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文|火花内容部

图|网络

十秒读全文:

  1. 数数是抽象思维形成的第一步
  2. 量的比较
  3. 唱数
  4. 点数
  5. 一一对应

数数,是数学启蒙的开始,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很丰富,除了知道1、2、3、4,更重要的是认识数的抽象含义。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如果要学生说一说觉得最难的科目,一定是数学,数学难就难在它的抽象性上。理解5到底代表什么,虽然是最基础的知识,但这是思维上非常大的一步。

在这一步必须做到将数字具象化,这样孩子才能理解数字和具象物体之间的联系。

只给孩子看“3”这个符号对他是没有意义的,需要让孩子看到“∴”这样具象的图片,然后孩子才能将“3”和具象的3个物体建立联系,这是一个最最基本的规则。

下面来说一说数数的各个阶段,内容会按照孩子智力的发展顺序展开。

1

量的比较

多和少& 1和许多

这里的比较是指直观的比较,2岁多的孩子就可以区分两组物体的多少了。既然是直观比较,不通过数数,那么两组物体数量差异一定要明显。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① 可以从一块糖和一堆糖开始,让孩子说说哪一边多。

稍稍减小差距,比如,一堆5块糖,另一堆10块糖,虽然两边都是一小堆但是差异也很明显,让孩子指出哪一边多。

依然是5颗糖和10颗糖的难度,在表达上引导孩子能说出,“哪一边比哪一边多”,这样的句子。

在孩子对比两组相同物体的数量已经熟练以后,要替换成不同物体。首先是大小差不多的物体,比如糖果和积木块;然后用外形差距大的物体,比如1个菠萝和4个草莓让孩子判断多少,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4步,孩子就能区分1和许多、多和少,并且能忽略物体外形的影响。虽然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数的含义,但是思维中已经对数的抽象性有体会了:菠萝很大,只有一个,草莓很小,但是有很多,所以荔枝比西瓜多。

游戏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在冰格里面整齐罗列的两组物体,非常直观能看出数量多少,适合2岁多的宝宝。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4岁左右认识符号以后,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多、少了。除了用笔画,也可以用晾衣夹当做大于号、小于号。

2

唱数

在已经能够明确的区分1和许多、多和少之后,爸妈可以带着孩子唱数。就是口头上数1、2、3、4、5,不需要数物体个数,也不需要认识数字符号。

在孩子进入数数的敏感期,唱数会是很容易的,日常多重复,孩子就能记住。除了平时多带孩子数,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数数有关的儿歌视频。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不过也不用贪多,更不用攀比谁家孩子能数到50、100,3岁数到5,4岁数到20就完全够了,因为唱数只是点数的准备阶段,是帮助孩子理解数含义的一个步骤。

3

点数

点数是真正意义上数数的开始,和唱数不同的是,点数要让孩子用手指指着物体数,每数一个数就要对应一个物体,这样的数数才有实际意义。只要孩子能唱数到4、5就可以开始点数,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过程中要逐渐让孩子熟悉数字符号。

点数有几个要点:

① 数数的时候一定对应实物,点一个、数一个数。

② 做到不漏数、不重复数。

③ 在点数比较熟练以后,教孩子数完报出总数,数几个物体,“1、2、3、4,一共有4个”,做到这样的表达,一般4岁的孩子都能做到。

④ 当点数和简单的表达都很轻松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尝试表达的更完整,“一共有四颗糖、两瓶饮料”,带上量词。

在点数的时候,爸妈要呈现出数字符号,数3个物体,就在纸上画上“3”,不用急着一下学会,多看自然就记住了。表达的部分也非常重要,其中蕴含的是基数、序数的概念,表达出来能让孩子自然地形成概念,就不会弄不清“第几个、有几个”这样的问题了。

在点数中除了从1开始一个一个数,还有其他的数数方式:

跳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

跳数的过程让孩子体会的概念是群组,相同的一堆物体2个2个数,就是以2为一个单位/群组,直到以10为单位。

到孩子学习进位时,会觉得很熟悉,10进制其实就是10个10个数,脑子里本来就有这个概念了,理解起来当然快,仅仅是换了一个表达方式而已。

倒数:倒数就是知道总数,往前数。

比如8个糖妈妈拿走两个还有几个,拿出一块,数8,再拿出一块,数7,7没有了,就还剩6啊。反应快的家长一定看出来了,这就是减法的前奏。

游戏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数出相应数量的扣子,直接摆在数字上,大大的数字强化对数字符号的记忆。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直接用手沾上颜料来数数,点一个点数一下。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用夹子把小球夹进小碗里,夹一个数一个,这样就能确保不会漏数和重复数了。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来数数,也能帮助孩子理解数量的抽象意义。

4

一一对应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在历史学家与数学家探究数的起源时,他们认为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了西方数学起源:

波吕斐摩斯被俄底修斯刺伤后,以放羊为生。他每天坐在山洞口照料他的羊群,早晨母羊出洞吃草,出来一只,他就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晚上母羊返回山洞,进去一只,他就扔掉一颗石子儿,当把早晨捡起的石子儿全部扔完后,他就放心了,因为他知道他的母羊全都平安地回到了山洞。

故事里就是用了一一对应的原理:羊很大、会动,石子很小、是不会动的,石子和羊一点都不像,如果一个人知道可以用石子代替羊,就说明他理解了数的抽象含义。一个石子是1,一只羊也是1,所以才能代替。

当数的抽象概念被应用,就象征着数学的起源,所以一一对应真的很重要!

做一一对应的练习,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推导的过程:“因为一个对一个都对上了,所以两组物体一样多” ,“因为没对上,所以这个多、这个少”。

所以,用来对应的物体不能少于8对,太少,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心里偷偷在点数,就没有推理的过程了。然后,两组物体的数量差异要小,相差1、2个就可以,也是避免视觉上一眼能看出来。

开始爸妈要把物体一一对应摆好,孩子练熟后,可以把物体都混做一堆,让孩子自己一一对应的摆出来,也可以是纸上的图案,让孩子用连线的方式对应起来。

游戏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一堆糖果和一排圆点,不用数就知道哪个多!把它们一一对应的排列好,发现糖果多出来了,那么就是糖果多。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Baby Shark 一家在追一群小鱼,这群小鱼够不够一人一只呢?一直在游来游去都看不清楚。没关系,只要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就不会弄错了。

家庭数感培养 Part 3

文章讲到的每个关键点、每个游戏,单独看都是非常简单的。可养育孩子不是做一个游戏那么简单,家长们时刻注意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是很重的任务,甚至有时候觉得筋疲力尽、接近崩溃。火花希望能帮到家长们一点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学的聪明、不走弯路」,当然啦,把孩子的数学交给我们火花思维的老师们,爸妈们会更轻松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