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不言,四時不議,萬物不說,於是地理學家就是替天地說話的那幫人。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是地理的使命。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地理學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們解決目前資源環境問題的一個科學的基礎,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地理學發展的一個宗旨。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2018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於8月29日—30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西安是中華民族統一的地方,也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一個起點,所以在這裡發展中國的綜合地理學和統一地理學,把中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科學融合在一起,使中國地理學走向世界。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本次大會由中國地理學會、陝西師範大學聯合主辦,這也是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更名後舉辦的第一屆大會。在兩天會期中,各位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地理學的發展”主題,研討社會經濟發展和全球變化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水土資源利用和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發展等重要問題,為回答時代需求、破解發展難題,貢獻地理學者的智慧和力量。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中國地理學會的發展歷程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中國地理學會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學術團體之一。100多年來,學會一直秉承“以會員為主體,以學術交流為主線”的工作定位,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給全體會員和廣大地理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綜合、更加交叉的學術交流平臺,在中國科協的引領下,學會於2001年建立了學術年會制度。

2001年以後,先後在上海、北京、武漢、廣州、蘭州、南京、長春、烏魯木齊、開封和鄭州、成都舉辦過14次中國地理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其中,2001年和2004年兩屆年會結合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分別在上海和廣州舉辦;2005年學術年會結合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在北京召開;2009年學術年會結合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在北京召開;2016年學術年會結合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在北京舉辦。

為了更好地服務全國會員,中國地理學會自2013年起改變了學術年會制度,建立了綜合學術年會和區域學術年會相結合的年會制度,即每兩年召開一次綜合性學術年會,其間舉辦若干次區域性學術年會。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學會分別在全國7大行政區各舉辦了3次區域學術年會。

為何更名為“中國地理學大會”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隨著學科和學會的不斷髮展,建設“世界一流學會”的目標更加清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如何向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以及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地理學術組織看齊,進一步提升學會綜合學術年會的品質和影響力無疑是第一要務。為此,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從2018年起,將中國地理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更名為“中國地理學大會”,英文定名為“China Conference on Geography,簡稱CCG”,先期每年召開一次,即2018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於8月28-30日在西安舉行,2019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擬定於當年9月下旬在北京舉行,2020年中國地理學大會初定在昆明舉行。同時,中國地理學會區域學術年會仍將於單數年在全國各大區域按需擇地召開。

中國地理學大會新變化和新亮點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一是繼續以國內學術交流為主體,逐漸增加國際交流分會場,吸引境外學者參與,提升國際影響力;

二是增加為社會服務的內涵,包括科普報告會與科普作品展示、研學旅行研究與實踐成果交流、有關地理科技成果展覽;

三是增加為政府決策服務的科技諮詢論壇等。

大會分會場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這個大會不簡單!

(1)改革40年來中國地理格局的變化

召集人:傅伯傑、樊 傑

(2)自然地理學研究前沿與發展戰略

召集人:傅伯傑、鹿化煜

(3)新時代自然地理學的內涵和作用

召集人:張鐿鋰、冷疏影

(4)新時代人文地理學的創新與使命

召集人:方創琳、李九全

(5)新時代GIS創新與遙感應用

召集人:顧行發、秦其明、陸 鋒

(6)全球生態系統與碳循環

召集人:樸世龍、萬師強、彭書時

(7)中國南北過渡帶的科學問題與研究

召集人:張百平、李君軼

(8)自然地理與山地研究

召集人:鄧 偉、張鐿鋰、戴爾阜

(9)地貌學與地表過程(含人類世的地貌過程)

召集人:周力平、師長興、王隨繼

(10)地貌過程與環境演變

召集人:潘保田、李有利、王先彥、張會平

(11)面向全球變化的生態水文

召集人:夏 軍、邱國玉

(12)氣候變化與文明演化

召集人:張虎才、楊曉燕

(13)中國歷史上的氣候與社會

召集人:潘 威、李 鋼

(14)物候與全球變化

召集人:戴君虎、王煥炯

(15)氣候多尺度變化與風險

召集人:鄭景雲、張學珍

(16)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湖泊溼地響應與適應

召集人:秦伯強、劉 敏

(17)樹木年輪與氣候環境變化

召集人:劉 禹、劉曉宏、梁爾源

(18)長江生態環境修復保護與綠色發展

召集人:段學軍、高俊峰

(19)地理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召集人:王學軍、梁 濤

(20)生物地理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召集人:劉鴻雁、傅聲雷、沈澤昊

(21)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觀測、模擬與集成

召集人:袁文平、陳 旻、庾 強

(22)生物地理學理論與應用

召集人:劉鴻雁、勾曉華、沈澤昊

(23)絲綢之路與地理環境

召集人:陳 曦、楊德剛

(24)面向健康中國戰略的健康地理研究

召集人:葛 淼、龔勝生、楊林生

(25)城市健康地理

召集人:周素紅、孫斌棟、楊林生

(26)生態文明建設、碳排放與區域低碳發展

召集人:秦耀辰、黃賢金

(27)海洋經濟與海岸環境

召集人:張振克、韓增林、唐曉春、戴志軍

(28)海岸帶環境災害與風險管理

召集人:王先偉、高 超

(29)月球及行星地貌研究

召集人:程維明,劉建忠,邸凱昌

(30)新時代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及區域治理新方略

召集人:陳 雯、苗長虹

(31)“一帶一路”倡議與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召集人:劉衛東、賀燦飛

(32)城市地理學理論與方法

召集人:柴彥威、甄 峰

(33)新型城鎮化的資源環境效應與城市群建設

召集人:方創琳、陸玉麒

(34)新時代地理學視野下的城市與區域管理

召集人:李國平、陳興鵬

(35)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

召集人:劉彥隨、龍花樓

(36)中國城市社會地理研究現狀及進展

召集人:田 明、吳啟焰

(37)國家空間治理改革與地理學應對

召集人:樊 傑、張平宇

(38)文化地理學中的人地關係研究

召集人:周尚意、朱 竑

(39)新時代旅遊地理傳統與文化創新

召集人:章錦河、張朝枝

(40)發展地理學視角下欠發達地區的轉型發展

召集人:鄧祥徵、趙敏娟

(41)全球創新網絡與中國地緣科技戰略

召集人:杜德斌、李同昇

(42)政治地理學理論建設與社會實踐

召集人:宋長青、劉雲剛

(43)地理大數據挖掘與人文經濟地理學技術方法創新

召集人:金鳳君、甄 峰、蘇奮振

(44)變革中的地圖學與GIS

召集人:鍾耳順、齊清文

(45)數字地形分析

召集人:湯國安、程維明、楊勤科、熊禮陽

(46)大數據地理學

召集人:劉 闖、廖小罕、李加宏、張松梅

(47)資源環境知識分析與科技評價

召集人:曲建升、朱曉華

(48)地理學時空分析方法

召集人:王勁峰、梁 怡、廖一蘭

(49)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學地理教育

召集人:韋志榕、段玉山

(50)地理奧賽題與核心素養評價

召集人:王 民、蔚東英

(51)青年地理工作者沙龍(自然地理)

召集人:羅小龍、王 軍、李愛農

(52)青年地理工作者沙龍(人文地理)

召集人:羅小龍、王 軍、李愛農

(53)青年地理工作者沙龍(GIS)

召集人:羅小龍、王 軍、李愛農

(54)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Geography in the World

召集人:Bojie Fu, Yukio Himiyama

我們相信,

通過中國地理學大會這個交流平臺

將助推我國地理科學創新發展

為中國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

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發揮地理學科應有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