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南京大学告诉您,再也没有室友帮您打饭了

虹野:南京大学告诉您,再也没有室友帮您打饭了

大学生如何处理室友之间的关系一度成为了难题,大多数大学分寝室基本上是盲选,事先并不知道室友是否性情相投,以至于日常生活中室友之间因为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发生不少摩擦。南京大学别出心裁,根据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统计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确保室友兴趣相投。据说这种“推荐算法”使得寝室和谐度增加了10个百分点。

虹野:南京大学告诉您,再也没有室友帮您打饭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寝室早晨结伴而行,晚上结伴而归;一起逛街购物,一起打饭泡吧;同时运动场洒汗,自习室学习……有几个好“基友”,在大学似乎也不错。

而现实则是,不同专业作业量不一样,很可能被迫挑灯夜战,早起鸟也得变成夜猫子;上课时间不一样,结伴而行或许仅仅是一个念想;人际关系不同,朋友多样性格迥异,寝室接待或有偏差……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寝室都喜欢懒觉,或者都喜欢打游戏,那种“志趣相投”对于室友们或许是一个灾难。

虹野:南京大学告诉您,再也没有室友帮您打饭了

最为痛苦的是,当懒得打饭的同学分在一起的时候,再也没有室友帮您打饭了;如果一个寝室都喜欢帮助他人,或许当您生病的时候会有几个人同时给您打饭,对于您的胃来说算算幸福的烦恼了……

用进入大学的兴趣爱好和作息规律进行室友选择,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短期内确实显得和谐,也确实减少不少室友之间的摩擦。但是从人的成长来说,却不是很妥当。人是需要在一个差异化的环境中接受多元价值的考验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我们的学生知道很多人的喜好是和自己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喜好;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强加给他人,同时也希望学生从不同的人的喜好中吸收长处得到成长进而改变自己的陋习。

虹野:南京大学告诉您,再也没有室友帮您打饭了

差异化在人的成长中远远比同质化要重要的多,当然本人不是想说南京大学的大数据推荐算法的优劣,而是希望用教育的角度来优化算法,而不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算法优化对学生进行同质化管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