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文|火花內容部

圖|網絡

十秒讀全文:

  1. 數數是抽象思維形成的第一步
  2. 量的比較
  3. 唱數
  4. 點數
  5. 一一對應

數數,是數學啟蒙的開始,這部分的內容其實很豐富,除了知道1、2、3、4,更重要的是認識數的抽象含義。不管是小學還是大學,如果要學生說一說覺得最難的科目,一定是數學,數學難就難在它的抽象性上。理解5到底代表什麼,雖然是最基礎的知識,但這是思維上非常大的一步。

在這一步必須做到將數字具象化,這樣孩子才能理解數字和具象物體之間的聯繫。

只給孩子看“3”這個符號對他是沒有意義的,需要讓孩子看到“∴”這樣具象的圖片,然後孩子才能將“3”和具象的3個物體建立聯繫,這是一個最最基本的規則。

下面來說一說數數的各個階段,內容會按照孩子智力的發展順序展開。

1

量的比較

多和少& 1和許多

這裡的比較是指直觀的比較,2歲多的孩子就可以區分兩組物體的多少了。既然是直觀比較,不通過數數,那麼兩組物體數量差異一定要明顯。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① 可以從一塊糖和一堆糖開始,讓孩子說說哪一邊多。

稍稍減小差距,比如,一堆5塊糖,另一堆10塊糖,雖然兩邊都是一小堆但是差異也很明顯,讓孩子指出哪一邊多。

依然是5顆糖和10顆糖的難度,在表達上引導孩子能說出,“哪一邊比哪一邊多”,這樣的句子。

在孩子對比兩組相同物體的數量已經熟練以後,要替換成不同物體。首先是大小差不多的物體,比如糖果和積木塊;然後用外形差距大的物體,比如1個菠蘿和4個草莓讓孩子判斷多少,並且用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這4步,孩子就能區分1和許多、多和少,並且能忽略物體外形的影響。雖然孩子還不能用語言表達數的含義,但是思維中已經對數的抽象性有體會了:菠蘿很大,只有一個,草莓很小,但是有很多,所以荔枝比西瓜多。

遊戲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在冰格里面整齊羅列的兩組物體,非常直觀能看出數量多少,適合2歲多的寶寶。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4歲左右認識符號以後,就可以用符號來表示多、少了。除了用筆畫,也可以用晾衣夾當做大於號、小於號。

2

唱數

在已經能夠明確的區分1和許多、多和少之後,爸媽可以帶著孩子唱數。就是口頭上數1、2、3、4、5,不需要數物體個數,也不需要認識數字符號。

在孩子進入數數的敏感期,唱數會是很容易的,日常多重複,孩子就能記住。除了平時多帶孩子數,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數數有關的兒歌視頻。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不過也不用貪多,更不用攀比誰家孩子能數到50、100,3歲數到5,4歲數到20就完全夠了,因為唱數只是點數的準備階段,是幫助孩子理解數含義的一個步驟。

3

點數

點數是真正意義上數數的開始,和唱數不同的是,點數要讓孩子用手指指著物體數,每數一個數就要對應一個物體,這樣的數數才有實際意義。只要孩子能唱數到4、5就可以開始點數,一般在3歲左右開始。過程中要逐漸讓孩子熟悉數字符號。

點數有幾個要點:

① 數數的時候一定對應實物,點一個、數一個數。

② 做到不漏數、不重複數。

③ 在點數比較熟練以後,教孩子數完報出總數,數幾個物體,“1、2、3、4,一共有4個”,做到這樣的表達,一般4歲的孩子都能做到。

④ 當點數和簡單的表達都很輕鬆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嘗試表達的更完整,“一共有四顆糖、兩瓶飲料”,帶上量詞。

在點數的時候,爸媽要呈現出數字符號,數3個物體,就在紙上畫上“3”,不用急著一下學會,多看自然就記住了。表達的部分也非常重要,其中蘊含的是基數、序數的概念,表達出來能讓孩子自然地形成概念,就不會弄不清“第幾個、有幾個”這樣的問題了。

在點數中除了從1開始一個一個數,還有其他的數數方式:

跳數:2個2個數、5個5個數、10個10個數……

跳數的過程讓孩子體會的概念是群組,相同的一堆物體2個2個數,就是以2為一個單位/群組,直到以10為單位。

到孩子學習進位時,會覺得很熟悉,10進制其實就是10個10個數,腦子裡本來就有這個概念了,理解起來當然快,僅僅是換了一個表達方式而已。

倒數:倒數就是知道總數,往前數。

比如8個糖媽媽拿走兩個還有幾個,拿出一塊,數8,再拿出一塊,數7,7沒有了,就還剩6啊。反應快的家長一定看出來了,這就是減法的前奏。

遊戲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數出相應數量的扣子,直接擺在數字上,大大的數字強化對數字符號的記憶。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直接用手沾上顏料來數數,點一個點數一下。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用夾子把小球夾進小碗裡,夾一個數一個,這樣就能確保不會漏數和重複數了。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小玩具來數數,也能幫助孩子理解數量的抽象意義。

4

一一對應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在歷史學家與數學家探究數的起源時,他們認為古希臘荷馬史詩記載了西方數學起源:

波呂斐摩斯被俄底修斯刺傷後,以放羊為生。他每天坐在山洞口照料他的羊群,早晨母羊出洞吃草,出來一隻,他就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晚上母羊返回山洞,進去一隻,他就扔掉一顆石子兒,當把早晨撿起的石子兒全部扔完後,他就放心了,因為他知道他的母羊全都平安地回到了山洞。

故事裡就是用了一一對應的原理:羊很大、會動,石子很小、是不會動的,石子和羊一點都不像,如果一個人知道可以用石子代替羊,就說明他理解了數的抽象含義。一個石子是1,一隻羊也是1,所以才能代替。

當數的抽象概念被應用,就象徵著數學的起源,所以一一對應真的很重要!

做一一對應的練習,最重要的就是邏輯推導的過程:“因為一個對一個都對上了,所以兩組物體一樣多” ,“因為沒對上,所以這個多、這個少”。

所以,用來對應的物體不能少於8對,太少,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或者心裡偷偷在點數,就沒有推理的過程了。然後,兩組物體的數量差異要小,相差1、2個就可以,也是避免視覺上一眼能看出來。

開始爸媽要把物體一一對應擺好,孩子練熟後,可以把物體都混做一堆,讓孩子自己一一對應的擺出來,也可以是紙上的圖案,讓孩子用連線的方式對應起來。

遊戲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一堆糖果和一排圓點,不用數就知道哪個多!把它們一一對應的排列好,發現糖果多出來了,那麼就是糖果多。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Baby Shark 一家在追一群小魚,這群小魚夠不夠一人一隻呢?一直在游來游去都看不清楚。沒關係,只要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就不會弄錯了。

家庭數感培養 Part 3

文章講到的每個關鍵點、每個遊戲,單獨看都是非常簡單的。可養育孩子不是做一個遊戲那麼簡單,家長們時刻注意著孩子的每一步成長,是很重的任務,甚至有時候覺得筋疲力盡、接近崩潰。火花希望能幫到家長們一點點,讓每個孩子都能「學的聰明、不走彎路」,當然啦,把孩子的數學交給我們火花思維的老師們,爸媽們會更輕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