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莎士比亚”计划究竟意味着什么?

(点击右上角“+关注”【合易人力资源】头条号,有职场攻略、管理策略、干货、详解)


前段时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西班牙零售大会上进行了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演讲,核心内容是京东目前还在不断的开发、实施人工智能和无人科技的“莎士比亚”计划。在该计划正式开发完成、上线实施后,京东对员工的需求将会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针对此言论,国内也有大量自媒体进行了报道,更有少量自媒体提出,刘强东此话的代表的含义是:未来京东或将进行50%的裁员。

京东的“莎士比亚”计划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过刘强东随后强调,京东不会裁员,当时所说的内容也是基于京东目前的公司体量,在未来公司将不断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员工。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无人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引发了人们关于自己未来职场生活的担忧——手中的饭碗会不会被机器人抢走,正如抢走马车生意的不是更快的马车,而是汽车。

以京东公司举例,京东公司目前的实际员工人数是16万余人,每年在社保和公积金方面的支出成本在60亿元左右,同时还需要承担大量的人员税费问题。而这16万人中,很大比例都是京东目前的物流体系配送人员,这部分人员在京东“莎士比亚”计划正式实现后,通过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的无人科技与人工智能的配合,人员需求会极大萎缩。同时,由于无人设备的24小时工作,也将提升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其他方面也有所体现。在2017年末,百度的开发者大会上,现场的翻译工作被百度的人工智能所承接,即时翻译、同声翻译基本无错。华为在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时,也提供了相应的功能,能够做到即时的语言翻译,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这些都在不断的压榨着翻译工作人员的职场前景。

京东的“莎士比亚”计划究竟意味着什么?

以上的几个例子都是在人工智能发展了十几年后的今天,通过不断的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后,得以实现的一小部分成果,在未来,还有哪些岗位会被代替?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个说法是当你在工作中做一件事情需要思考的时间是五秒钟以下,就有可能会被替代。

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在未来都有被替换的风险,例如会计、电话接线员、司机、交易员、客服、销售、翻译、新闻报道等职位都会陆续消失。这主要是基于目前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自身所储存的数据就高于人脑,依靠优化的算法,也会陆续增强机械的感知,再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在一个领域内,人工智能做的会更好。

那么有人会问,什么类型的工作不会被替代?这就要来具体说一说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情况了。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不能跨领域工作的,只能通过算法在单一领域内不断的学习发展。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是无法替换一些需要大量具身认知经验和个体想象力的工作,同时一些跨领域的工作也很难被替代。

例如,设计类的工作,因为设计类的工作审美标准抽象,难以用算法量化,并且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还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工作,人工智能目前还是无法胜任的。

京东的“莎士比亚”计划究竟意味着什么?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该纠结自己未来的职场发展问题了,其实目前来说还大可不必过于纠结,因为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和过渡的,人工智能想要分行业、分岗位的大量替换掉人的工作,还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一项重大技术从问世开始,需要十几年的研发磨合、试验应用、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留给人们去转向新的工作领域的学习时间还是有的——比如现在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人员需求力度就很大。

同时,由于技术和产业升级往往还伴随着难以估算的高企的成本,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普及前期,就如同现在角钢机器人虽然盛行,但依旧还是有大量的生产工作岗位是由人来完成的,这里面也有替换成本考虑。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nj_heyeehrm)

相关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