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说到《水浒传》中的“林教头”,列位看官大约是不会陌生的。这位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可是大大的有名。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金圣叹说“林冲最毒”;同是清初时候的安徽桐庵老人王望如说“林冲真天相者”;到了现如今更多人说“林冲最怂”。

这些评价从水浒中来,我们便到水浒中去,看看这林教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01

教 头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林教头一出场,就是随着林娘子张氏和使女锦儿去岳庙还愿,中途却又掉了队,和鲁智深喝酒侃大山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这一家子去还的什么愿呢?林教头又怎么敢中途掉队呢?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要知道,大凡上香许愿,也就是求福,求寿,求子,求财,求去病,求前程这么几种。

那么林教头一家人—或者说林娘子—许的是什么愿呢。从小说中看应该是“

求前程”无疑了。

在林娘子看来,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职位就是求来的。

那林冲怎么好意思掉队呢,这可是给他还愿啊。

却原来从小说第二回,“王进出走延安府”,导致了禁军教头出缺,到林冲还愿大约间隔了一年半的时间,甚至更多。

这么计算,林冲和其他竞争者为了这个禁军教头进行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然最终是咱们的林教头获胜了,这中间自然少不了上级主管高太尉的待价而沽和林冲自身的力压群伦。

这期间一系列的博弈、交换、妥协,想必也是精彩纷呈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所以只有林冲心中最清楚,这个教头是怎么来的,至少和岳庙中供奉的“五岳帝君”没甚关系,所以不拜也罢。

正好看到鲁智深顺眼,就索性借个由头去喝酒了。这才引出后面的传奇故事。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只要是和老婆出去,无论什么情况、什么心情,都一定要鞍前马后的伺候着,否则谁知道会出什么事儿呢。当然现下的男同胞们做的都还是不错的。

02

休 妻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娘子就是在岳庙,谁让林冲没跟在身边呢。等到林冲赶到,见牵涉到了主管领导的儿子就很自然的手软了,一顿痛打更是没有了,甚至连托辞都找好了:

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这也就奠定了林教头对于这次“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事件,以及后续的类似事件的态度。

好一个“不怕官,只怕管”,看来林教头是“服管的”,虽然自己“郁郁不乐,闷闷不已”,但事情处理的是很符合“潜规则”的。

高衙内第二次调戏林娘子是在陆谦的家里。高衙内摆了酒菜,骗来了林娘子,关了门户,死皮赖脸的表白了一个多小时。林娘子呢,书中说是严词拒绝。

等到林教头跑来,依然是手软,还要先叫“大嫂开门!”惊走高衙内。绝对的遵守了 “潜规则”。之后对陆谦家的打砸,也不过是对于不遵守“潜规则”的高衙内的一种武力威慑。

有了这两次,林教头“怂人”的名头也就被奠定了,其实真的冤枉他了。林教头不过是为了遵守“潜规则”而已。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潜规则”终究是见不得光的,以之为准绳办事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本人遵守了,也有可能换不来对方的遵守,这就只能算是自作自受了。

之后林教头迎来的是同样不遵守“潜规则”的高太尉的报复,而且是一击KO—手持利刃擅闯白虎节堂,这可是死罪。最终林冲被判了发配沧州。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临走时林教头很“爷们儿”的认怂了。他被发配了,不能武力维护林娘子了,那么就连最后的“名分维护”也果断放弃了。

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休妻在林冲看来就是一场“潜规则”指导下的交换,对价就是“免得高衙内陷害”。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求放过”了。

03

夜 奔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不过这场林教头寄予厚望的“潜规则交换”,并没有达成,甚至并没有得到高氏一班人的认可和重视。

被陆谦买通的押送公人,一路上折磨林冲,挨到野猪林终于图穷匕见。而被鲁智深搭救后,林教头一转身就把鲁智深给卖了个干净。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也许林教头觉得鲁智深的身份藏不住,就索性当人情送了。这又不得不说,在林教头的心中并没有把鲁智深当做知心换命的朋友兄弟

陆谦第二次加害林冲,倒是有一个周密的计划,火烧了林冲看管的草料场。可是百密一疏,放火之先并没有确认林冲是否身在草料场中,以至于果报立现,风雪山神庙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孔子曰过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再说林教头,对调戏他娘子的高衙内可以手软,甚至对要杀他的押送公人也可以不动毫发,为什么这时却暴起杀人了呢?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有人说这就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直接抄家伙开干

可是一路看来,林教头这时的“无需再忍”绝不是由于“忍无可忍”,而是因为

在此时他已经忍不出海阔天空了。他自以为的“潜规则交换”已经彻底破产了,他在一贯通行的“潜规则”中找不到出路了,所以只能用“丛林法则”了。

04

从 龙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林教头顶着山神庙那一份大大的投名状辗转来到了梁山泊,却为山寨头领王伦所不容。

当时梁山确实格局不大,甚至可以用羸弱来形容,只有王伦,杜迁,宋万和朱贵。凭林教头的身手,立时血溅五步,就是一场改朝换代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可是林教头在山神庙的杀气又不见了,只是委曲求全,最后勉强做了第四把交椅—只在常年驻外的朱贵之前。不是他又怂了,而是因为他带着柴进的举荐,就需要遵守一种全新的“潜规则”—“绿林规矩”。而“强龙不压地头蛇”就是其中之一。

到后来,晁盖一伙儿七星聚义,劫了生辰纲,事发后也投到梁山。又是一轮风云乍起,形势突变

以王伦嫉贤妒能,混吃等死的性格自然是不愿这一伙子人上山的。

这时林冲看准了时机,抛弃了王伦。自己成不了龙,就只好从龙了

林冲拿住王伦,骂道:“……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妨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其实不用吴用挑拨,林教头已经彻底倒向了晁盖,而火并了王伦就是最好投名状。

晁盖道:“不可!自古强兵不压主。晁盖强杀,只是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林冲把手向前,将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头,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此王伦为例!”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再之后,宋江带领大队人马上山入伙,梁山上的派系格局又是一变。随着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山等几战下来,宋江的队伍越加壮大,主弱臣强的格局越加明朗

这时林冲又看准了时机,彻底倒向了宋江。当然,投名状同样不可少。和当初火并王伦相似,只不过这次手段换成了毒杀,对象换成了晁盖而已

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

林教头这一路择主从龙,可说是风生水起,在几次“投机”中大获成功,捞足了资本,也从原先郁郁不得志的四当家,变成了执掌实权的巨头之一。

宋江焚香已罢,权居主位,坐了第一把椅子。上首军师吴用,下首公孙胜。左一带林冲为头,右一带呼延灼居长。众人参拜了,两边坐下。

这一段只告诉了我们,奉行“机会主义”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却没有提及失败的对等代价。不过看看王伦和晁盖,也就知道了。在此郑重提示:珍爱生命,远离“各种投机”

05

招 安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说到招安,这是小说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梁山武装从草寇变成了正规军,这中间虽然也有些波澜,不过还没等爆发就被大权独揽的宋江压服了。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在权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路线问题也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或者贯彻执行或者拨乱反正,总是好解决的

之后梁山诸将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平叛战事。北征辽国,南讨方腊,期间大小接战数十,林教头每每身先士卒,功绩无算。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当一切尘埃落定,大军准备回朝受封赏时,林教头却风瘫了,走不了了,留在了杭州六和寺,只半年的光景,最终客死异乡。

林教头真实的死因是什么呢?

风瘫,也就是半身不遂,最多是个高位截瘫。照顾得当的话,病人是不至于半年就死的。

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原来看视的直接责任人是武松,如此看来林教头的死,武松是脱不了干系的。

其实不独是林冲,征辽时一将不损的梁山好汉们,征方腊后却是十存二三,内中死走逃亡不一而足。

马上就要请功领赏了,非战斗减员反倒上升了。怎么看,这中间都透着奇怪。再想想,风平浪静中,正是暗流汹涌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小圈子,进去了才知道里面一样的云翳诡谲

06

最 后

「看历史」林教头的后半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林教头的一生终于落下帷幕,他的后半生更是堪称传奇。只可惜功成名不就,劫后未余生。

金圣叹曰:“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这般评价还是中肯的,只是有些流于书面。如果真正挖进林冲的内心,体会事态,理解言语动作,再得到的恐怕就是另一种评价了。我看到的是:

风起云涌,岂甘心籍籍无名;

人在江湖,谋人事如履薄冰;

秋冬春夏,当小心盛世凋零;

云卷云舒,哪在意几多功名。

列位看官又有什么收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