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上鏈:行業的防寒服

目前,中國的區塊鏈行業似乎進入到了瓶頸期,舊項目踩踏出逃、新項目疲軟無力,整個行業寒風瑟瑟。根本原因在於,整個行業都在玩資金遊戲,並沒有具有實際價值的資產做支撐,這是整個行業最大的痛點。

資產上鍊:行業的防寒服

那麼,如何找到一個可以抵禦嚴寒的賽道呢?能夠打通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資產上鍊”無疑是不二之選。

資產上鍊

資產上鍊,是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的權益在通證化(Tokenize)後,其登記、交易、結算等環節都在區塊鏈上完成,鏈下由合規機構依照鏈上要求進行交割。都說區塊鏈是一個價值互聯網,價值從何而來?如何實現?目前行業內的主要行為,無論是開發遊戲、交易或者其他應用的開發,都是在區塊鏈上實現的,數字世界到真實世界的這個鴻溝一直沒有被跨越。但我們要明白,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是來自於線上的資金和人的共識,而是要來自於實體,來自於線下。整個行業要脫虛向實,就要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幫助更多實際價值在區塊鏈上流通,才能撐托起整個行業的基本面。

那麼,資產為什麼要上鍊呢?

因為可以解決傳統市場經濟形態下的一些弊端和痛點。區塊鏈技術可以滲透進交易的各個環節,從本質上優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在交易前的資產鑑真和登記環節,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可以做到一次登記永久有效。資產一旦完成了上鍊確權登記,之後的交易都不需要再重複這一工作,是零成本在流通。再比如,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可以保障交易條款自動履行,省略了傳統交易中的合約執行和監管的工作。傳統交易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繁複、重複性的工作被區塊鏈“切割”掉以後,交易次數和流通率將會得到數百倍的提升,資產的價值也必然會大幅攀升,對於投資者來講是值得提前佈局的新風口。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裡舉一個通俗易懂的小例子

假設A有一塊位於澳大利亞的土地,在現實中想要找到一個好的買家或者租戶,只能到當地的中介機構去“掛牌”,或者將租售信息掛到網站上,等著客戶B上門。要完成一次租售交易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且需要A和B面對面、在律師或者地產中介的見證下,簽署繁複的法律文件來完成交易。而如果B想要轉售或者轉租這塊土地,則需要再次重複上述那個繁複的過程,導致交易成本高、土地流通效率低。那麼如果把這塊土地上鍊以後會發生什麼?

首先,只要A把土地的權益在區塊鏈上進行登記確權,並得到唯一映射關係的通證(Token)以後,之後不論是和B交易、還是B和C、C和D交易……,都只需要一個步驟,就是這個通證(Token)的轉賬,不再需要每一次交易都重複鑑真、登記和簽約的流程。這意味著,這個通證(Token)會作為現實中那塊土地再鏈上的映射,承載著土地的價值在區塊鏈上快速流通,就像信息在互聯網上飛速蔓延一樣。

想必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例子,我們就能夠預想到,資產上鍊將對整個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起到怎樣的提拉作用。

明白了資產上鍊不可小覷的“功勞”,我們就不得不關注另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資產如何上鍊?

在行業內,不少人錯誤的以為資產上鍊無非是在電腦端放一個二維碼來確定這個資產是上鍊的,也就是鏈上通證(Token)跟鏈下的一個物體或者信息的對應,這個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哈希未來CEO賈英昊博士指出,資產上鍊的本質應該是資產權益的上鍊,是資產的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收益權等一系列權益在鏈上的映射,即鏈上的通證(Token)跟鏈下權益的映射,而非鏈上通證(Token)跟一個物體或信息的映射。那麼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在社會當中由法律跟契約來保障的權益,如何能夠跟鏈上相應的通證(Token)的轉移權和控制權所對應。這是此前全行業都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誰都不願去啃這塊硬骨頭。

資產的真正上鍊,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