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會成下一個“硅谷”嗎?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落地,金融界信心如何?南方都市報金融研究所22日展開調研,結果顯示,粵港澳大灣融發展信心指數為183.31,處於“非常景氣”區間。表明各機構對灣區當前的金融發展情況總體滿意,對未來的發展十分樂觀。

日前,在由騰訊公司、香港科技園公司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上,如何讓三地的資金流、技術流、人流真正轉起來,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成為與會嘉賓們熱議的焦點。

粤港澳大湾区会成下一个“硅谷”吗?

世界最複雜的灣區經濟體

目前,世界著名灣區有美國的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日本的東京灣。在這些灣區中,舊金山以高科技企業聞名,紐約灣以金融聞名,東京灣以消費電子和高端製造聞名。

我國“粵港澳大灣區”,囊括廣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9座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局、日本內閣府等官方數據,列出了這四大灣區的對比圖。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在面積、人口、基礎設施、GDP規模上均有較大的優勢,但在人均GDP、第三產業比重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世界最複雜、也是最有潛力的灣區經濟體。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使得其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經濟體。與此同時,由於三地經濟、法律和行政體系的差異,跨境區域協調,也成為當務之急。

當領頭羊與獨角獸聯合發力

長久以來,粵港澳三地的優勢產業,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為金融科技及業務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試驗田,一直充當我國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領頭羊”,擁有較強的金融科技創新實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全球優質金融資源和較強科研實力;而澳門與葡語系國家保持著傳統而廣泛的聯繫,是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此前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擁有高度發達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是結合創科和金融的理想地方。作為灣區內另一大超級城市,深圳這些年除了湧現出以騰訊、華為為代表的頂尖信息技術企業,以平安集團、招商銀行為代表的大型金融集團外,還培育出微眾銀行、財付通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創新型金融科技公司。深圳的移動支付、智能投資顧問、數字貨幣、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產業正不斷提升區內金融機構及工商業的營運效率。騰訊作為獨角獸科技企業,也通過移動支付、跨境數字身份互認等進入香港市場,日前還宣佈成立騰訊金融學院(香港)與騰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打造灣區內金融科技產業新優勢。

對標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

“金融合作是推動粵港澳在‘一國兩制’下互聯互通的關鍵環節,而金融科技可以有效地消除地域之間資金流通的障礙,同時保證金融安全。”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羅範椒芬說。在鼓勵金融科技創新方面,香港金管局正在推出FPS和引入虛擬銀行;在跨境合作方面,HKMA與深圳金融發展開發處正在合作探索分散式賬本技術;針對跨境人才的簽證問題,特區政府推出了適用於科學園和數碼港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何曉軍介紹,深圳市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已經與香港金管局簽訂諒解備忘錄,加強金融科技合作。

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是眾望所歸,然而羅馬並非一天能建成。“要秉持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超越區域界限,突破舊有障礙。”何曉軍以新加坡為例,建議成立跨區域合作小組,統一管理協調大灣區事務。“金融科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引擎和基礎設施。”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表示,對標“世界級”,需要讓粵港澳大灣區的資金流、物流、人流真正轉起來,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釋放更強功能,從而實現一個有粵港澳特色的世界級大灣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