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叙利亚叫什么劲儿?

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较量许久,最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他们矛盾的根源在哪里?

先说俄罗斯。与人们普遍的认知不同,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并不强大。苏联确实是世界强权,但俄罗斯已经是明日黄花,其GDP和广东省相当,远不如韩国,其军事科技也基本上在吃苏联的老本儿,唯一欣欣向荣的就是能源产业——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超过人们熟知的沙特。传统上,中东地区几乎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但苏联衰落后力量锐减,无法继续支撑庞大的盟友阵容,如今只有叙利亚还是俄罗斯的小兄弟。如果失去了叙利亚,俄罗斯在中东就彻底没有了同盟。某种程度上,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底线,就如同东乌克兰是其在欧洲的底线一个道理。所以,尽管与美国实力差距悬殊,俄罗斯仍然拼尽全力保卫阿萨德政府。需要说明的是,俄罗斯虽然纸面实力薄弱,但其战争潜力仍然是巨大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离我们最近的二战,苏联在灭国的边缘徘徊几个月,最后还是借着寒冬的帮助打断了纳粹的铁蹄。

美国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强权,但遗憾的是,在中东地区她的地位并不稳固,而且越来越不稳固。在中东,美国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支持谁,谁完蛋。比如伊朗——美国支持巴列维政府,巴列维被伊斯兰革命搞下台,伊朗彻底站在了美国的反对面。比如伊拉克——两伊战争中美国支持萨达姆,萨达姆背叛美国,于是美军入侵伊拉克,战后伊拉克开启民主化,但是民主化后,什叶派人数多,所以必然会选出什叶派的政府首脑,而什叶派亲近什叶派的大本营——伊朗,于是,数千美国大兵的埋骨地伊拉克不可阻挡地倒向美国的老对手。比如阿富汗——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大力扶持阿富汗当地反苏武装,结果塔利班做大(包括拉登),拉登搞了911,美国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陷入内乱,变成烫手山芋。比如埃及,萨达特在美国斡旋下和以色列媾和,结果被国内极端分子刺杀,穆巴拉克接任后继续亲美,但在“阿拉伯之春”中被搞下台,美国见死不救,穆兄会上台后奥巴马立刻访问埃及,结果穆兄会执政不到一年下台,塞西对美不再信任。比如利比亚,卡扎菲执政时,至少美国还可以找他谈判,如今谈判都不知道该找谁,利亚比彻底混乱,连美国大使都被打死。比如也门,内乱后胡塞武装势力庞大,又是一个什叶派武装,背后有伊朗站台。比如土耳其,在和俄罗斯的屡次冲突中,美欧的暧昧表现让土耳其明白,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脱亚入欧”的,于是和俄罗斯关系反而亲近了一些……

总之,在“阿拉伯之春”后,美国丢掉了中东地区几乎所有盟友和潜在盟友,多了一大堆敌人——讽刺的是,阿拉伯之春的后果如此具有颠覆性,恰恰也有美国的助推。民主国家一定亲美吗?非也,历史上,西方人给中东制造了太多的流血冲突,导致中东民众完全不能信任美国。所以,越是民主的中东国家,越是反美,反而独裁领导人出于深远考虑,愿意和美国合作。但是,独裁领导人都被“阿拉伯之春”干掉了……

如今只有沙特和美国关系较好,但双方也缺乏信任,毕竟一个是民主自由的灯塔,一个是最落后、最保守的君主独裁国家,而且和恐怖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美国虽然强大,但在中东也无路可退,面对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和伊朗,面对各怀鬼胎的海湾国家,叙利亚是必争之地。

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在叙利亚针锋相对地冲突,双方退路似乎都不多,这场争端,看起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从这事我们可以看出欧美国家的丑恶嘴脸,贸易战不通过WTO,动武不经由联合国,连傀儡都绕过了,国际秩序就是顺其者用,不顺者无视。

一个主权国家,就这样,没有证据地被“入侵”,他们上次拿出了一管洗衣粉,这次连洗衣粉都懒得找了,打你是不需要理由的。

可悲叙利亚数年战火,百万生灵涂炭、家园尽毁,好不容易熬到和平在即的档口,一朝功毁……

有种感同身受的压抑,叙利亚而今的悲局,和一百年前的中国何其相似:国弱,身不由己,苦难永无止境,只能作为棋子为他人所制。弱国无外交,弱国也没有主权,棋子?更像是棋盘,大国角力场,没有人真正在乎叙利亚人民的感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循环,总难跳脱。

美俄在叙利亚叫什么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