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對曾國藩的影響

孫嘉淦對曾國藩的影響

孫嘉淦(1683年-1753年),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諫而出名。

孫嘉淦幼年時期家境貧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孫嘉淦考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等小官,此後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

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孫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諡號文定。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駕崩,新皇帝乾隆登基。九月,孫嘉淦擔任吏部侍郎一職,十一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任吏部侍郎。 他再次上疏,專論君主“三習一弊”,直言告誡皇帝。乾隆帝見到他的奏摺,對孫嘉淦十分讚賞,孫嘉淦因此升任刑部尚書。

孫嘉淦在“三習一弊”中提到: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目習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心習於所是,則喜從而惡違。三習既成,乃生一弊。即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

但凡有點權力的人,都難免遭遇糖衣炮彈的衝擊,有的人能抵抗糖衣炮彈,而有的人卻可能被糖衣炮彈擊倒。

曾國藩無論何時都始終保持清醒,儘管多聞諛言,但還能分辨忠奸,這才成就了一代“完人”,為了不斷修煉自己,曾國藩不僅自己經常抄寫孫嘉淦的“三習一弊”,而且還常提醒弟弟們也抄寫,把孫嘉淦的奏疏當成座右銘。

曾國藩不僅拿孫嘉淦的奏疏來修身,本人也模仿孫嘉淦打算做一個忠臣。咸豐元年(1851年)四月,曾國藩上了一道很著名的奏摺《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旗幟鮮明地指責咸豐皇帝的“三端”。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曾國藩指出咸豐皇帝的“三大毛病”,希望他能夠改正。

第一,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曾國藩指責咸豐皇帝只注意瑣碎的事,把精力都放在這上面,而對國家大政沒有感覺,沒有大格局。

第二,注重虛名,不切實際。曾國藩指出咸豐皇帝個人性格有問題,總喜歡一些虛頭巴腦的禮節,喜歡錶面化的東西,而對真正涉及深遠的國家弊端和潛在危機卻視而不見,工作作風不夠務實。

第三,出爾反爾,剛愎自用。曾國藩指責咸豐皇帝自認為有才能什麼都管,表面上喜歡聽別人意見,實際上始終一意孤行。而且咸豐皇帝讓提出不同意見的官員穿小鞋,出爾反爾,自食其言。“朕自持之”“豈容臣下更參末議”等等常見諸奏摺。

咸豐沒有乾隆那麼大的雅量,曾國藩的這篇《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曾國藩的遭遇也告訴我們,不是什麼都可以隨意效仿的。當年海瑞效仿賈誼,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嘉靖皇帝看過《治安疏》之後大怒,將海瑞逮捕下獄,問成死罪,如果嘉靖不死,海瑞就有可能送上絞刑架。同樣,曾國藩效仿孫嘉淦,也遭遇了他人生第一次政治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