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版权纠纷在影视行业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在IP热的当下,网络新影视也正在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之中。

上月11日,在著作权问题上代表“温和派”的作家温瑞安,对其版权代理公司奇侠影业进行了公开痛斥。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其中,痛斥代理公司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不尊重原著精神,无视合约,图谋私利;2.制造谣传,诋毁名誉;3.阻截投资人或第三方与IP方沟通,知情权参与权丧失;4.对合作方谎称作家为代理公司的大股东/老板/高层等。同时还爆出代理方“3元代理费”“两面三刀”等版权“撕逼”热词。

温瑞安作为武侠类小说的重要代表,伴随其作品《四大名捕》的网大作品开机,正式步入了网生影视市场。自6月公开痛斥后,作家温瑞安又针对该代理公司进行了陆续的“警告”,最终在今天上午发布了对奇侠影业的版权授权解约书。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从解约理由来看,原因仍是之前痛斥的4个理由。唯一多了一个原由是“李鬼扮李逵”——两部网大《四大名捕》皆未交于温瑞安本人审阅,而是代理方奇侠影业私自向授权方确认剧本。

如果说温瑞安和他的《四大名捕》,因为违反契约精神而“撕”显得不够激烈的话。同是在今天刚刚发生的,对《白夜追凶》编剧的起诉事件就显得激(gou)烈(xue)了许多。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白夜追凶》,作为2017年大火的网剧之一,一经上映便受关注无数。同时随着《白夜追凶》等网剧的持续高涨,也将整个网剧市场拉到了一个新高度。而在该剧集播出的将近一年后,对该剧编剧韩冰(笔名指纹)的起诉,却被提上了公堂。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诉讼《白夜追凶》编剧侵权的作者名为陈琼琼,在她发表的《对编剧韩冰提起诉讼的几点说明》的一文中提到:

“2017年《白夜追凶》热播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合作权益受到了侵犯。因为这部网剧,是我与前男友韩冰(笔名指纹)先生,于2012年7月到9月间共同创作的,从共同创作的第一天起,直至9月分手、直至今日,我并未对《白夜追凶》给予任何授权。分手直到现在,他也并未与我有过任何沟通。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决定在2018年4月,全权委托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来进行诉讼。

此次我的诉讼请求主要有二:一,认定韩冰侵权,并要求他在公共媒体向我道歉。二,优酷平台虽然客观上存在侵权行为,但从常理推断,优酷对于存在我这个合作作者确实不知情,因此仅希望优酷能追加我的编剧署名并且协助消除侵权对我的影响,为我正名。”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文中详述了该剧剧本创作的来龙去脉: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同时还提供了相关的邮件截屏,据作者陈琼琼称已经经过公证。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起诉人注:朝花夕拾是韩先生的邮箱,右侧可见收发邮件的时间

该文文末,作者陈琼琼解释了为何一年后才进行维权的原因,大致原因: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在等待,三是因为性格。还有就是该起诉人在这段时间收集证明材料。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截止发稿,还未看到白夜追凶官方和韩冰先生的有关回复,此事真假虚实也需要进一步定夺。

随着网生影视的进一步走高,传统影视的那些“版权病”是否会波及到网生影视?但是从今天的两个维权案例来看,混迹多年影视行业的版权人,貌似已经做好了准备。少“撕逼”多维权,上演出一场场真实的白夜“追凶”。

网视导读 :2018年的数部重量级影片都已经亮相,虽然票房的走势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影响,但它们的成败,无一例外地说明:一部影片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内容王道、故事原则和类型规则的基本逻辑。

对于电影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是故事,第二是故事,第三还是故事——这个道理虽然并不深奥,但真的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尤其是做好,真的不那么容易。

更重要的是,不少电影人做着做着就把它就忘记了,或者是将其放到了脑后,踩在了脚下……

事实上,故事,尤其是好故事,对于电影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而观众对于故事、好故事的渴求渴望则是永无止境的,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与生俱来的。

搞电影的人,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评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或者违背这个简单朴实的道理和规律,否则就会吃亏,怨不得别人。

《北非谍影》《教父》《唐人街》等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电影、伟大的电影剧本,就在于老老实实遵循电影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讲故事,尤其是以电影的方式而不是别的什么方式讲好故事。

从《四大名捕》到《白夜追凶》,网影版权“撕逼”才刚拉开帷幕

电影讲究类型并不意味着没有作者的地位,因为电影史早已证明,遵守类型规则也可以出作者,也就是所谓类型中的作者。

换句话说,电影可以有个人表达、个人风格,也可以有个人喜好、个人狂欢化的表达和风格,但必须与观众的喜好相衔接,否则也仅只是个人的自我喜好、自我欣赏,遭遇观众的用脚投票也就是必然的。

工匠精神一度成为电影业界的最热门话题,是因为电影业界一度太过缺乏工匠精神,离“制作精良”有太大的距离。

不过,制作精良的前提和基础仍然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也就是内容王道、故事原则和类型规则。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电影制作层面对于现代化的电影越来越重要。

中国电影当务之急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需要完善电影工业体系,提升电影工业水平,尤其是特效制作方法和水平。

但是,离开了内容王道、故事原则、类型规则,单纯的特效制作也有可能成为水中月雾中花,因为失去基础和前提而失去效益和效果,极致的宏大就成了一种“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