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国人审美水平提升 “美商指数”仍在低位

「科普时报」国人审美水平提升 “美商指数”仍在低位

□ 科普时报记者 陈和利

随处可见那些摆放无秩序的商品、构图不成比例景观、颜色不和谐标牌……如何才能让环境美丽、如何才能让自己美丽?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中的“美商素质培训不足”,美丽是科学,也是一种方法论。

8月20日,“第二届美丽中国可视化国际论坛”在京开幕,来自中、日、英、意、匈等多国产业美学的权威人士,以及地产界、设计界、营销界、旅游界、时尚界、医学界等有“美丽共识”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言“美丽方法论”。

美丽中国可视化论坛发起者、著名色彩专家于西蔓女士针对国人审美水平及美商指数发表独到观点:色彩学被引进中国20年的今天,身边的色彩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再到色彩泛滥和乱入,国人审美水平虽已有大幅提升,但美丽的“内化程度”不足。这种不足导致设计出品的整体城镇景观、环境空间、工业商品、包装设计、个体形象服装搭配等,在秩序、比例、和谐程度等方面无法科学合理表达,导致美感不足甚至是丑。与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的城镇景观相比,中国的城镇景观的美丽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在于西蔓看来,“美商”主要是指个体在秩序、比例、和谐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它由秩序敏感能力、比例判断能力、平衡感知能力、节奏把控能力和整体和谐把控能力等五个维度指征构成。美商是在个体的智商、情商之上对于心性的一种修炼和表达,美商核心关键词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商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提高并且可以改变的。

于西曼表示,当前,大型商场门庭冷落,内需无法拉动得到强劲增长。其实,这并不完全是商品不丰富所致,而是有美丽竞争力的商品困乏。国人审美需求提高而鼓囊的钱袋子拥有的购物欲却无处在内地释放,就只能外求,所以导致“中国大妈扫货现象”席卷世界。这种墙外开花的反常现象,应当引起国人反思。国货当自强,自强的基石是否要从提高基本的美商和颜值入手。而整体美商指数的提高,与社会物质发达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正相关”。

人、商品、环境、城市都需要提高其各自领域的美商指数。于西蔓认为,“全民美商素质”应该成为一项基础素质教育工作来抓,希望运用好“美商指数”这把标尺,将“美丽中国可视化”美好愿景进行标准化落地。

论坛现场进行了美丽中国可视化生态联盟启动仪式。活动主办方西蔓色彩、森梵文创代表与活动支持方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代表与正和岛温暖部落、良店等协办方来宾启动了象征着美丽生态的价值按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