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業寒冬已至,巨人、盛大、完美怎麼活?

游戏行业寒冬已至,巨人、盛大、完美怎么活?

風聲鶴唳是遊戲行業上週的主題。

版號放寬的消息還沒等來,網遊總量調控的說法倒是不期而至。根據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在8月30日聯合發佈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對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

雖然只是方案,目前尚無具體措施,但股市還是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次日,騰訊美股ADR、網易均應聲下跌,截至收盤,騰訊美股ADR收跌6.95%,創下兩週以來最低;網易收跌7.19%,創下2016年6月以來最低。

A股和港股市場遊戲股也全線遭受重挫,三七互娛、迅遊科技午後封死跌停。據“遊戲茶館”計算,僅8月31日當天,排名前十的遊戲廠商就累計蒸發1722億元,整個行業蒸發的市值或超過2000億。

遊戲行業真的要涼嗎?

01

寒冷的跡象是在今年2月開始出現的。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遊戲審批結果顯示,從今年2月初開始,沒有新的進口網遊版號發放通過,從3月底開始,國產網遊版號的發放也基本冰封。截至目前,排隊等待版號的遊戲超過3000款。

被掐了財路的遊戲公司們日子不好過,從8月底陸續發佈的中報中就可見一斑。“遊戲葡萄”統計了54家遊戲公司的數據,發現其中有27家營收同比下滑,佔比達到一半;22家公司淨利下跌,其中近一半跌幅超過50%。

8月底的《方案》無疑是一股新寒流。有業內人士向略大參考感嘆:從中國端遊時代到如今,政府對遊戲的監管從未如此之嚴。

不過,日趨收緊的遊戲監管對遊戲公司的“殺傷力”不盡相同。

騰訊、網易這種家底殷實的大戶是有過冬餘糧的。一方面,遊戲雖然是兩家公司營收的重要來源,但並非單一來源。Q2財報中,遊戲營收佔網易總收入的61.78%,佔騰訊總收入的34.2%。當遊戲大環境不好時,騰訊還有廣告、支付業務、視頻訂閱服務等營收來源,網易則有電商的新故事。

此外,大廠獲取消息並靈活應變的能力比較強。以騰訊為例,在第二季度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中,劉熾平被問及Wegame版《怪物獵人世界》下架之事時,提到廣電總局有一條綠色通道:

“廣電總局也意識到其重組對整個遊戲行業的影響,因此設立一個綠色通道,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許可的遊戲可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商業運營測試。”

顯然,綠色通道不是人人都能擠進去的。

不過,同樣作為大戶,騰訊和網易感受到的“涼涼”溫度也不一樣。網易遊戲以自研為主,遊戲不能上線帶來的成本損耗主要在於研發費用,而騰訊遊戲自研和採購都有,當它花大價錢買下版權並進行營銷推廣,而遊戲又在短期內無法商業變現時,前期投入就都變成了虧損項。

從去年第三季度起,騰訊就在大推其代理的遊戲《絕地求生》,坊間傳聞稱,騰訊為代理權掏了4億。但由於版號至今沒有解決,導致端遊版遲遲不能上線,手遊版無法開展收費服務。

游戏行业寒冬已至,巨人、盛大、完美怎么活?

騰訊大推的手遊《絕地求生》

而在此期間,Steam上的《絕地求生》熱度已經明顯衰退,玩家人數從巔峰時期的323萬減少到133萬人,日活玩家從最高158萬人減少到68萬人。考慮到遊戲生命週期有限,等騰訊搞定《絕地求生》的國內版號,玩家們可能已經興致寥寥了。

02

就像經濟危機對普通人家的衝擊往往最大,遊戲寒冬中,中小廠商的日子更不好過。

大環境確實在變糟。

根據《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達到了1050億,同比增長5.2%。相比於去年同期26.7%的增速嚴重放緩。

遊戲公司們的財報也在印證這一點。

愷英網絡發佈的2018年半年報告顯示,其營收11.06億元,同比下降14.91%,其中游戲業務營收佔比90.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1億元,同比下降10.36%;基本每股收益0.17元,為三年同期最低。

財報還顯示,愷英網絡遊戲業務未達預期,部分產品上線延期導致遊戲業務收入減少,淨利潤較同期下降。

而西山居的年中報顯示,網遊營收同比下降25.1%,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55.1%,主要原因也在於《雲裳羽衣》不及預期,《劍網3》發佈時間推至2019年初。更糟糕的是,預計下半年經營業績將繼續面臨壓力。

至於更小的工作室和獨立遊戲開發商,如遊久遊戲、檸檬微趣等,上半年的營收和淨利表現也都不好看。

而版號和總量調控等監管措施,對他們的影響會更大——風浪中,最先翻掉的往往是小船。一旦沒有新遊戲盈利,小公司的資金鍊可能面臨斷裂危險,無法等到寒冬過去的那一天。

蝴蝶效應還會把這場寒冬擴散到其他領域,比如流量入口和遊戲直播平臺。

遊戲公司一直是流量入口平臺的廣告大戶。

據AppGrowing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手遊買量市場分析報告》,手遊廣告的投放量分別佔今日頭條、騰訊社交廣告、百度信息流的廣告投放總量的35%以上。

游戏行业寒冬已至,巨人、盛大、完美怎么活?

2018上半年,各熱門渠道投放手遊數量佔比

價格也很貴。目前,遊戲買量的平均CPA(每一次點擊所需付費)已經超過50元,部分熱門遊戲類型的單用戶成本甚至超過100元。據瞭解,今日頭條的平均CPA是150元。而在兩年前,這個數字普遍還不到20元。

然而,截至今年6月,已經有30%的遊戲公司退出了買量行業,其中一半是因為公司產品卡在了版號及過審問題上。

如果寒冬繼續,今日頭條們的廣告生意顯然也繼續會受到波及。除此之外,如果遲遲沒有新遊戲上線,遊戲直播也會缺少新主題,從而導致用戶流失。《華爾街日報》曾提出,隨著Q2《王者榮耀》DAU從4億下滑到3億,鬥魚和虎牙用戶都面臨著流失。

03

精品自研、出海、多元化營收,被遊戲公司們視為抵禦寒冷的“三把火”。

事實上,國內遊戲市場早已成紅海,今年幾波監管措施落地之前,很多低質遊戲已經在逐漸被淘汰,從長遠看來,版號控制、總量調控只是加速了它們的死亡過程。

真正能賺到錢的遊戲無非是兩類:生命力持久的IP類遊戲,比如網易代理的暴雪系列;精品自研類遊戲,比如這兩年的《王者榮耀》、《陰陽師》、《第五人格》——寒冬之中,後者的性價比顯然更高。

出海曾經是遊戲公司彰顯實力和財力的加分項,如今可能變成關係公司存亡的曲線救國之路。崑崙遊戲CEO陳芳表達過類似觀點。

很多公司已經在路上。東南亞、中東、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是中國遊戲公司青睞的出海首選。數據顯示,在2018年前6個月內,中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海外銷售收入4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

不過,海外市場的渠道推廣技巧和費用是遊戲公司出海需要邁過的第一道檻。尤其對於中小廠商而言,要精準瞭解海外社交、媒體、視頻、線下等渠道的特點,把錢花在刀刃上,並非易事。

多元化營收也是大公司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騰訊和網易自然不必多說,包括巨人這樣的傳統遊戲公司也在努力把雞蛋裝進不同籃子裡,降低風險。

巨人網絡最近發佈的2018半年報顯示,其總體營收同比增長42.52%。其中,遊戲相關業務的收入佔比從去年同期的99.72%下降至67.9%,今年新發展的業務互聯網金融服務收入佔比31.91%。

不過,受遊戲營收下滑影響,巨人網絡今年上半年淨利僅7.10億元,連上市時業績對賭要求裡的15.03億一半還不到。

寒冬的影響還在繼續。對於很多小遊戲公司而言,2018年或許會成為生死存亡之年:或者賣身投向騰訊網易這樣的大戶人家,或者拾柴自救熬過冬天,或者自此消失退出戰場。

再懷念過去的暴利時代已無意義。活下去,就是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