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說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如何反駁?

用戶68886090


從儒家的思想來說,長幼有序,溫良恭儉讓為本,以下克上不符合禮法,所以要是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場上還真的不好去反駁自己的長輩。


儒家思想在經歷過百家爭鳴之後,一度被統治者信賴,並加以推廣,所以相比於其他的道家和法家等思想,儒家偏向於統治階層要更多一些,這讓很多人認為儒家思想是統治者控制民眾思想的工具,也就是題中所說的愚民的意思。

就那那一句比較經典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來說,此句出自於《論語·泰伯篇》,翻譯過來,認為民是下愚的人,他們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讓他們聽從驅使。這句話一度成為在文革乃至現在孔子和儒家思想被攻擊的主要武器。現在愚民思想傳播的禍源之一。


當然中華文化博大進深,同樣的句子,斷句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譯過來,民眾能夠自主學會了解詩、禮、樂的道理就任其發展,如果掌握不了,就由我們來教導他們,讓民眾知道。這麼一斷,是不是完全就看不出來任何問題了?


歷史傳承了這麼久遠,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誰也無法下定論,而這僅僅是論語中的一句話罷了。那麼論語又有多少種解讀,儒家思想又有多少種理解呢。


簡族


反駁其實很容易,也可以行從各個方面進行反駁,事實上儒家對中國的貢獻之大,遠超任何一個帝王和任何一個朝代,可以說我們之所以是中國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儒家文化。

儒家的溫良恭儉讓,儒家所提倡的那一套做人做事的準則都使得華人在全世界民族中都是謙卑和勤奮的,而這也是華人到海外生存的根基。

題目問的是如何反駁長輩,我想只一條,儒家對孝道極為看中,那沒麼反問長輩,是不是孝道也是錯,是不是可以不孝呢?這一點應該是比較直接的和有效的回應。


昭烈名臣


談起孔子,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兩千年前的海昏侯齊論語書簡,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穿越千年,精準地投射出了中華民族靈魂的輪廓。

述作於東周的《論語》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聽到的人便覺得孔老二對人民極提防——段絕民智——儒家這麼早就開始愚民工程建設了。

漢武帝納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更是妥妥的愚民政策了。明清時期盛行文字獄,幾乎直接對知識分子進行迫害。

二十一世紀,有人叫囂說中國新儒家捲土重來,“法律人思維”橫空出世——企圖以少數人壟斷法律來加強管控,不可不謂“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

愚民政策,指有意封閉知識(與積極普及知識悖逆),如某個政體不將信息為公眾所知。

這種組織知識在公眾流傳的政策,在人類歷史上從古至今比比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從我國的統治者角度而言,講究“克己復禮”的儒家思想以“仁”為理論核心,既不像墨家那樣求真務實,又不像道家那樣殘酷虛空,其積極入世的現實性和深入骨髓的階級意識對於鞏固統治極為有利,皇帝一看:選法家,亡國啦。選儒家,棒棒噠。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統治者借用儒家這個工具成功的達到了維穩的目的。但是就儒家本身並不虛偽,也無意愚民。就儒家思想的傳播及其影響看來,相較其他社會影響,愚民效果不甚明顯。

我們努力還原一下真實的儒家。道為三皇之學,儒為周朝之學,以周公為導師的孔子,在他看來 ,“ 就天賦而言 ,人類中的一些人天生就是‘不移’的‘下愚’”,“民眾愚昧”是孔學不可或缺的公理性預設 。

正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恰以“教民”為主導。為了“庶、富、教”周遊列國,廣收門徒,躬身踐行了“有教無類”——教育普及勢在必行,極大地推動了春秋戰國的學術下移,促進新鮮知識在中下層的流動。

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孟子一派影響最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人性本善,要做大丈夫。秦二世而亡,漢初復興黃老之學,以恢復元氣,而後的大一統帝國需要的又是王道思想,漢儒借儒家之名,實為“百家飯”,雜糅多家思想,把一地碎鏡子拼拼湊湊成了一大塊圓鏡子。

唐儒不值一提,而後宋儒以道援儒,明清儒則只是宋儒的註腳,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探求真理,與愚民政策相左。民國時,華夏道統幾近消亡了。反智而瘋狂的文革“打倒孔家店”,更是在儒家的傷口上撒鹽。

儒家想兼濟天下,奉行天道,釐清人倫,修繕其身——儒家堅信人人都能成為並也應該成為大丈夫的。與有意封閉知識恰恰相反——要求信息公開。與反智主義背道而馳——知識改變階級命運,不可不學。

國人難以否認自己從未受過儒家思想的影響,平心而論可謂受益匪淺。至於現今人民是否被愚而且不自知,這是個國際性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且吃茶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道家不需要反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法家也不需反駁,發表意見是你家長輩的權力,只要不散播謠言,不傷害他人利益即可。

儒家更不能反駁,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長幼有序,你是沒有資格反駁你的長輩的,哪怕他是錯的。


狂耍大寶劍


你的長輩說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通過這句話,我就可以斷定:你的長輩不學無術,對儒學的理解還處於幼兒園水平。

你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質問他,看看你的長輩怎麼回答:

第一,如果儒學是用來愚民的,怎麼解釋中華民族自孔子以後創造的燦爛文明和文化?愚蠢的民眾能做得出來嗎?

第二,如果儒學是用來愚民的,為何歷史上無數的輝煌文明都毀滅消失,而中華民族卻從5000年前走到了今天,孔子之前就不說了,孔子之後為何這個文明的生命力還這麼強大?通過愚民能辦到嗎?

第三,如果儒學是用來愚民的,那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丈夫將老當益壯,馬革裹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這類激勵萬民的名言是怎麼來的?愚民愚來的?

第四,如果儒學是用來愚民的,請你這位長輩舉幾條民眾被愚的例子。

你的長輩產生認知問題的原因——他將普通大眾因為生產力長期落後、文化沒法普及大眾、進而使得民眾認知落後愚昧的罪魁禍首推鍋給了儒學。這是典型的糊塗呀!

儒學是一種標準非常高的行為準則

,數千年來也沒幾個人能夠達到儒學規定的做人標準,能夠勉強達到的,都成了名臣甚至聖人。你的長輩卻說儒學是用來愚民的,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吧。


作家王麟


長輩說的沒錯,儒家是“用來”愚民的。猶言“刀是用來殺人的”,但刀還可用來切菜呢!只是長輩不說而已。人都是選擇某一視角看問題的。關鍵是誰用,如何用,用做啥?事物無非“理(體)、象、用”三個層面,現在只談用。


遷流為世,分別立界,分別起,是非生,世界成。儒學自孔子始,一直保持“學術獨立、靈魂自由”的鮮明特性,生命張力蓬勃,枝葉參天,漢代仲叔先生倡議:儒學當用。用來製成兇器可殺人,用來製作木箱可容物,當然用來製作枷鎖最妙。於是,大家被枷鎖了兩千年。後來,我們不知道誰給我們戴上的枷鎖,每個人出生後就戴著,習以為常,一天不戴,渾身不爽,更糟糕的是會遭受他人誹議和譏諷,只有戴著才會心安理得,吃嘛嘛香。後來,西洋崽來了。我們驚奇的發現,不戴枷鎖活的更滋潤,於是決定砸碎它。有智叟發現,枷鎖是木材製作的,所以痛恨林木,必除根而後快,以致中華大地無可用之材。再後來,我們發現心靈的荒漠形成後,備受煎熬,愚公開始植樹,以享受些許清涼。儒家思想只是樹種,木之用在人,不在種。


孔丘尚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竊鉤者誅,竊國者諸候”,仁何以用?孟軻論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為特定目的而“義”,正中下懷,最合用。“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所以義禮最為統治層賞讚。枷鎖成,華夏順,四海一。做任何事情適度最好(中庸),做到極致反而危險,物極則返嘛。就象白開水喝多了也會中毒一樣,做過頭就不妙,朝代更替多應此讖。

所以,長輩之說,汝可答覆:尊駕言用,精闢通透,入理十分,但是用不在孔孟,亦非儒家,他們只是“被用”而已。


誠然,儒生齊吹竽,魚龍混雜。當偽儒們眉飛色舞的向世人炫耀“皇帝的新裝”時,是排斥“小男孩”的。偽儒最接地氣,自封為儒家代表,廣為大眾接受,而真儒卻成了那個愚蠢的“小男孩”,被人無視。這是人性使然,古今中外一也。中國的文化長河,先秦為上游,秦漢至唐宋為中游,唐宋以降為下游。其源頭是清冽甘美的,下游汙染罵源頭是偽儒或吃瓜群眾的共性,而實質的汙染源正是他們,偽儒將公眾視野引向孔子,方可掩其醜心惡行,天憐孔子做了遮羞布。

目前,很多人瞭解的中國文化只是被閹割後的“太監文化”,通過太監解讀男人,合適嗎?找本無標點無註釋的論語,無目的的讀百遍,乃至千遍,關注語境,勿看他人註解,一定會有感悟的。“雲在青天水在瓶”,天地不語,聖凡各路,“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當一種偉大的曠世思想淪為沽名釣譽的工具時,是民族的恥辱與悲哀,誰為此者,後人!真儒者不欺世不盜名,知行合一,率世垂範。


正是: 鴻儒已語默,後人徒自欺!歪說孔孟道,心戀桀紂行。


毋以有己


儒家文化曾長期作為我國的主流文化存在,然而自近代以來“打倒孔家店”的呼聲似乎越來越強烈,有人將中國近代史上積貧積弱落後捱打的原因都歸結為所謂儒家的愚民政策。那麼事實真相究竟是否如此呢?事實上真正愚民的不是儒家,而是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

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事實上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義皆是亮亮對等的——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並非出自孔孟之口。

事實上儒家至少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就變味了:在此之前的儒家士子是有自己的獨立人格的,當面對暴力時也並不會輕易屈服——以秦代的焚書坑儒為例:儘管這些儒家士子非議秦朝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已被歷史證明是徹頭徹尾的錯誤,但他們為捍衛自己心中理念而殉身的氣節卻是有目共睹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士子和兵家、法家、墨家一樣並不缺乏為民請命的錚錚鐵骨,孔子自己就是武將家族出身,常年佩劍,不可謂沒有血性。然而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就日漸淪為統治階級的遮羞布——被後世廣為詬病的三綱五常理念就出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董仲舒的手筆。到了宋代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更是出現了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言論。

由此可見儒家在其發展歷程中逐步退化為了統治階級的洗腦工具,孔孟之道本身有其可取之道,然而任何一種思想都不應該妄自尊大到一家獨尊的地步,否則必將走向腐化墮落。儒、道、法、墨、兵皆為華夏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當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努力將華夏文明發揚光大,而不是糾結於門戶之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遠比獨尊某家更利於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只要把北宋以前的儒家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南宋以後程朱儒學尤其明清對程朱的推崇做一個比較。

把孟子和曾子的順天應人,民重君輕的思想講透。

明白的人自然就明白了。


凱騰聚知


首先要說下啥叫愚民?我如果批評商鞅,你立馬跳出來大罵“儒狗!”這已經證明你已經被人愚了,你沒被儒家愚,你被另外的人愚了,愚你的人是新的政治需要。我批評商鞅之惡,並不代表這就親儒,反過來也一樣,統治者用儒不代表他們就拋棄了商鞅韓非。事實上古代一直搞的是“儒法混”。讓民眾學習儒中自己改過教條,而儒家中對統治者要求的各項,當然就丟進拉圾堆了,統治者自己卻用的是商鞅韓非之流的馭民五術及權謀詐術。比如韓非的馭民五術,你要看了你就會膽戰心驚,這TM的比孔學惡劣太多了。

現在人為什麼一提孔子,沒看過孔子著作的或者教科書上學了一點的就跳起來罵,因為新文化運動以來一直批判,在那個時期要樹新思想猛批舊文化也沒錯,但是現在如果你要只是探究學術的目的而全盤否定那就淺薄了


鬧市山人83471852


說拿儒家愚民,其實是不錯的,就像騙子騙人總是打著某些“正義”的幌子,老百姓不傻,自己會讀書明理,看了儒家的言論都是正能量,政府一說“我們就是按著聖人來的”,就不細究本質,也就容易被愚弄。

中國朝代的積弊,就是對儒家思想陽奉陰違,開國帝王往往能踐行“以民為本”的儒家思想,而隨著朝廷的穩固,就有些打著儒家旗號的小人開始興風作浪,乾隆甚至曾經禁止“孟子”一書的流傳,就是看到了儒家的反抗精神和“民主”的萌芽,如果真的按照儒家正統思想,很多朝代都是可以不滅亡的,只是因為人的私心貪慾膨脹使得民怨沸騰導致了朝代的更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