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過去的幾年,中國的發展讓世界矚目,光量子計算機、量子衛星、質子直線加速器、天眼、航母……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佈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國際排名從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

然而......

早在2005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領導中,居然有4位是印度裔……

你沒看錯,印度!

----就是那個在我們印象中坐個火車好象上戰場一樣的國家。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印度裔在硅谷已經成為不容小覷的力量,中國人曾經用自己的埋頭苦幹在硅谷佔有一席之地,現在印度裔在硅谷攻城掠地,而且是從CEO到碼農。

原來的硅谷名為IC硅谷,意思是印度人和中國人的硅谷,而如今硅谷變成了I硅谷----印度人的硅谷。

為什麼呢?

如此貧窮的印度?!

也許你會認為,印度裔在英語方面的具有先天優勢?!

那菲律賓呢?

輸出最多的卻多是菲傭。

從 1999-2012 年,印度人在硅谷創建的公司佔全硅谷的比例從 7% 飆升到了 15.5%!

而來自中國優秀高校的畢業生,在這裡成為低端碼農。

印度裔在硅谷能夠站住腳的,幾乎全部是本科甚至唸完研究生才從印度來到美國。

這意味著什麼?

就是這樣的印度,培養出了這樣的人才!!!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就是這樣的印度,有著一所聞名世界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IIT)。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每年45W人報考,錄取率2%。

這些走出國門的印度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印度理工---極為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的學校。

想我大中華,怎麼就被印度超了呢?!

但實話實說,印度目前在綜全國力,在基礎教育,在製造水平等等許多方面還是不能和中國相比的。

我並不是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

本文是為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說到印度理工,我得說說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片子說的是三個IIT的學生,故事很精彩,想說明白篇幅太大,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影片的開頭就是一個電擊門口隨地小便者,最危機關頭的緊急助產裡的臨時網絡教助產、自制發電機、自制吸塵器吸胎兒……完全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敢於窮折騰、善於窮折騰、充斥整個影片。

還有一部印度電影《護墊俠》,不那麼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大致說在印度“姨媽巾”這個東西很昂貴,一個印度男子為了做出一款印度產的便宜好用還衛生的“姨媽巾”,眾叛親離。終於做出好用又廉價的“姨媽巾”。每片只需要兩盧比(人民幣0.19元),獲得了年度最佳發明的獎項,但是男主拒絕了把這項發明商業化的提議,他只想讓農村的女性每個人都用得上衛生巾。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二部電影內容並不太一樣,一個是印度的高等學府,一個是印度的農村,但主人公們的折騰勁如出一轍,還有就是不功利的心。

在中國這些製作根本不可想象,製作姨媽巾?吸胎兒的吸塵器?

那會我並沒有孩子,也就一笑而過。

如今回過頭來反思一下,突然發現,現在的我們已經被成品包圍,媽媽們不再會織毛衣,做飯,爸爸們再也不能抬手就裝個電視機,爺爺的半導體是爸爸修理了一次又一次的,滿街再也沒有磨刀的人,修補鍋底的人。

在我幾歲的時候,那會家裡有臺電視真是挺了不起的事情。

而我父親,一個現在70歲的乾瘦老頭兒,愣是自己用一張圖紙給我們家裝出一臺黑白電視機,取名自立更生牌。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而有這樣爹的我,在電視直銷剛剛開始的時候看到當時價格為99元人民幣的丸子頭圈

跑上陽臺找了一段電線和一小塊副絲絨布做出一個類似這樣的東西(沒有那個很美的蝴蝶結),次日風靡全校。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回想童年,類似的事情還挺多,非常有意思。

印度的貧窮使得孩子只能用各種廉價的材料甚至是回收的垃圾製作玩具,

看這個:

一支鉛筆不依靠任何豎直方向的接觸而懸浮在半空中。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如此神奇,同時又如此簡單和質樸。

你看到任何一個昂貴的部件了嗎?

製做者是一個十幾歲的印度女生。

在印度孩子們玩什麼?廢自行車內胎做的打氣筒、吸管做的水泵、只剩一半的籃球做的數學模型、廢光盤做的發電機、自行車氣芯橡皮和火柴棍做的原子模型、飲料瓶做的肺部呼吸模型……

TED上有一個點擊超百萬的經典演講。印度老人Arvind Gupta分享了他用廢棄材料製作玩具,幫助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故事。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ArvindGupta認為小孩對玩具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拆了它。

這改變了傳統認知中的玩具。

在演講中Arvind Gupta展示了他用各種唾手可得的材料製作的精巧玩具,讓人大開眼界,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他也是一名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

ArvindGuputa說:其實,一份報紙或雜誌,我們就能切割成小方塊,孩子們可以做許許多多幾何形狀。這張紙就事實上變成了一個幾何實驗室。通過一些摺疊,他們可以製作出扇翅膀的小鳥、會彈跳的青蛙、孔雀或者扇尾魚。這些就是幾何學的實踐,而無需過多的言辭。”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因為又窮又熱又沒電,於是印度人發明了這個: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這個看上去相當簡陋的裝置,這是印度土空調,外形好似一隻鐵皮百葉箱,三面百葉內加裝稻草,正面安裝風扇,底部有一個蓄水槽,蓄水槽裡安放一個小水泵,有三根小水管與水泵相連,通過水泵送水到三面百葉上,將百葉上的稻草打溼,再通過風扇吹出帶水汽的風,用來降溫。

在印度,一臺最普通的空調,售價為2200元人民幣,而一臺這樣的土空調僅需要約360元人民幣,其用電量相當於一臺風扇,節能環保!

一個還不夠,省得也不夠,於是還有更省的

就是這樣一個簡易裝置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就可以時間內讓室溫降低至少 5度降溫

最重要的是不需要耗費任何電力!!

而我們的大人、孩子都是這個畫風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之前一直有人說貧窮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我人輕言微,雖有不同意見卻打不起這個口水仗。

想象力是什麼?是天馬行空,這本就是一個代表著無邊無限的詞。

還有一個IIT的畢業生Pranav Mistry他的研究是"第六感運算裝置",以及劃時代的紙"計算機"。這位大神說,他要開放"第六感運算"背後的軟件程序代碼,讓可能性無限延伸。

聽起是不是讓人amazing到汗毛顫慄!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順便說一句,你知道電郵是誰發明的嗎?

印度人,VA shiva Ayyadurai於1982年獲得美國政服的版權。

曾有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研究非洲瘧疾檢測,用於主要試驗的顯微鏡極為昂貴,以至於當地人根本不敢輕易使用,因為壞一個要賠償數月甚至數年的工資。

因為貧窮,有人設計了一種基於摺紙技術的顯微鏡 Foldscope,成本極低、方便維護和運輸。該顯微鏡在貧困地區的瘧疾防治中發揮出無與倫比的作用。

它甚至被開發出設計者沒有設想到的用途,比如在盧旺達,當地植物病理學家用它來檢測香蕉作物上的真菌,而坦桑尼亞的孩子們用它來檢測牛糞中的寄生蟲。

他的設計者是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工程教授Manu Prakash(馬努•普拉卡什)博士。

看名字,你想到了什麼?

對了!

印度人,他是一個從小玩著垃圾製作出來玩具長大,畢業於印度理工印度人。

我怎麼覺得,貧窮才激發了創造力呢?!

苦中作樂的“窮折騰”精神,成為印度科技教育的實踐。

我覺得這樣的實踐正使印度裔的學生有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並且走向世界的前頭。

我衷心地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夠接受這樣的教育,去動手、去創造、去窮折騰,科學教育應該是好玩的,應該是可以親手實踐的,應該是讓我們的孩子擁有創造的眼光的。

或許我們今天的學校將窮折騰貫徹到日常的教學中,但是再等孩子就長大了,所以每一個家長都可以行動起來,去讓孩子擁有這樣快樂的窮折騰。

放下手機,放下IPAD,讓我們和孩子一起high起來。

— THE END —

教源在線官網:www.jiaoyuan.shop

教源在線 ID:jiaoyuanshop

教育資源大本營

硅谷的中國人緣何被印度裔碾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