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祕密|深度專訪

華為的年度大戲麒麟 980 橫空出世,其背後的架構改善也帶給終端市場很大的期待。而其中最大的變革在於 AI 部分,使用了雙核心 NPU 配置,達成更高效的 AI 處理能力。

華為“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秘密|深度專訪

而在 GPU 方面,麒麟 980 也使用了等效於 20 個 Mali-G72 的 10 核心 Mali-G76 來達到遠超過前代平臺的性能水平,不論在遊戲玩家,甚至使用了 GPU 框架的 AI 應用,都能帶來極為明顯的性能成長,且不僅止於此,通過最新 7nm 工藝的導入,也為麒麟芯片帶來了質的改善,不僅功耗更低,運行速度也能明顯提升。

作為華為芯片方案背後的推手,身為華為 Fellow 的艾偉也在 4 日下午接受 DT 君的面對面專訪,暢談麒麟平臺對於整個業界生態的發展與影響。

華為“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秘密|深度專訪

艾偉首先強調了 AI 處理能力,舉例來說,麒麟 970 的 NPU 雖然可以做到每分鐘 2005 張的圖像識別,但是一次只能識別一個對象,而通過麒麟 980 強化的 AI 處理能力,不只每秒處理圖像數目倍增,甚至可同時識別不同的對象。而這就讓 AI 的應用場景可以大幅擴充,本來只能用在圖像的處理,現在不僅能夠直接使用在視頻上,甚至能針對視頻中的不同對象同時進行實時操作。

這樣的功能升級,將可為未來的視頻應用帶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可以此激發開發者社群的想象力與技術能力,進一步化為具體化的應用場景效果。比如說現在短視頻在手機平臺上極為風行,如果能通過麒麟芯片的 AI 能力對這些短視頻來進行實時的處理,或者是同時對多人進行特效或美化工作,都會是相當有吸引力的應用方向。

但艾偉強調,硬件的改進只是過程,是為了要維持產品線競爭力的必要手段,要如何把這些額外增加的效能轉化成對市場的影響力,又是另外一件事情。尤其在 AI 處理能力上,性能是華為呈現出來給市場的結果,然而應用就必須和開發者進行緊密的合作才有辦法達成,華為能做的,就是確保能夠為終端客戶以及相關應用開發者提供有力的平臺。

華為“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秘密|深度專訪

圖丨華為和 Amazon 合作,把 Alexa 內建至華為 AI Cube 之中(來源:華為)

艾偉也提到,雖然目前華為強調 AI 能力在照相功能上的發展,但這是因為照相是最貼近終端消費者的應用場景,也是最為人所知的 AI 應用方向,但照相只會用到麒麟 980 芯片中的一小部分能力,如果這麼龐大的 AI 算力被侷限在這麼小的應用中,那也是形同一種浪費。但這並不是說照相已經沒有改善空間,在相片質量,或者是處理的實時性方面,華為也都努力在進行優化,但還是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樣化的應用來挖掘麒麟 980 芯片更大的潛力。

而針對這方面的需求,艾偉也提到,“華為研發團隊正在努力優化整體開發環境,務必讓開發者能夠最有效率的取用麒麟芯片,或應該說要讓開發者運用麒麟平臺所提供的強大計算能量,進而創造出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的應用。”

除了芯片的計算能力外,艾偉也認為傳統手機傳感器也必須做出相對應的變革,比如說傳感器的信號質量、帶寬、甚至反應速度,這些都不是隻在麒麟芯片上動手腳就可以有效改善的。畢竟芯片能做的還是有限,也取代不了傳統傳感器不足的部分,芯片能做的就是,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傳感器收集來的龐大信息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完,而未來傳感器效能若能進一步提升,那麼手機終端使用者整體體驗還能更上一層樓。

華為“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秘密|深度專訪

圖丨麒麟 980強大的算力(來源:華為)

艾偉補充,目前仍有多家手機品牌活躍在市場上,手機款式數量也非常多樣,各家手機廠商也在系統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這造成了操作系統破碎化的問題,許多應用開發商為了要在不同手機之間達到一致的使用體驗,其實要花費極高的時間成本。也因此,華為明確知道的是,不論華為在系統上做了什麼優化,兼容性將是不能被輕忽不計的重點所在,也因此,華為也針對操作系統進行一系列的優化,務使相關應用體驗能在麒麟平臺上得到最佳效果。

以目前華為為開發者社區所提供的配套環境條件來看,開發者想要在現有框架上提升華為平臺硬件功能的優化程度,基本上就是舉手之勞,這種友善的開發流程也為開發者在麒麟平臺上開發應用打下厚實的基礎。

艾偉強調,即便麒麟 980 在硬件設計上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總歸來講,芯片本身其實是一種常規的升級,目的就是要帶給市場新鮮感。

若迴歸芯片設計的角度,AI 計算單元的強化是最大亮點,而另外的重點,則是在 GPU 與連線能力的改良上。

華為“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秘密|深度專訪

圖丨麒麟 980 使用了 Arm 最新的 Mali-G76(來源:華為)

艾偉指出,麒麟 980 使用了 Arm 最新的 Mali-G76,是業界第一。

或許有人認為華為在麒麟 980 中只使用了 10 個核心,甚至要比上一代產品更少,但艾偉特別提醒,要注意的是,Mali-G76 的單一核心在規模上其實等同上一代核心的兩倍,換言之,10 個 Mali-G76 核心規模就相當於前代 G72 核心的 20 核心配置,所以不要只著眼於核心數量,核心架構的差異也值得探討,通過核心規模的擴展,再加上華為的軟件優化能力,可望進一步在應用上達到業界第一流的水平。

另外,Wi-Fi 連接能力的強化也是這次麒麟 980 芯片的重點,這部分不只用上了華為自有芯片,艾偉表示,華為的芯片更是業界首次在手機上支持 160MHz 超寬帶譜,雖然可能有人會認為 160MHz 在業界其實普及度還不高,必要性不大。但華為的想法是,因為目前沒有手機使用這樣的技術,通過麒麟 980 的推出與終端的滲透,及對業界產生的帶動作用,未來 160MHz 將有機會成為手機 Wi-Fi 連接技術主流。

華為“麒麟大匠”揭露“非常恐怖”背後的秘密|深度專訪

另外,5G 的佈局也是華為關心的重點所在,但由於最終標準今年 6 月才剛決定,所以在許多基礎建設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備。因此,艾偉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還不需要在手機芯片中置入 5G 連接能力,而是以支持 Cat.21 的 4.5G 連接能力凸顯麒麟 980 的超高速傳輸通訊實力,不論是在速度或者是支持能力方面,都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而華為也提供了 Balong 5000 芯片作為外接方案使用,如果 5G 市場成熟的速度加快,也能在第一時間推出相關的組合方案給客戶使用。

對華為而言,麒麟芯片過去成功為華為手機產品帶來差異化,但是面對未來的挑戰,華為希望把麒麟芯片打造成業界一流平臺,讓各類型應用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擁有最好的應用體驗和性能表現。硬件設計是一部分,而未來,開發環境的完備,甚至建立生態,就是麒麟芯片的下一個目標。

艾偉表示,路還很長,華為也會持續帶給市場驚喜,麒麟 980 是讓所有華為團隊引以為傲的過程,他代表了目前華為技術力的展現,但如何把技術力化為市場影響力,的確是華為下一步必須證明自身實力的重點,為此,華為還會持續努力下去,而且會非常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