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秦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秦嶺位於北緯32°—34°之間,介於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蜿蜒於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為大別山,走向變為西北—東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帶為丘陵,走向為東北-西南。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產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處,本篇文章講述的是廣義的秦嶺。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秦嶺山脈是在新生代發生強烈隆升而形成的, 但它在古生代-中生代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造山帶演化過程。秦嶺造山帶的發展涉及到大洋板塊俯衝、弧後盆地擴張、不同陸塊/地體分離與拼合以及造山期後強烈陸內變形。晚中生代秦嶺造山帶大規模走滑變形、地體側向擠出以及陸殼俯衝等地質過程最終奠定了秦嶺造山帶現今的平面幾何形態和內部地質結構。秦嶺造山帶演化所形成的擠壓構造地貌在晚白堊世-古新世階段被完全夷平。 秦嶺山脈新生代的隆升與地殼伸展作用相關, 而非擠壓構造的結果。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秦嶺山脈隆升與北側渭河盆地沉降同時發生, 兩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伸展構造環境下的山-盆體系. 秦嶺山脈的隆升速率在晚始新世-漸新世中期相對緩慢, 在漸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基本停止。中新世中期秦嶺山脈開始重新隆升, 並且在晚中新世-第四紀隆升速率明顯增大。秦嶺山脈的隆升主要受其北緣斷層的控制. 當秦嶺北緣斷裂為正斷層時, 它不僅導致上盤渭河盆地強烈斷陷, 而且造成下盤的秦嶺山脈發生翹傾抬升。 當秦嶺北緣斷裂為壓扭性走滑斷層時, 它所引發的擠壓作用則使渭河盆地發生抬升和剝蝕, 秦嶺山脈也停止了翹傾抬升。秦嶺北緣斷裂在10百萬年左右演化為一個側向連續的大型正斷層, 從而導致秦嶺山脈自晚中新世以來發生強烈快速隆升。

秦嶺號稱我國著名的氣候分界線以及南北分界線。南北一條秦嶺將其氣候情況一分為二,可見秦嶺與南北氣候的差異有著莫大的聯繫。

慕建利等院士通過觀察分析陝西特大暴雨過程來證明秦嶺的作用。在他們的研究中,秦嶺山脈使陝西降水的增減分佈呈東北-西南向帶狀結構,並且從北至南降雨量差值分佈呈“+”、“-”、“+”、“-”結構,即陝甘寧邊界的長城沿線降水量增加,關中盆地、陝北南部降水量減少,秦嶺山脈、漢江河谷降水量增加,大巴山東南坡降水量減少,秦嶺背風面(陝北南部)降水量與秦嶺地形高度呈反相關,秦嶺迎風坡降水量與山脈高度變化關係不大。秦嶺山脈的作用形成局地環流,對流降水就發生在局地環流的輻合區。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圖二 流場差值對比

秦嶺山脈南北氣溫的差異引起很多學者的關注,許多學者在找尋其中的原因。齊瑛,傅抱璞,李兆元等學者認為硬氣南北氣候差異是由於由秦嶺山脈的屏障作用。秦嶺 山脈對冷空 氣阻擋的動力原因除與秦嶺山脈本身的拔海高度較高有關外,還與它的地形形狀有關,尤其是位於秦嶺北部的渭河河谷,它抑制冷空氣人侵谷內,進而阻擋冷空氣翻越秦嶺山脈。根據以上學者的研究的得出了結論:

當北方的冷空氣人侵秦嶺山區時,渭河河谷內的 降溫具有明顯的滯後效應,這是由於渭河河谷南坡上的下坡風抑制冷空氣人侵谷內的緣故。阻擋冷空氣入侵秦嶺山南的原因,除秦嶺北坡上形成的阻塞氣流作用外,還與渭河河谷南坡上的下坡風抑制冷空氣人侵谷內有關。秦嶺南坡上的下坡風的下沉絕熱增溫抑制了人侵冷空氣帶來的降溫作用,從而加劇了南北坡上的溫差。

除此之外,徐傳書,張耀存等學者根據RegCM3區域氣候模式也分析了秦嶺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擋和屏障作用。並發現秦嶺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擋和屏障作用可造成其南北兩側溫差達 4 ℃以上 ,並且滯留冷空氣達 12 h以上。

同時,發現冷空氣入侵秦嶺山區時 , 山脈南北兩側溫差達 4 ℃以上 ,與觀測到的秦嶺山脈南麓和北麓氣溫差 4 ~ 5 ℃一致 。渭河河谷內海拔較低的地區降溫幅度較小,山脈南坡冷空氣入侵初期溫度略有升高。

講述了秦嶺南北的差異,這樣的情況形成了秦嶺山脈如今的生物多樣。秦嶺山脈由於受地形、氣候、土壤、動物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反映到植物區系的外貌和組成成分上的差異是很複雜的,依其區別, 茲分述如下:

(一)華北植物。秦嶺山脈的北坡和東段,以夏綠闊葉林為主。而純粹的針葉林只於太白山頂和光禿山以及若干山嶺的脊樑上見有少量分佈。山體基部為太白冷杉和秦嶺冷杉,上部多太白紅杉西部則多紅杉其尚混交若干雲杉林的松棟林,其中以油松為主次為華山松,南坡的馬尾松只在西端低坡有少量分佈而棟屬則有15種之多以遼東櫟、栓皮櫟、橡樹和麻櫟等為主。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二)華北植物。由於秦嶺南坡臨近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理位置已進入亞熱帶氣候邊緣無論地形、土壤、年降水量和溫溼度已逐漸不同於北坡,但由於全秦嶺山脈仍表現為西北和華北的氣候特徵,故華中 的常綠植物分佈,隨著湖北西部的筆架山和武當山向西延伸,在秦嶺南坡已遠不及大巴山脈顯著。

(三)青藏高原植物。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達4000-6000米,因此 構成山高天寒、氣候溼潤的環境,而在秦嶺山脈內只有高山山巔才有這種自然環境,植物如芳香柏、綠絨蒿等 。

(四)西北荒漠植物。西北荒漠植物成分反映了乾旱、寒冷的氣候特點和風沙環境。由於荒漠環境離秦嶺山脈較遠,故其植物出現在秦嶺較少,植物如黃麻屬、錦雞兒屬等。

​秦嶺讓我們國土有南北之分

秦嶺山脈作為我國的一條重要山脈,可以說對我國的生態有著極大的影響,無論是對南北溫差還是生物多樣等,對我國生態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故秦嶺的生態應引起人類的重視,在其中生態學和生態恢復學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孟慶任.秦嶺的由來[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7,47(04):412-420.

[2]https://www.cc362.com/content/G61wOj6d1O.html

[3]慕建利,李澤椿,李耀輝.高原東側特大暴雨過程中秦嶺山脈的作用[J].高原氣象,2009,28(06):1282-1290.

[4]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A6%E5%B2%AD/1396?fr=aladdin&fromid=1960020&fromtitle=%E7%A7%A6%E5%B2%AD%E5%B1%B1%E8%84%89

[5]徐傳書,張耀存.秦嶺山區一次冷空氣過程的數值模擬[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7(02):239-245.

[6]崔友文.秦嶺植物區系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研究,1982(01):1-7.

[7]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03/08/10533595_709418771.shtml

發佈人: 葉奕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