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五章「需卦」何謂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怎樣才能獲吉祥!

《易經》第五章「需卦」何謂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怎樣才能獲吉祥!

易經·需卦

原文


《序卦》曰: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易經》第五章「需卦」何謂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怎樣才能獲吉祥!

利涉大川

譯文


《序卦》曰: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序卦》言:事物稚嫩,不可以不滋養,所以授名需卦。需的意思是飲食中蘊含的道理。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卦:保持誠信,因品質光明而獲亨通。堅守正道,能獲吉祥,如渡河般謹慎,有利。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彖傳》言:需的意思是需求。危險就在眼前,憑藉剛正健行的品質而不陷落,因為在道義上不陷於窘困。“需,有孚,光亨,貞吉”,讓這些美德居於主位,藉此匡正中庸之志。“利涉大川”,前行將建立功業。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象辭》言:下乾上坎,乾為天,坎為雲,雲上於天,需卦。君子憑藉注重飲食之道而獲安樂。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譯文:所需光明,如立身郊外,毫無隱藏,憑藉恆心堅持而獲順遂,沒有過失。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象辭》言:“需於郊”,不冒險妄動。“利用恆無咎”,沒有喪失常道。

解析:所需所取光明磊落,憑藉恆心堅持,而不失常道,因此避免過失。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譯文:所需過於瑣碎,如立身沙地,稍加勸誡,始終謹記,能獲吉祥。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象辭》言:“需於沙”,慢慢地陷入沙中。雖然只是稍加勸誡,但憑藉始終謹記教誨而獲吉祥。

解析:所需所取儉約至上,過分苛求,顯得心胸狹隘,倘若聽從勸諫,及早改正且謹記於心,終獲吉祥。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譯文:所需過於依賴他人,如立身泥淖而寸步難行,導致賊寇來襲。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象辭》言:“需於泥”,災禍已經顯露在外。自己招致賊寇來襲,只有始終保持恭敬謹慎,才不會衰敗。

解析:所需所取自主為上,依賴他人而生存,難免違心,如招賊寇而自損其德,應當時刻保持恭敬謹慎並自食其力。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譯文:所需過於繁多,如立身血泊中一樣危險,應當立刻從險穴中出來。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象辭》言:“需於血”,因聽從勸諫而獲順遂。

解析:所需所取有所節制,有得必有失,得失終須相抵,所得過多必將招致災禍,聽從勸諫,及時悔悟,才能獲順遂。


《易經》第五章「需卦」何謂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怎樣才能獲吉祥!

需於酒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譯文:所需僅為酒食之飽,堅守正道,能獲吉祥。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象辭》言:“酒食貞吉”,憑藉中庸正直的品質。

解析:為人中庸正直,做到所需所取儉約、自主、有度,且守正不移,終獲吉祥。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譯文:落入險穴,有三位客人不請自來,保持恭敬,始終如此,能獲吉祥。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象辭》言:“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然所處位置不恰當,但是還沒有大的過失。

解析:對於所需所取,應當時刻警醒,一旦懈怠,便容易出現“需於沙”、“需於泥”、“需於血”的險境,始終保持敬畏之心,謹防此類現象發生,終獲吉祥。


  • 感謝各位百忙之中抽空閱讀本人拙作,倘若您覺得言之有物,請點點關注!不勝感激!
  • 您也可以將本文分享給好友,一起吐槽!
  • 《易經》六十四卦,將陸續為您更新,敬請關注本人頭條號【何必八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