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可能相當於網際網路的HTML

區塊鏈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比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對比WWW萬維網協議,我認為,“去中心化價值表示”與“去中心化價值轉移”可能是關鍵。

而“通證”(Token),可能相當於HTML。

本文摘編方軍的一本即將出版的區塊鏈普及書籍,這可能是第一本從互聯網視角討論區塊鏈的書。

有人說了一句妙語,切開比特幣的肉,可以看到區塊鏈的骨頭。

我認為,對區塊鏈技術的最簡單直接的解釋可能是:

區塊鏈,是源自比特幣系統的底層技術。

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互聯網的二次革命,把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帶向“價值互聯網”。在區塊鏈的價值相關功能對照之下,人們發現,最初被形象地稱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聯網處理的是“信息”,而區塊鏈處理的是“價值”。

那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呢?通證有意味著什麼?

通证,可能相当于互联网的HTML

01那些中介並不必然存在

1990年,萬維網協議發明者蒂姆·博納斯-李寫道,“一旦我們通過萬維網連接信息,我們就可以通過它來發現事實、創立想法、買賣物品,以及創建新的關係,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在過往時代不可想象的速度和規模來實現的。”

到現在,互聯網上的各種應用和服務,包括門戶、視頻、社交、即時通訊、電商、打車、B2B、網絡支付等,都是在基於信息傳遞的基礎設施上、沿著他的設想逐步發展起來。

區塊鏈出現之後,對照之下,我們發現,信息傳遞的一個關鍵特徵讓互聯網很強大,但有一個我們之前並未曾重點關注的限制:

信息傳遞的方式是複製。這一特徵讓我們在數字空間中要進行價值轉移時,必須依賴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的協助。

那些可信第三方,即各種各樣的中心化機構比如亞馬遜、淘寶、支付寶、UBER、滴滴、Airbnb、微信支付。

一直以來,它們像本來就應該有一樣,存在於互聯網產業之中。不管是網絡零售、生活服務交易,還是企業互聯網,每個從事交易的互聯網項目都需要價值轉移的功能,而這些平臺自己在交易中擔任信用中介。

特別地,在互聯網上,要進行金錢的轉移時,我們需要信用中介來居中協調。為了進行在線支付,互聯網上已經有了大量專門的信用中介, 如PayPal、支付寶、微信支付等。

直到2008年,當中本聰在比特幣系統中開發出了區塊鏈這個底層技術,當他嘗試創造新的技術來去掉這些這些信用中介、讓網絡本身來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我們逐漸地發現,現在互聯網中的各種信用中介並非必然存在。

經過十年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展示,在數字世界中,價值的表示同樣可以去中心化,價值轉移可以去中心化。

通证,可能相当于互联网的HTML

02從信息傳遞到價值轉移

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是複製。互聯網不管是最基礎的TCP/IP協議,還是WWW(萬維網)協議,都是轉為信息傳遞設計的。並且,數字化的信息複製可以複製出一模一樣的副本,複製效率更高,互聯網給信息傳遞帶來了鉅變。

價值轉移的主要方式是記錄。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價值轉移的方式還是記錄。但是,用數字文件進行價值表示會遇到很多困難,可完美複製的數據文件和需要唯一性的價值表示形成衝突。

如果表示價值的數據文件可以完美複製,那麼我就可能把它支付給你,再複製一份把它支付給另一個人,造成雙花問題。在數字世界中進行價值轉移,為了防止雙花,我們要依賴可信第三方作為中介,由它作為交易中心,由它來進行記錄。

這事實上成為了互聯網往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互聯網上,與信息相關的產品快速發展、成本快速降低。但是,由於需要可信第三方進行協調,與價值轉移的事依然處在成本高、效率低的狀態。互聯網上的價值轉移涉及的仍侷限在少數的價值類別上,比如在線支付系統處理的現金、如在線證券交易、如之前討論的Q幣與遊戲幣等互聯網積分上。

中本聰設計的比特幣系統,給數字世界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兩個關於價值的關鍵問題都提供瞭解決方案。中本聰的解決方案的實現了:去掉處在中間的可信第三方,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讓網絡自身就可以表示價值,通過網絡自身來轉移價值和進行記錄。

到現在看,對數字世界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比特幣系統都進行了完美的概念驗證,並經歷住了時間的考驗。比特幣系統是一個試驗性的系統,是為極客們為了解決技術難題而開發的“技術玩具”。

但從2009年初開始運轉,不管比特幣所表示的價值折算成法幣是價值很小的1美元,還是高達接近2萬美元,這一系統都運轉正常。通過它,我們可以在數字世界進行價值轉移,無需任何信用中介,比特幣系統的無需中介的點對點價值轉移交易,被證明是有效的。

03區塊鏈成為互聯網的價值基礎協議

在從比特幣系統中發現區塊鏈技術時,人們首先看到的是,它是一個“分佈式賬本”,並將之稱為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分佈式賬本的核心功能是做價值的表示,一個人持有的比特幣是分佈式賬本中的

記錄。這些被表示出來的價值,又是在交易中體現出來的。

在數字世界中,我們可以在兩個人之間直接進行價值轉移,無需任何中心化的信用中介的介入。如果從互聯網應用的角度看,這個變化是,信用中介的角色被從各種互聯網應用中剝離出來,下沉成為互聯網更基礎性的功能。

也即,在更基礎的層次上,區塊鏈擔任信用中介,協助我們進行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

從比特幣系統這樣一個概念驗證性質的系統開始,到其後的各種項目,區塊鏈漸漸展現出對互聯網的變革性意義:互聯網在協議層有了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功能,區塊鏈成為互聯網的價值基礎協議。

通证,可能相当于互联网的HTML

圖:區塊鏈給互聯網的協議層帶來鉅變

區塊鏈帶來的變化發生在中間的協議層。區塊鏈給互聯網帶來了進行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新協議。由此,互聯網的結構就發生了根本變化。

在《商業區塊鏈》一書中,區塊鏈專家威廉·穆賈亞(William Mougayar)將之稱為信用層(The Trust Layer)。我認為,由於現在尚處於發展早期,為了便於理解,如圖所示,稱這個新協議層為“區塊鏈信用層協議”(Blockchain Trust Layer Protocol)可能更直觀。

類似於WWW協議,區塊鏈信用層協議是由一組協議構成,在現有硬件網絡之上,形成了一個協助我們進行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新層次。

通证,可能相当于互联网的HTML

04通證可能對應著HTML

WWW協議包括三個部分:文本標記語言HTML、文檔傳輸協議HTTP、指定文檔網絡地址的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通证,可能相当于互联网的HTML

大體上,進行記錄的價值表示功能,可類比為統一資源定位符URL,進行價值轉移的功能,可類比為文檔傳輸協議HTTP,而區塊鏈上的價值表示物——通證——可看成是文本標記語言HTML。

過去,在WWW協議上可以構建什麼樣的信息互聯網應用,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等著被逐步發現的。現在,在價值互聯網上,在區塊鏈上可以開發什麼應用,也是等著被逐步在實踐中被發現出來的。

現在,在數字世界中,類似於HTML的代表價值的語言——通證(Token)——已經準備好了。

“怎麼用通證?通證有什麼用?”這些問題等待創造性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