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哈爾濱工程大學改名一事?

錒謠


原來的國防七校,東北五校之一的“中國解放軍軍校工程學院”現在淪落為哈爾濱工程大學一所211性質的高校,不得不說很可惜了。丟掉了軍校這兩個字,哈爾濱工程大學再也無往日的榮光。



哈爾濱工程大學在1960—1962年之間被大解體,各個系被分離下放到各個省市,成為現如今的各個軍校。從此哈爾濱工程大學開始走向下坡路,1966年正式第一次改名,改為“哈爾濱工程學院”,正式的退出了部隊序列。1978年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重回軍隊序列,1994年改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幾經折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校工程學院被分割為一塊一塊的,最終被退出軍隊序列,淪為一所211高校。

哈爾濱工程大學第一次改名是迫不得已,並不是校方決定的,而且中央軍委決定的。因為退出了軍隊序列自然無法再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軍校這兩個名,但是也不能捨棄工程這兩個字,所以就冠以哈爾濱這個地名作為校名。


而改為哈爾濱工程大學更是一步走錯,萬步都錯,從此惹來一大堆麻煩事。哈爾濱工程大學雖然聽起來不錯,但是它忘記了哈爾濱還有另一所大學叫做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改名之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就已經存在了。而且“哈工大”這個簡稱也被人們熟識,“哈工程”就有點依附的意味了。而這一切都是當時校方沒想到的,更何況哈爾濱工商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根本不在同一個檔次上。但世事難料,“哈工程”就莫名其妙的活在了“哈工大”的背影裡面。

“哈工程”的科研成果多次被報道為“哈工大”所有,而另一方面“哈理工”的黑鍋也常常要“哈工程”來背。這些給“哈工程”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知名度打不開,又時常被人誤認。可以說改成哈爾濱工程大學是非常失敗的,受制於人發展不起來。

大家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應該改成什麼名字為好呢?才可以擺脫現如今的困境,也不失根基的所在。


大三老學長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赫赫有名的哈軍工,

1966年4月,“哈軍工”(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退出部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去掉了“國字號”、去掉了“軍事學院”身份證,1970年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再次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大學名單,辦學特色是“三海一核”(深海工程、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核動核電)。如何看待哈爾濱工程大學改名呢?我認為不大成功的更名。

第一改掉了國防特色的名頭。我們看看1970年被肢解的院系現在發展如何:

導彈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系等遷往長沙,成立長沙工學院,就是現在的“軍中清華”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空軍工程系遷往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985、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原子工程系遷往重慶,組建重慶工業大學。

風洞實驗室劃歸航空工業部,現為哈爾濱空氣動力研究所

偌大一個高校被肢解,讓人嘆息,被分離的院系發展的風風火火,有的又迴歸到部隊建制,試想,若沒有被肢解,現在的哈軍工是多麼的威風!

二是極容易與“哈工大”名字混淆,兩所大學名字實在及其相似,而哈工大從未改名,且名聲在外,很容易被人誤解為哈工程“傍名校”。另外,哈工程的很多科研成果被報道為哈工大所有。

由此看來,哈工程改名是不大成功的!

我們應該吸取教訓!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哈軍工涅槃,軍工六子誕生。哈爾濱工程大學(年長一點的喜歡叫哈船院或軍工),獨一無二的擁有三大繼承:祖庭,海軍系,工學報,這也使之在名份上可與擁有建院上諭文書和欽定大印的國防科技大學平分秋色。令人欣喜的是,在方方面面關心下,軍工六子兄弟和睦,官方互相理解支持,沒有因為名份出現紛爭,反倒是民間常常拿此說事爭論不斷。非常特別的一點,哈工程在劉志剛校長當政期間,堅定維護和發揚哈軍工優良傳統,比如,到目前為止,哈工程一直吹軍號,堅持給學生標定自哈軍工以來的歷史方位–自己屬於第幾期學員,這是其他軍工五子遠遠不及的。哈工程和哈工大同出冰城哈爾濱,既生瑜何生亮,如果都建設理工類綜合性大學,必然短兵相接,而哈工程目前的實力顯然沒法跟哈工大媲美。因此,對哈工程而言,最好的發展願景就是突出船舶特色,做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船舶類學校,可參考原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的模式,無論叫中國船舶大學,還是叫哈爾濱船舶大學等都可。另外,之所以提到大學,而沒提學院,跟體制有關,據說叫大學可以得到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其實本人極反感名字改來改去,痛感國內真正的百年老店太少,此論就事論事耳,作為理工科出身,麻省理工和中科大是我心目中的殿堂😝😂。


MirrorJiao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是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是國防七校、東北五校之一,學校位居哈爾濱市,在建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校區、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

學校的主要貢獻:中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區塊鏈機器人、軍用智能水下機器人,第一艘潛艇、氣墊船、獵潛艇、炮艇、水翼艇、深潛救生艇等。


1966年,退出軍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

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分拆,重新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1994年正式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題主提到的哈爾濱工程大學改名,是2000年以後都有傳聞的事情,之前有傳出哈工程大學為擺脫"哈工大"的光芒,有意更名。有個趣事是哈工程的學生評論,在學校60週年校慶時,省領導曾將校名讀成哈爾濱工業大學。尷尬...

網傳的新校名有哈爾濱軍事工程大學、中國船舶大學、中國工程大學、中國工程技術大學(1978 年由澳門政府批准創辦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不合適)、東北工程大學、哈爾濱船舶科技大學、東北理工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哈爾濱船舶海洋大學等,感覺還不如原校名好聽。

在小西看來,哈工程大學的校名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且改為"船舶"類校名無法突出學校的"三航一核"特色。不少人認可的"中國"這樣的中字頭校名原則上教育部不會審批。改成黑龍江某XX大學,省內各高校也不容易協調,同時省會城市大學命名的大學不少都比省命名的大學優秀,如江蘇大學和南京大學、湖北大學和武漢大學等。

其實,改名最大的原因是和哈工大的重疊,頗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哈工大"的簡=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大部分家長/考生的印象,"工業"和"工程"的區別不是每個人都分得清。當時,哈軍工拆散時大部分流落到小西定居長沙的名校-國防科技大學。

其實,教育部2015年6月發佈核准《哈爾濱工程大學章程》的公告,一切傳聞都應停止。正所謂,鹹吃蘿蔔淡操心,這個事情就不是學生或網名可以決定的。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8-08-27-07


帥小西De


“哈軍工”,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因校址在哈爾濱,故稱“哈軍工”。“哈軍工”這所被譽為“共和國第一軍校”,於1952年開始籌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動工,9月1日舉行第一期開學典禮,陳賡大將首任院長兼政委。

1959 年中央軍委決定將“哈軍工”的培養目標改為研究、設計、製造方面的軍事工程師,實施尖端專業集中,常規專業分散的方針。

哈軍工先後共建有10個系:空軍系(西工大)、炮兵系(南理工)、海軍系(哈工程)、裝甲兵系(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系(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兵系(防化兵學院)、原子系(哈工程)、導彈系(哈工程+國防科大)、計算機系(國防科大)、電子系(國防科大)。

今天,咱們就來簡要盤點下“哈軍工”分解出的七大名校,通過對優勢學科的盤點,再來尋找當年的“哈軍工”印記。

1、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是繼承“哈軍工”元素最多的高校之一,最大的繼承當屬校區位置上的繼承。原來的“哈軍工”就是建現在的哈工程上。此外,“哈軍工”的海軍系、院子系和導彈系也分別被哈工程繼承。

目前,哈工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國家重點學科,都帶有明顯的“哈軍工”印記。

2、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大的前身也是“哈軍工”,1970年學校主體南遷長沙,更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哈軍工”的導彈系、計算機系、電子系在南遷中一併轉移,目前國防科大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這些大都是原來“哈軍工”打下的良好基礎。

3、西北工業大學

“哈軍工”的空軍系分解到了現在的西北工業大學,這所位於古都西安的工信部直屬高校,目前已成為一所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985”、“211”重點大學。

西工大目前的重點學科仍是帶有較強的“哈軍工”色彩,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都是航天航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4、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前身是“哈軍工”炮兵工程系,經歷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

兵器科學與技術作為南理工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繼承了“哈軍工”的衣缽。

5、裝甲兵工程學院

裝甲兵工程學院坐落於北京西南盧溝橋畔,是全國重點工科院校、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全軍16所學歷教育院校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最高學府,素有“陸戰之王的搖籃”美稱。

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裝甲兵工程系;1961年,“哈軍工”裝甲兵工程系從哈爾濱整體遷址西安,組建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1969年,學院從西安遷址北京。

6、工程兵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位於江蘇省北部城市徐州市,是一所培養全軍工程兵中級軍政指揮官、院校教官、高層次軍事學術研究人才和工程兵分隊指揮人才的中級指揮院校,是工程兵指揮軍官的最高學府,也是全軍工程兵指揮人才培養搖籃、工程兵軍事理論創新中心、工程兵新裝備作戰運用試驗論證基地,為總部和部隊提供服務智庫。

7、防化兵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防化學院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隸屬於陸軍,是一所培養中、初級防化指揮軍官和中、高級防化工程技術軍官的高等軍事學府。

假設一下,如果“哈軍工”沒有被分解,那麼這是一所實力多麼強大的軍校!不過,也就沒有了現在工信部的這幾所知名985、211名校了!

哈工程已經不是原來我們理解的哈軍工了,原來的哈軍工已經分解成了七所學校,按照國家的部署和資源投入,長沙的國防科大成為事實上最有影響力的軍工院校,從地位上接下了哈軍工的衣缽,但不是哈軍工的全部,哈軍工現在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存在了,它只是一個永遠的傳說。

哈工程只繼承了原哈軍工的一個系加一個專業,再叫哈軍工已經名不副實,也沒有必要去爭這個名了,即使國防科大也不是哈軍工,也不能叫哈軍工。哈軍工只是這七所軍事院校的共同祖先,不是任何一所院校所獨有。

哈工程本來就不是哈軍工了,也沒有必要去爭這個名頭,但它佔據了原哈軍工的所在地,人們還可以從這裡遙想當年哈軍工的影子。最好不要再改名了,維持現狀,一個學校能否厲害,不是改個名字就能夠實現的,需要國家投入大量資源,而現在國家早就決定把這個資源投入到了國防科大·,現階段只能是國防科大作為中國第一軍事院校了。哈工程只能在現有基礎上把自己的這一塊發展好就行了,等到有一天,哈工程成為全世界最牛逼的艦船學校,也不用去借哈軍工的名了,自然會獲得全國人民的讚譽,自然會名滿天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海軍必將得到巨大發展,哈工程成為名滿天下的著名院校還是很有希望的,只不過得熬點時間。


尼金溫


在我們浦東新區的一個其昌棧的小城鎮,有幾個能夠考上哈軍工和清華大學是一件很長臉的事情。我初中的班主任陳老師,他的一個妹妹是考入哈軍工的,要不是這個緣故,一個初中生是不知道哈爾濱有這麼聞名的大學。後來在文革期間,看到毛遠新似乎也是這所院校的學生。現在看來,改名換姓不是主要的,問題是能否培養出一流的畢業生這才是關鍵所在。名字是重要的,校長也是重要,好老師好生源好校風好專業自然出好人材。基礎好了,才能更好地發展,前景無量。


劉聲90883005


說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大部分人都根本不知道它竟然就是1953年由陳賡大將籌建起的大名鼎鼎的“哈軍工”一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作為新中國“第一軍校”,它曾是我國高校之至尊,無論其專業係數量還是教授的數量,比清華和北大加起來還要多!由此可見“哈軍工”的份量。

隨著1966年的退出部隊編制,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後經多次更名,現全稱叫哈爾濱工程大學。雖然“哈軍工”析出了不少專業而派生出六所大學(包括著名的國防科技大學),但哈爾濱工程大學始終被認定為“哈軍工”的今身。

但是,由於現校名無“軍”字,簡稱不成“哈軍工”,這令人特別是校人校友們感到非常之遺憾。因為現時的哈爾濱工程大學仍然是一所211工程國家重點大學,如果校名有一個軍字,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簡稱為“哈軍工”了。那多完美呀!

“哈軍工”的品牌很值錢,具有巨大的軟實力。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該名,則能吸引到更多的精英參與其中,並能增強地方軟實力和知名度。不知道黑龍江省為何肯捨棄這十分寶貴的資源?

很多人希望校名中能加個軍字,或叫哈爾濱軍事工程大學,或叫哈爾濱軍民工程大學,或叫哈爾濱領軍工程大學……。總之,有個軍字,校名就能實現重拾簡稱“哈軍工”,圓很多很多人的夢想!

我認為,作為大學名稱,最講究的是歷史內涵,而什麼地名、什麼專業、什麼學科,都是可要可不要的東西。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建議校名直接更名為“哈軍工大學”,對外英文名為Hajungong University。這樣,中文名大氣,英文名得體,現實合情,歷史合理。

在“哈軍工大學”之下,可利用青島校區優勢將之建成為“哈軍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以便更好地承傳歷史。

大學還可以到沿海其他城市開辦專科學院或分校(高年級或畢業班分校),以更好地解決畢業生就業這個高關切度問題。有了“哈軍工”的牌子,估計很多城市歡迎“哈軍工大學”及其畢業生。

但願黑龍江省意識到“哈軍工”的巨大價值,及早抱回這個金娃娃。


一戈話事


分成好幾份了,沒有一所學校有資格稱為哈軍工了。嚴格說清華北大也不是解放前的清華北大,各安天命,努力為現在的名號增光添彩吧。


gr125939161


1994年就改名了,過了20多年了,大家也都知道什麼是什麼了,何必現在又來嚷嚷成不成功,你不覺得很矯情嗎?一所好大學不會因為改名變成一個不好的大學,一個不好的大學也不會因為改名成為名校, 中國的一些大學,50年代成立時深受蘇聯高等教育的影響,有些校名不合時宜,確實應該改一改(當然不是指那些想改得高大上的野雞大學)。


lzlzmark


中國的大學熱衷於名稱大、規模大、校門大,而國際名校更注重內涵,是靠辦好國際一流學科而成為世界名牌大學。世界前一百名牌大學中國只有清華、北大兩個,分別為第49、第72。和世界名牌大學相比中國高校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需要學人所長少圖虛名多下真功夫把中國的大學辦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