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並非網際網路巨頭「玩物」,阿里、騰訊夾縫裡如何突破?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對於新零售的佈局似乎熱情不減,這讓人們對於新零售時代即將來臨的判斷變得更加篤定。通過對傳統電商邏輯的重塑來推動其對於傳統行業的再度賦能成為未來一個時期行業發展的重點所在。不斷衍生而來的新技術為我們改造傳統電商提供了足夠多的工具,大數據、智能科技、智能硬件等新技術都可能與傳統電商實現融合,並推動其演變成為全新的新零售物種。

新零售并非互联网巨头“玩物”,阿里、腾讯夹缝里如何突破?

加持新技術所需要的資本、研發、落地等諸多資源最終讓很多希望投身新零售的創業者們望而卻步,最終新零售開始逐漸演變成為互聯網巨頭重新劃分地盤的遊戲。然而,新零售作為一個全新的風口,它需要的並不僅僅只是巨頭們的參與,對於某些環節的精耕細作同樣能夠找到突破口,從而為我們打開後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新路子。

在互聯網巨頭的夾縫裡,新零售之光同樣能夠照射到普通創業者的身上。我們要做的是找到那些新零售的關鍵點,從這些關鍵點切入進去,從而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那麼,在新零售時代,哪些關鍵點值得關注呢?

風口漸起,後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零售的“微入口”在哪?

儘管馬雲在提出“新零售”這個概念的時候被很多人質疑,但是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後,人們發現新零售正在悄然來到我們身邊。除了阿里之外,騰訊、京東、蘇寧等諸多的互聯網巨頭都在開始進行新零售的相關佈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新零售已經成為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全新風口。

於是,擁抱新零售、加持新零售開始逐漸蔓延開來,通過新零售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成為未來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但是,對於具體要做什麼,人們依然迷茫。對於互聯網巨頭的資本佈局、技術佈局、人才佈局,中小型的創業者們雖然也知道,但是卻始終都找不到一個好的切入點。其實,作為一個龐大的風口行業,只要我們願意投身其中,就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從而抓住新零售發展的風口,並實現新的發展。

入口一:深度參與到新技術研發過程當中,做那些互聯網巨頭不願意做的事情。正如電商時代一樣,新零售時代是一個涉及到多個行業,多個環節和流程的全新事物,雖然互聯網巨頭有巨大的能量,但是它們依然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作為中小型的創業者最需要做的就是去做那些互聯網巨頭不願意做,又做不了的事情。

在這些事情當中包括供應鏈、物流、用戶體驗等方面,通過在這些與新零售有關的流程和環節上進行深耕,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突破口,從而讓新零售的運行更加高效。對於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能夠真正實現對於新零售的技術驅動,真正讓新零售告別僅僅只是概念的表象,更好地迴歸到零售的本質上。

此外,從事有關新零售的技術研究還能夠讓新零售不斷找到力量源泉,真正讓新零售變成有新技術驅動的存在,從用戶體驗上帶來提升,而非僅僅只是打概念,做營銷。強化對於技術的研究還能夠避免與互聯網巨頭爭奪流量和資源,真正將目光聚焦在新零售身上,真正讓新零售迴歸到它應該具備的本質屬性上。

入口二:以用戶體驗為切入點,做互聯網巨頭之後的“二次過濾”。我們都知道,新零售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加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電商時代的落幕正在讓用戶遭遇一個前所未有的痛點頻出的時代。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了諸多傳統火爆的電商購物節的日漸冷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新零售的概念才被提出,並持續受到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加持。

新零售的本質在於用戶體驗的優化和提升以及由此所引發的用戶轉化的增加。我們看到現在很多傳統電商都在做精準化推薦,但是儘管這種精準化的推薦可以減少用戶篩選商品的時間,但是後續用戶的購物體驗與傳統電商時代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互聯網巨頭雖然進行了初步的商品精準化推薦,但是對於精準化推薦之後涉及過少,最終讓很多用戶痛點依然難以改變。

對於中小型的創業者來講,他們應當更加關注“二次推薦”和“二次轉化”,通過對用戶進行更加精準的運行來實現用戶更好的體驗。做好“二次過濾”,我們能夠找到真正促使用戶下單的引爆點,從而完成用戶的終極轉化,真正讓新零售迴歸到零售本身。

入口三:做好新零售的落地,真正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打通。我們都知道新零售的一個核心概念在於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完全打通,當下正在進行的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線下實體店的佈局,從本質上來看其實依然是線上平臺正在進行的線下渠道的鋪設。如果僅僅進行鋪設,而不去做具體落地的話,新零售所提倡的線上和線下的打通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無法真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落地。

儘管大型的互聯網巨頭能夠對商家進行技術、流量方面的賦能,但是如果不能將這些變成真實的流量轉化的話,那麼新零售依然只是一個概念。因此,做好線上與線下的打通,真正實現新零售的真實落地才是新零售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對一地進行服務,互聯網巨頭難以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中小型的創業者通過介入到新零售落地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開發適合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工具,讓新零售變成真正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這或許才是中小型創業公司最應該要做的,這樣既可以處理好與互聯網巨頭之間的關係,又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發展突破口。

互聯網巨頭的不斷加持開始讓新零售日漸成為一個全新的風口,而由於新零售涉及到諸多的流程和環節,因此給人一種錯覺就是新零售是一個互聯網巨頭重新劃分地盤的遊戲。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悲觀,既然新零售是一個全新的風口,我們依然能夠從新零售當中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

深度賦能,如何切中新零售時代的“微入口”?

通過分析新零售時代的“微入口”,我們知道了即使是在新零售時代,我們依然能夠找到切入點。同互聯網時代的邏輯不同,我們在介入新零售的時候應當深度介入,而非僅僅只是搭建一個平臺。那麼,在深度賦能為主流的新零售時代,我們應當如何切入才能抓住新零售的“微入口”呢?

技術立身,做好技術創新,找到能夠真正賦能傳統行業的新技術。

互聯網之外的新技術才是推動新零售發展的關鍵所在,以技術立身,做好有關新零售的技術創新,才能真正告別以互聯網為主的驅動方式。我們看到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後出現了以無人貨架、場景購物為代表的新零售概念,但是如果沒有技術的加持,這些所謂的新零售的創新就變成了一個虛假的概念,等到落地之後又將回到互聯網的套路里。

而做好技術方面的創新才能讓我們對於新零售的加持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一種營銷,而是有技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抓住新零售的風口,真正將新零售變成一個可以落地的東西,這樣才能有與互聯網巨頭分庭抗禮的機會。

“掌握核心技術”並非僅僅只是一句廣告語,它更多的代表的是對於市場的深度思考。在新零售時代,我們同樣需要用創新的技術來為新技術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真正讓新零售的驅動力從簡單的模式和概念驅動轉變成為本質的技術賦能和驅動。

做好場景細分,實現場景與用戶的生態化聯繫,從“用戶”找“平臺”轉變成為“場景”找“用戶”。互聯網時代誕生的電商其實是以平臺模式為主的,即用戶在有了需求以後會在平臺上尋找相應的產品。這種方式的存在最終導致了用戶流量的不斷聚集,最終導致了一個又一個的平臺。進入到新零售時代,由於商品的的極大豐富,用戶在尋找商品的時候需要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真正找到心儀的商品。基於這樣一種邏輯,用戶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活躍度不高、轉化率低下成為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後,平臺要做的是場景細分,通過將用戶需求對後的場景實現匹配來找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想要抓住新零售時代的入口,我們必然需要做好場景細分工作,通過將用戶需求與場景細分實現精準銜接來達到用戶轉化率提升的目的。在不同的場景下提供不同的商品,在這種模式下,現在的電商平臺就變成了一個複合型的場景,需要再度進行細分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找到消費升級與新零售的結合點,並用其滿足用戶需求。現在,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提“消費升級”的概念,但是真正能夠將消費升級與行業實現完美結合的卻很少。按照人們粗淺的理解,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價格的提高,但是這顯然背離了消費“消費升級”的本質奧義,最終也讓“消費升級”變成了“消費降級”。

加持新零售入口的關鍵在於找到新零售與消費升級的結合點,將新零售看作是實現消費升級的方式和手段,將消費升級看作是賦能新零售的全新動力。比如,我們可以藉助用戶對於參與性消費增加的特點來將新技術應用到新零售當中從而實現用戶的參與性消費,最終實現用戶轉化效率的提升;比如,我們可以藉助消費升級時代用戶更加關注商品品質的特點,通過將更多的元素加入到商品生產過程中來提升商品的附加值……通過消費升級的風口,我們才能抓住新零售的新入口,從而實現商品與用戶需求更加精準的對應。

互聯網巨頭的不斷佈局最終讓新零售變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風口,而由於新零售涉及多個環節和流程,最終讓新零售變成了一個需要眾多元素才能參與其中的存在。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新零售是互聯網巨頭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戰役,新生勢力同樣能夠通過加持新零售的“微入口”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因為新零售不是巨頭的“玩物”,你我都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