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湖州在浙江省那麼沒有存在感?

風吹雨216713721


湖州市,是浙江省北部的地級市,與江蘇、安徽接壤,與蘇州、無錫共享太湖。歷史名城,江南糧倉,特產絲綢、湖筆(旁邊的宣城產宣紙)、白茶等。2017年,湖州市的gdp接近2500億元。從外省,由北向南到杭州,一條路走嘉興,一條路走湖州。無論是從區位優勢、人文底蘊、經濟發展等諸方面,湖州在全中國地級市裡,都可謂是佼佼者。但,湖州這些年,好像沒什麼存在感,說到浙江,很少人會想到湖州。造成這個問題,原因有三:

首先,周邊的城市群過於耀眼。湖州處於南京、蘇州、無錫、杭州之間,個個都是當今中國首屈一指的一線半、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太過耀眼,以至人們在說到這裡的城市時候,湖州便成了杭州、南京、蘇州等城市裡的“等”,在江浙滬長三角核心城市群裡還是倒數。而與原來的一家人,嘉興相比,經濟上還有較大差距,在文化宣傳上,雖然也有南潯古鎮,但人家畢竟有金庸在,畢竟有茅盾在,畢竟有陳家洛在,畢竟有江南七怪在。

其次,下轄的諸縣市過於耀眼。湖州是一個典型的市弱縣強城市,下轄的德清、安吉、長興等都是經濟強縣,塊狀經濟優勢突出,誰也不把湖州市這個當家的放心上。德清、安吉早都一個勁地衝進了杭州都市圈的懷抱,長興甚至將市縣矛盾公開化。德清莫干山一直作為上海、杭州的後花園,這幾年打造的地理小鎮成為全國地理信息高地。

再次,湖州有自己的發展之路。雖然存在感不是太強,雖然明星效應不是太強,但是,湖州有自己的發展特色。一個是綠色發展。安吉餘村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源地,整個湖州就是綠色發展,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的典型代表,去湖州農村看一看,就知道當地人生活有多幸福。一個是創新發展。浙江當前有20只獨角獸企業,19只在杭州,還有一隻就在湖州,微宏動力(主要產品:新能源汽車電池),湖州南潯區也是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生產研發高地,並和臨近的杭州市餘杭區等地,形成了良性競爭局面。


單問者


以前蘇湖熟天下足說的可不是湖南而是湖州,湖州在近代建國之前都是非常牛的。南潯的絲綢、湖州的筆、湖州的稻米、淡水魚在全國鼎鼎大名,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即出自湖州南潯。

建國以後湖州變得沒落主要是因為交通。近代鐵路的興起替代了原有的水運,成為主要交通工具。湖州夾在上海南京及杭州之間,地理位置原本十分優越,但是杭州到南京的鐵路遲至21世紀方才修建,杭州到上海的鐵路幹道經過了嘉興卻完美錯過了湖州,這都導致湖州被邊緣化了。

寧杭鐵路已通車,湖州至上海的高鐵已在規劃中,隨著湖州交通的改善,未來將會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湖州目前最知名的品牌是大家電動車上的超威和天能電池品牌。


財經專家朱大衛



存在感是相對而言的感覺,不同個人,不同時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一座城市的影響力,逃不出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城市的存在感,就是在這種大趨勢中,起起落落。

在改革開放之後,浙江的沿海城市異軍突起。在國內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屬於浙江的有兩座,分別是寧波和溫州。


正是隨著海洋經濟的興起,過時的農耕文明走向沒落。小商品代替了傳統的絲茶,成為貿易的主要產品。溫州商人,則取代近代一度影響歷史走向的湖州絲商,走到了改革開放的前列。因此,溫州在興起,而曾經在近代顯赫一時的湖州,則隨之被邊緣化。

這是地緣位置,影響城市發展的典型代表。內陸型的太湖文明,必然被外放型的海洋文明所代替,這種趨勢不可逆轉。即使是太湖邊的另外兩座城市,無錫和蘇州的發展,也是因為得力於位於長江口,又緊鄰上海。否則,一樣很難發展。


不過,這些年湖州也並非毫無動作。著名的"兩山"理論,就是在湖州提出的。

湖州錯過了第一波的發展機會,就不想錯過第二波。隨著旅遊產業成為國家戰略支柱產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開發,成為新的亮點。湖州趁勢而上,將鄉鎮民宿開發和農家樂建設,作為重要的產業,在這幾年經營地轟轟烈烈,名聲在外。

所以,湖州一直在努力,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多的,將自己的名字,響亮在長三角的上空。

更多資訊請關注本號。(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