真正的孫悟空也只能吃啞巴虧?

六耳獼猴很有可能是如來安排的一個托兒。因為孫悟空是個叛逆者,而如來是西天的最高統治者,哪個統治者會允許叛逆者長期存在?況且孫悟空一向不敬重如來,如來又不能明著把孫悟空直接殺了,於是弄出個一模一樣的猴子,殺孫悟空於無形,也在情理之中。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地府裡,諦聽明知真假卻不敢說,它肯定不是怕兩個悟空大鬧地府,因為就算鬧起來,天庭和西天也會來支援,它怕的是六耳獼猴的強大後臺,也就是如來。萬一說出真相,如來不答應了,那才真的會把地府鬧翻天。所以諦聽自然不敢說出真相。

可以證明諦聽不是真的怕二猴大鬧地府的證據還有一個:當時,在場的還有地藏王菩薩,那可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比觀音的排名還要靠前。既然有這麼厲害的佛門中人在此,難道諦聽還擔心這倆潑猴會鬧了地府不成?可見,諦聽和地藏王怕的另有其人。

二猴打鬧到如來這裡,要如來辨個真假,如來卻對眾佛說:“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這時,眾佛才知道,原來眾生中還有六耳獼猴這種生物。而當如來介紹孫悟空時,卻說孫悟空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六耳獼猴比孫悟空多了“知前後,萬物皆明”這個很厲害的本事,竟然知道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一切事。

既然六耳獼猴知道未來,想必知道自己將要被如來制服、被孫悟空一棒打死,那它為什麼還要和孫悟空到如來處辨真假?這不是自尋死路嗎?所以只有一個可能:如來早已把事情安排妥當了。在他的說明下,眾佛都以為六耳獼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卻被當成了六耳獼猴,後被一棒打死了。

而當“六耳獼猴”被打死之後,一向慈悲為懷的如來卻沒一點怪罪之意,只是合併雙手,道了句:“善哉,善哉!”以如來的本領,當“孫悟空”想要打死“六耳獼猴”的時候,如來若要出手相救,是何等容易,可見,如來本意就是想讓孫悟空死。而六耳獼猴本無太大的罪過,也就是和孫悟空大鬧了一場。想當年孫悟空鬧了龍宮、鬧了地府、鬧了天宮,如來都沒讓他死,怎麼六耳獼猴這麼一個小小的錯誤就要必須死呢?其中肯定有隱情。而這個隱情顯然應該是:如來本來就想處死孫悟空,六耳獼猴不過是一場陰謀裡的演員而已。

不過,孫悟空不是已經被生死薄刪除了名字,又吃了那麼多蟠桃和仙丹,早就可以長生不老,又有了金剛不壞之軀,怎麼會這麼容易就被打死了呢?這個也許只有如來自己知道了。如來既然當年有能力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現在即便殺不了孫悟空,肯定也有辦法讓孫悟空“永遠消失地活著”。

在真假美猴王事情之前,孫悟空並不完全聽唐僧的話,甚至有時候,還鬧個小矛盾,導致唐僧只好念緊箍咒,是典型的叛逆者形象;可“六耳獼猴”被打死之後,“孫悟空”從此就安安分分地保護唐僧,再沒鬧出什麼事來了。可見,“孫悟空”前後判若兩人。或許,真正的孫悟空確實已經在與六耳獼猴的一戰中,被如來安安靜靜、無人知曉地收服了。


用戶155059158



其實,這件事,原著第58回,交待得清清楚楚。

當時,悟空和假悟空兩個,一直鬧到如來佛跟前。

如來佛告訴大家,假的那個叫六耳獼猴。

然後原著寫道——

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
如來見他走時,即令大眾下手,早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觀音、木叉,一齊圍繞。孫大聖也要上前,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那獼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如來將金缽盂撇起去,正蓋著那蜂兒,落下來。大眾不知,以為走了,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

書中明確寫著“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

如果看過原著還困惑,就說明沒有重視原著,而被各種各樣的電視、電視、戲劇、漫畫帶偏了。

更糟糕的是,可能被各種學者解說、讀者解讀、娛樂圈戲說帶偏。

這樣的話,白白失去從真正的西遊文化中學習成長、獲得滋養的機會。

我們可以去看各種改編版本,也可以去看各種解讀,但,看的時候,心中要有一根尺子,要有一個標準。這個尺子,這個標準,就是《西遊記》原著。

在此,必須講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講西遊記,講西遊文化時,一定要以長篇小說《西遊記》原著為基本標準,而不以唐玄奘本人的《大唐西域記》或他弟子所編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標準,也不以與西遊相關的儒道佛三家學說為標準,更不以其它各種話本、戲曲、傳說、影視劇為標準。

按大宋的西遊理論,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長篇小說《西遊記》對以上所有有關西遊的故事、論述、觀念、人物等等各個方面,做了系統性的歸類整理,形成了一個本自具足的小世界。

這個文化系統、這個小世界既已形成,就有了自己的人物體系、神靈體系,以及邏輯體系和思維體系。

這個文化系統,經過400多年的考驗,證明是成功的,而且已經深刻影響了400年以來的中國人,以及其它國家的人。

這400多年,全世界的讀者,已經形成了一個關於西遊文化、西遊世界的集體無意識。

也就是說,在全世界讀者的集體無意識中,這個西遊世界已經形成,已經在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與原著不符,就是與真實存在的西遊世界、西遊文化不符,就是錯誤的。

現在可以回到開頭的問題了:真假猴王事件之後的悟空,到底是誰?

答案很明確:孫悟空。因為六耳獼猴已經被孫悟空打死了,並且絕了這個種。


開悟辭典


六耳獼猴的出現其實是為了磨練孫悟空的心性,因為佛講究的是普度眾人,而大聖卻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見不慣那些欺負弱小的人,經常打死幾個人,這對佛來說不相符的。更何況在這個時候,孫悟空對唐三藏還是有一些反感,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鬧出一些大事。所以,如來就弄出一個六耳獼猴來磨練孫悟空,他們不僅擁有相同的武力和相貌,這樣可以增強孫悟空的危機感,讓他堅定取經的道路。

還有如來來這麼一出就好像讓悟空自己照一照鏡子,讓他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從而把心裡的暴躁出去,真正達到脫胎換骨的效果。當然,在之後如來輕而易舉滅掉六耳獼猴,也給孫悟空一種震懾效果,告訴他“不要亂,我滅你也是這麼簡單”。而六耳獼猴最後可能也沒有死,畢竟自己有知前後的能力,而這一出大戲完全就是如來請他幫忙演出的,最後孫悟空真心入佛門,而六耳獼猴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佛教也有未來佛(彌勒)和過去佛(燃燈),是不是和六耳獼猴很像?如果,六耳獼猴原本就是佛教中的弟子,背景有非常的好,這次又是如來布的局。那麼,諦聽不敢揭破如來的局也就情有可原了!


分割線左右



我不做偉人


一、事實勝於雄辯,但凡證明觀點,請拿出證據。所謂的六耳獼猴替代孫悟空之流,觀點大部分是臆測,妄想。並沒有拿出事實的依據,而是斷章取義,顛倒黑白,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而已。請問原著寫孫悟空死了嗎?原著寫六耳獼猴代替它了嗎?如果有,請拿出直接的證據。

二、自古到今,一本成熟的作品,有沒有主角半途而廢的?如果有,請拿出類似的證據。孫悟空作為西遊記的主角是一直貫穿到結束的,難道作者會腦殘到讓他半途夭折、半道被殺而後弄一個別人代替?於情於理說不通。

三、殺為佛教的大忌,如來作為一教之主,會不會當著N千人的面,把悟空殺死?很多人說別人看不出六耳獼猴,但是它現形以後呢?竟然還說如來把孫悟空變成六耳獼猴,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西遊記講究的是歷練過程,六耳獼猴有什麼?不過是虛幻招數而已,總是什麼都相似也沒有那種取經的經歷。把人參讓蘿蔔代替,可笑了點。


喵喵胖嘟嘟


觀音菩薩分不清說明六耳獼猴的法術肯定有高人指點,而且指點的那個人比觀音法術強,地藏王菩薩的諦聽聽到卻不敢說,說明六耳獼猴有背景,而且背景強硬!作為統治者和最高佛祖肯定不允許有一個不聽話的猴子🐒,西遊記作者其實寫西遊記反應的是當時的社會!


傍徨迷茫140806666


一部神話經典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塑造了主人公孫悟空,但可確定在取經路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確糸六耳獼猴。因主人公孫悟空是女禍補天剩下的一顆蠻石,受日月之精華,吸日月之靈氣,天產石候,在大鬧天官時被擒任憑天火,萬箭穿心,斬妖臺都不得傷他豪毛,在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已是金鋼不壞之身,再偷吃人參果,蕃桃宴的瓊良玉液,巳經是與天同齊實際名歸叫齊天。就算如來能擒了悟空,但確沒本事取他性命,西遊記後傳已有交代,成鬥戰勝佛確糸真實的孫悟空。只不過作者吳承恩塑造孫悟空是對當時封建王朝的否刺,家族王朝需要顛覆,筆下以孫悟空為代表的皇帝輪流座推翻封建王朝的一個縮影,也反應了作者對當時封建王朝的不滿。


陽光照耀大地XH丫


都說孫悟空是個叛逆者,其實在500年的重壓下,一代蓋世豪雄已經完了,後來不過是他為了上位的一個過程,某種程度上說孫悟空其實還不如宋江。曾經的他豪情萬丈,一根金箍棒打遍三山五嶽,地府九霄,可是500年的佛門壓力已將他轉變。像觀音的認錯代表了他立場的轉變,從那以後一代妖王變成了佛教的走狗.其實孫悟空也像一個農民起義軍,初始時橫勇無敵但是有他的侷限性,比如戰天兵他只管親軍的生死,什麼獨角鬼王全然不顧,一聽天庭給賞賜全然不顧結拜之義直奔天庭而去,最後兵敗被鎮壓直接投敵橫掃其他各路義軍,至於六耳一說不可能,因為孫悟空已乖乖聽話沒必要再整出來一個六耳去代替,更何況明靈石猴為四猴之首更沒必要找個比他還差的,更何況佛教也沒無恥到這地步,除了如來還有滿天神佛這麼做,如來還當屁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