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七章「师卦」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可以王矣!

《易经》第七章「师卦」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可以王矣!

易经·师卦

《序卦》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序卦传》言:争讼必然引起众人起事,所以授名师卦。师的意思是众人。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卦:坚守正道,让贤德者引领众人,能获吉祥,没有过失。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彖传》言:师的意思是众人。贞的意思是坚守正道。能够引领众人行于正道,凭借如此才能,便可称王。因刚正的品质恰如其分而一呼百应,虽行于险境,却依然顺遂,凭借如此才能而治理天下,民众都愿意服从于他,十分吉祥,过失又从何说起。


(毒:通“督”,治理)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象辞》言:下坎上坤,坎为水,坤为地,地中有水,师卦。君王凭借包容受纳百姓而积蓄众多民心。


《易经》第七章「师卦」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可以王矣!

师出以律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文:遵照纪律管理军队,确保赏罚分明,倘若厚此薄彼,将遭凶险。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象辞》言:“师出以律”,军纪涣散,将遭凶险。

解析:凭借正直的品质引领众人,确保赏罚分明,才能信服于众人,否则将遭凶险。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文:以中庸的态度统领军队,能获吉祥,没有过失,君王多次赐予诏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象辞》言:“在师中吉”,承蒙上天恩宠。“王三锡命”,凭借这样的军队,可以坐拥天下。

解析:军中统帅行事中庸,赏罚分明,刚柔并济,这样的统帅,必能承蒙上天恩宠,凭借这样的军队,可以坐拥天下。为人中庸,不仅能够信服于所引领的众人,还能信服于天下,终获吉祥。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文:出师作战,或将运尸而归,将遭凶险。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象辞》言:“师或舆尸”,毫无功劳。

解析:出师作战,或将运尸而归,看似考虑得面面俱到,结果却因此导致军心涣散。身为领导者,却无法引领众人朝同一目标共同奋进,导致人心涣散,必将遭受凶险。


六四:师左次,无咎。

译文:军队暂时撤退,没有过失。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象辞》言:“左次无咎”,还未丧失常道。

解析:行军张弛有度,一味冒进,难免人困马乏,适时修整,以退为进,厚积而薄发,才是制胜之道。志同道合者可遇而不可求,盲目地兼容并包,难免混入貌合神离者,应当仔细甄别,才能避免过失。


《易经》第七章「师卦」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可以王矣!

长子帅师,弟子舆尸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文:外敌如鸟兽入田,侵犯于我。表明自己的态度,有利,没有过失。让德才兼备者统领军队为宜,倘若让德薄才疏者统领,将运尸而归,守正之志,将遭凶险。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象辞》言:“长子帅师”,凭借其行于中庸之道。“弟子舆尸”,用人不当。

解析:外敌来犯,奋起反击,师出有名,于己有利,倘若知人善任,便可旗开得胜,倘若用非其人,将铩羽而归。凭借中庸之志而坚守正道,修身立节,自强不息,才有足够的能力引领众人。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文:君王颁布诏命,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小人不可任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象辞》言:“大君有命”,借此论功行赏。“小人勿用”,必然危害邦国。

解析:做到论功行赏,才能信服于众人,但对待小人,则须要格外谨慎,不可草率任用,否则后患无穷。


  • 加粗的内容为《易经》原文。
  • 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本人拙作,倘若您觉得言之有物,请点点关注!不胜感激!
  • 您也可以将本文分享给好友,一起吐槽!
  • 《易经》六十四卦,将陆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本人头条号【何必八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