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AI這場“巨頭”的遊戲玩到今天, 阿里騰訊誰更勝一籌

事實上,在筆者眼裡,AI早已被劃定為“巨頭遊戲”,為什麼這麼說?每個新興的產業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從願景落地到應用,AI更是如此。

佔領AI風口就等同於在“智慧生活”、“智慧金融”、“安防應用”等領域搶先設下了戰壕,有利於各大巨頭企業的生態佈局,因此外有谷歌、微軟、Facebook,內有BAT等科技巨頭們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商業應用落地。

而這期間,鉅額的投資,長期的戰線,技術演變的不確定性都為AI佈局劃定了高入場資格,即使僥倖入場,也難以觸達頂端,所以這注定是一場巨頭遊戲。

2018年,人工智能持續火爆,然而,這一次玩家們更注重商業場景落地,畢竟,技術發展本質要回歸到商業應用。

五月份阿里雲和騰訊雲分別舉辦了雲棲大會和騰訊雲+未來峰會,屆時,兩大巨頭的AI能力一覽無餘,筆者就來做一個簡要對比

佈局AI,誰更有先天優勢?

我們之前提到了入局AI,註定是一場巨頭遊戲,這個巨不僅單指財力上,還有技術的原始積累,也就是支撐企業整個AI戰略構想的核心基礎優勢不僅能為企業在AI領域的佈局帶來極大幫助,也是一家企業進軍AI最大的底氣。對於阿里和騰訊兩家來說,優勢各有不同。

阿里雲:阿里雲在AI領域也早已開始佈局,其有著百萬級用戶規模的雲計算業務,同時也憑藉在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的豐富場景應用,阿里雲在大數據層面也有著自身的實力所在;此外,阿里在商業場景上所得來的數據,也是支撐其人工智能產品最終落地的基石。

騰訊:在先天技術上略遜色於阿里雲,但騰訊也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依靠在社交網絡、媒體等業務的深耕,加上微信、QQ的龐大用戶體量的訓練。

綜合實力來看,擁有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豐富的場景應用,以及掌握算法功能才是開啟AI領域的最佳起點,這一點上,阿里雲相比騰訊優勢明顯。

場景多數重合,做得廣,扎得深才是王道

就著兩家大會的熱度,那今天筆者就將阿里雲和騰訊雲的產品和能力拉出來比一比。

上週騰訊發佈了Elasticsearch Service,基於開源搜索引擎 Elasticsearch 打造的高可用、可伸縮的雲端託管 Elasticsearch 服務。與之比較的是2017年11月份,阿里雲的Elasticsearch就已經進行商業化,筆者整理了一份現階段兩個產品能力的對比圖。

AI這場“巨頭”的遊戲玩到今天, 阿里騰訊誰更勝一籌

結果一目瞭然,在兩家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騰訊發佈的Elasticsearch Service所具有的能力,阿里雲在2月左右就已經輸出了。

接著看筆者整理的阿里雲和騰訊雲的AI產品能力一覽圖:

AI這場“巨頭”的遊戲玩到今天, 阿里騰訊誰更勝一籌

我們可以看到在總體類別上,共有九大類,其中左邊對應的是阿里雲,右邊則對應的是騰訊雲,直觀上可以看到阿里和騰訊在類別上大致相同,但是在3D建模、人體識別和圖像搜索這三類上,阿里雲已經撇開騰訊雲率先佔領高地,剩下的六類中,阿里雲AI能力也明顯多於騰訊雲能力建設。在互聯網時代,產品、能力迭代速度非常快,騰訊雲從產品家族來看,是少於騰訊雲的。

在上週,騰訊宣佈了AI的免費政策,事實上百度,阿里雲都有各自的免費方案,並且各自有各自的SLA(可用性承諾),然而,騰訊雲沒有承諾任何的SLA,再雲計算行業有句俗話,不承諾SLA的免費都是耍流氓….

另外,從技術能力上看,阿里雲也更勝一籌。

在上週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將融合了語音交互能力的多模態語音交互點餐機搬到現場,阿里達摩院科學家鄢志傑發起了一場每秒5個字的點餐需求。人類與人工智能點餐的最終PK結果為,咖啡師總共花費2分37秒,點完了30多杯咖啡的訂單,而AI,僅用了49秒。

AI這場“巨頭”的遊戲玩到今天, 阿里騰訊誰更勝一籌

物聯網時代,人機交互將以語音為主,入口又在哪裡?應該是在千千萬萬個具備麥克風、喇叭、攝像頭的“智能終端”裡,例如陪伴機器人、音箱、電視機、電冰箱、檯燈……任何一個終端都可以被改造為“入口”。阿里雲率先將這個入口瞄準到多模態語音交互點餐機上,佔領語音交互風口。

佈局AI,理念各有不同

騰訊從自身業務出發,更關注的是連接智能,雖然對比阿里雲來說起步較晚,但初涉人工智能領域的騰訊也不甘落後,建起了人工智能實驗室,用於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開發。

而阿里雲致力於研發超級智能體,用突破性的技術,解決社會商業中的棘手問題。在這個大背景、願景下,從倉儲到物流,從產品到製造不斷髮力,經過一段時期的打磨和經驗總結,人工智能理念開始跟隨產品一同落地,而ET大腦,不斷開拓城市治理,航空,工業,醫療等應用,又把AI行業帶到了一個新高度。

城市大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人工智能用於城市治理,並作為中國公共治理的經驗,輸出到了海外。

工業大腦,正在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一邊是實驗室AI,一邊是正在推動各個行業發展的產業AI。

無意對比兩者,但事實證明,騰訊已經在AI領域大幅落後於阿里雲,從技術優勢到場景落地,阿里雲都搶先一步,在人工智能領域,必然是取得先機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未來的AI版圖上也卯足了底氣。

AI是糖,令人嚮往

總之,伴隨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褪去之際,取而代之以AI為主的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贏得人工智能將贏得未來成為業內共識,人工智能將會像水電一樣成為基礎設施,無處不在。

在各個巨頭的推動下,國內的人工智能行業,將進一步加快前進的步伐,這也將是各大企業彰顯實力的時刻。

有人說,大戰在即,也有人說誰最先落地,誰才是勝者,無論如何,AI的道路已經逐漸清晰起來。

畢竟,這是人類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