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不應該向孩子揭露社會的陰暗面?

通信一小兵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娜老師回答,頭條號 關注教育li,歡迎關注。

要揭露,讓孩子對社會有正確的認知,但同時還要保護他們脆弱的內心,以免留下陰影,這就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與方法來操作:

一、新聞揭示

通過與孩子一起看新聞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社會的另一面,增強孩子的重視程度。在事實面前會引起孩子的重視,比父母空口說教要好。但在新聞的選擇上,家長就要進行把關,把與孩子有直接或間接聯繫新聞給孩子看,不要太血腥太恐怖,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二、經歷講述

孩子都喜歡纏著爸爸媽媽聽他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見聞和改變。

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向孩子講述自己所經歷過的一些社會黑暗和不公平的待遇,同時將處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告訴孩子,或是讓孩子與家長一起思考面對這樣的問題與方法該如何應對,有什麼好的辦法沒有。

三、遊戲的演練

無論孩子多大,遊戲始終是最吸引他們的。家長可以有效利用遊戲時間,將一些場景編排到遊戲中訓練孩子的應激反應能力。

如,家長可以模仿壞人來抓孩子,手段有扛著跑的,有挾著跑的,有捂嘴不讓出聲的,總之各種可能想到的手法都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玩一遍,增加孩子面對危險情況的逃生自救能力。

光明與黑暗都同時存在於世界上,隨著孩子的長大要慢慢的向孩子揭示一些黑暗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沒有遇到是幸福,遇到了會自救,這才是對孩子完整的教育。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李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大課題項目組成員,ACI國際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應該找機會告訴孩子社會的陰暗面。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需要教孩子善良,但不能不告訴他們社會的真實面目。

否則,等他們長大後,就會遭遇幻滅,原來,社會跟我在學校裡學的和書本里學的,完全不一樣啊!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大方善良,我也是按照這種方式培養的,可是,結果,讓我很難受。

我兒子用的一種筆,品質比較好,別的同學都知道好使,就藉著用,也不買,因為嫌貴。有好幾個同學問過在哪裡能買到,但一直沒見誰買。我兒子的大詞典,已用壞好幾個了,因為成了班級公用的,別的同學也不帶。

課外書、作業本、練習冊、鉛筆橡皮等,他都是多帶的,怕有的同學借。我兒子更是經常將家裡的課外書背到學校,借給同學,我不心疼書,我心疼他的肩膀,書太沉了。

他經常幫同學代買東西,然後常有收不上來錢的。

這麼幫人怎麼樣呢?就拿一件事來說吧,他值日時,連個幫忙的都沒有,甚至都沒人多等他一會。

柴靜說:真實的人性有無盡的可能。

想想江歌案件吧。江歌死得太不值了,她似乎應該早早地瞭解人性,或許,她的犧牲能夠避免。不能總遷就別人的,就像江歌遷就了所謂的朋友,借住,聽從對方要求也沒及時報警,結果怎麼樣呢?

一位網友說:“我記得兩年前我教品德,三年級好像,有一課寫的是要主動原諒別人之類的,一副圖上畫了兩個同學,一男一女,男生拖地故意亂甩拖把髒水弄溼了女孩的衣服,書上提問,如果你是這個女孩你會怎麼做?很多孩子都說沒關係,不要緊。可我覺得男孩子明明是故意的,女生為什麼要用所謂的大度去原諒他?我跟孩子講清楚之後,孩子似乎懂了一些。但願是真的懂。”

教孩子,一定要早早地認識社會,認識人性,以免追悔莫及。


把書讀薄


你的孩子真的很棒,他很善良,願意犧牲自己幫助別人,在孩子身上,這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如果你的孩子低於7歲,我建議:

買一個20元的禮物給孩子,說這是那個姐姐感謝他的。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7歲以上了,我建議你和他聊聊:

告訴他火車站會有很多騙子,她們出於一些原因需要用這種方式掙錢,孩子很可能被騙了。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難過,你需要告訴他——

孩子,你並沒有做錯什麼,你是善良的,錯的是他們,他們不應該這樣利用你的善良。

你並不傻,也並不笨,相反你的行為讓媽媽感動,所以,媽媽要獎勵你一個玩具。


父母的價值不在於提前告訴孩子社會有多黑暗,而是在孩子看到黑暗的時候能夠給他們鼓勵,讓他們相信,即使再黑暗都有光明。


人格獨立之路


大概是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回到家就告訴我:媽,我剛才在路上遇到一個姐姐跪著乞討,但是我沒幫助她。我問:為什麼不幫她呢?女兒說:我看她身上的衣服全是新的,而且很乾淨,我感覺不像乞討的。



當然,讓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過早地接觸社會的陰暗面,可能會對他們的生長髮育產生不好的影響,還有可能會阻礙孩子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

 但孩子早晚要長大成人,如果一味給他們營造完美世界,進入社會後勢必要經歷巨大的打擊。


記得發過一微頭條,大意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儘可能讓孩子感覺到世界的美好,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要讓孩子明白美好背後也有陰暗,人性背後也有醜陋,這樣孩子才不容易受騙、受傷,成年以後才會少一點可能性遇到渣男或渣女。


媽咪老師72


看了你的描述,我感覺還是不要去揭露的好,雖然被虛假的事物騙了,但是他的那顆善良的心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分辨善於惡是有一定困難的,也許當你告知那樣的人是騙子後,他會進入一個盲區,會把所有的那些人或是事情都當作欺騙,這樣的話實際上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不健康的。所以,保持他的那顆天真且善良的心,不要去刻意地影響他,這也是他成長道路上的一種歷練。當時他的內心肯定還是很愉悅的,他感覺到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如果家長刻意去揭開那個騙局,家長的願望是滿足了,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可是,想過孩子的心情嗎?會有可能是極度地失落,反而是好事做成了壞事。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只考慮我們大人的感受,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兩者兼顧的。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天天發生,偶爾的一半次,不是什麼事。就當是做了一件好事,善事,讓孩子多留一點成就感吧!

個人觀點!


讓我夢到你1


家長應不應該向孩子揭露社會的陰暗面?

過早的把孩子帶入成人的世界,是不道德的。孩子就像一張潔白的紙張,正面和反面都是白的。

而成人的世界非黑即白,或者黑白不分,過早的把自己的認知強加給孩子,我認為是在犯罪,就像小偷一樣偷走了孩子的純真無邪。

孩子的內心應該是像童話世界的那樣美好,就像灰太狼和喜羊羊的故事裡,灰太狼的壞也是萌噠噠的,就像豬豬俠的故事裡,怪物也是萌噠噠。他們的認知就在這裡,而不是現實中的善惡,在童話裡,善惡的事物都是樣板化的,孩子們一樣就可以認出誰好誰壞。

但是,現實中的好壞,卻沒有程式化,沒有在壞人好人臉上貼標籤,他們傻傻的分不清。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明興替。但是這是大人世界的思維邏輯,在孩子的身上並不適用。

前陣子帶兒子出去玩,路過火車站,碰上要二十塊吃飯的裝成大學生的騙子了,兒子小學二年級,基本字都認識了,覺得姐姐很可憐,就把我給的十塊錢禮物給她了,本來打算是自己買冰激凌的錢,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激凌饞的可憐巴巴的,但是他沒錢買了,他的零花錢的有數的,所以我也不會在給他,我當時也沒想明白應不應該告訴他那個姐姐是個騙子,現在也不知道是否告訴他,你們覺得怎麼做才是對的?

你在問題描述的騙子事件,是這個社會還算是小的惡意,並不能代表社會的陰暗面。但卻反映出人的三觀問題,和對人心對道德底線的拷問。人竟然可以如此的下三濫,是顛覆性的。

如果事後你告訴年幼的孩子,在他的內心就會形成嫉惡如仇的影響,以後可能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人和事物了,對誰都會失去信任感,對孩子健康的積極的心智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對其以後走上社會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都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也就是抗拒感,對什麼都會有牴觸的。

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在孩子尚在幼小的時候,引導他積極向善,對世界充滿美好的嚮往和憧憬,而不是親手毀掉這些預期的美好。

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時候,可以塑造人生價值觀的時候,再和他探討人性的善惡,也許是恰到好處的時間。

對於孩子,真善美假惡醜的評判,就讓他留在童話世界和卡通片裡面吧,那裡也有陰暗面,但相對簡單容易識別。想一口吃個胖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因噎廢食,固步自封,裹步不前。

農民妹子一枝花


建議以恰當的方式向孩子揭露!社會上更恐怖的事多了,若家長不趁早幫助孩子,等社會來教育他,後悔也晚了!不可因孩子年齡尚小而疏於教育,更不可輕信網絡上的“佛系”發音。正因為孩子年齡小,才要考驗父母的耐心和技巧。

就此事件來談談如何告誡孩子“防人之心不可無”。

前陣子帶兒子出去玩,路過火車站,碰上要二十塊吃飯的裝成大學生的騙子了,兒子小學二年級,基本字都認識了,覺得姐姐很可憐,就把我給的十塊錢禮物給她了,本來打算是自己買冰激凌的錢,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激凌饞的可憐巴巴的,但是他沒錢買了,他的零花錢的有數的,所以我也不會在給他,我當時也沒想明白應不應該告訴他那個姐姐是個騙子,現在也不知道是否告訴他,你們覺得怎麼做才是對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為什麼會上當受騙,家長有沒有責任?

1)孩子不知道世上有騙子,更沒有被騙過錢,沒有防範意識;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唱一首歌“小兔兒乖乖,把門兒打開”,從小就知道要防賊,這是灌輸陰暗面嗎?顯然不是,否則全國人民全都陰暗了!灌輸防範意識是必要的,講究方法即可,這首歌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教育方法。當然,社會上要防範的東西多了 ,不是沒有好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很多家長沒有用心去思考。

2)孩子對財產的珍視度不夠,做出決斷太輕率;

設想,孩子身上佩戴了價值1萬的翡翠,被人騙走了,又當如何?也許家長覺得20元是小錢,但對於幼兒來說20元可不是小錢。家長應讓孩子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儘量讓孩子通過“家庭勞動”和“優異表現”來換取零花錢,而非隨意給予孩子,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定的珍視程度。有人擔心,這會讓孩子變得吝嗇!請注意,珍視不等於吝嗇,教會孩子懂得關愛即可,例如:這是奶奶給你的生日禮金,奶奶給你錢是因為奶奶愛你;你愛奶奶嗎,那媽媽把錢保管著,下一次奶奶生日,寶貝要給奶奶買禮物哦!

3)孩子在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獨立行使財產支配權,缺乏“被監護”意識;

正常情況下,小孩子在有家長陪同時,會徵求家長意見:媽媽,我想拿這20元買一個玩具?媽媽,我想把這筆錢送給路邊的姐姐?如果家長輕視了小孩的“被監護意識”,隨著孩子長大,在初中、高中階段很多事情都會擅作主張。家長應及早重視,讓孩子至少在成年前習慣於“被監管”,監管力度可隨孩子認知能力的成長慢慢調整。

4)孩子對壞人沒有識別能力。

沒有識別能力,年齡小不是理由,大學生年齡不小吧,作為大學教師,我知道大學期間被騙過錢的大有人在。區別是,案例中的小孩被騙得少,20元 ;大學生被騙得多,幾千上萬元。就此案例,家長大可告訴孩子:食物和金錢是勞動得來的,這個姐姐的職業是乞丐,好懶啊;寶貝以後要勤奮,可不能這麼懶。這樣孩子就會對“偽乞討”有所認知,並慢慢形成防範意識。

孩子年齡小不是理由,家長不思考方法,一味推脫不可取。


關注+轉發=幫助更多的人

頭條號四筒爸爸:大學教師、教育心理專家,關注孩子成長成才。


四筒爸爸


現在很多孩子受一些非正常非年齡段負面教育影響,出現或發生了很多人們難以忍受和無法直視的惡性事件,特別與社會的陰暗面息息相關,對於孩子儘量以正面教育為主,以美醜分明,淨化心靈為索引,往往孩子最為觸犯的是社會的"陰暗面",言行舉止的負面影響。所以,給"孩子揭露社會的陰暗面",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南轅北轍,事與願違。


喜205409161


應該這樣去做,將社會分為兩個大畫面,一個是正義的、被讚揚的大畫面,人們會笑臉相迎;另一個則是見不得人的、醜惡的、被歧視的小畫面,讓他自己去評判。也可以簡單舉例說明,為什麼騙人的人見不得光,因為他們的心裡是虛偽的,他們會以假亂真,外表很可憐,實際上他們是在掩飾自己的虛偽。要知道,有些事情你還不懂,不是漂亮的姐姐就一定是好人,因為她們的臉上沒有惡人標誌,他們背後有人操作著。

由於孩子頭腦簡單,只有可憐、幫助的思想意識,根本沒有“警惕”的設想,也不會去想她們是在騙人。

所以說,對孩子說話需要有策略,既能讓他聽懂,又能使他在聽故事似的明白此意。不能太直接而又無法講明其中的道理。



992舒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你的孩子在看到別人困難的時候會幫助別人,這點說明你對他的教育做的非常好。我就針對這點給你一點建議吧!

首先,我覺得你不應該告訴孩子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天真無邪的,純真的。孩子的三觀的形成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父母的影響,如果告訴他,可能會影響他的三觀。

10塊錢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多少,但是卻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幫助他人,畢竟好人肯定是比壞人多,好人終會有好報。而且我們可以在這件事上引導孩子思考,開發其思維,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希望你可以思考一下。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