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稞酒坦承中酒時代前景不明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憧憬的的日子。然而,對於青青稞酒的投資人來說,這個春天顯得有點灰暗。

近日,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青稞酒)發佈201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9424.02萬元。

青青稞酒坦承中酒时代前景不明

讓投資者他們疑惑的是,前三季度表現都是盈利,怎麼三個月之後就反轉成嚴重虧損?他們質疑青青稞酒涉嫌財務造假。而有關專家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青青稞酒的虧損是摔倒在互聯網美妙的故事裡。

從盈利反轉成虧損

2018年2月28日,青青稞酒發佈2017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318,361,958.47元,比上年的1,437,204,844.84 元下降8.2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240,189.68 元,同比上年的216,123,918.26 元下降143.60%。

業績快報一出來就在投資者中炸開了鍋。一位投資者氣憤的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青青稞酒曾發佈第三季度報告,預計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幅度為-50%至-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區間為1.08億元至1.51億元。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短短3個月,業績就由盈利轉為鉅虧。

2017年淨利潤為虧損,主要原因是受中酒時代商譽減值的影響。青青稞酒在對《中國企業報》的採訪回覆中表示,公司於2015年7月完成中酒時代的收購,並確認商譽17,935.54萬元。電商行業近些年競爭加劇,且隨著京東、天貓等平臺型電商規模的快速增長,垂直型電商生存空間進一步惡化,規模迅速擴大的難度加大。在這種競爭環境下,作為電商行業價值評估重要參考因素的收入、會員指標等方面,中酒時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持續下滑,特別是2017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的電商收入為2,832.97萬元,同比下降48%)。

青青稞酒在回覆中坦誠,儘管中酒時代進行了轉型,但新業務未來的盈利情況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基於此,收購中酒時代形成的商譽存在重大減值情形。董事會根據中酒時代業務發展情況,對中酒時代形成的商譽全額計提商譽減值17,935.54萬元。以此計算,如果不含商譽減值因素,公司2017年度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511.52萬元。

另外,青青稞酒還談到造成其虧損的其他原因。包括受部分產品銷售政策調整、產品迭代因素的影響,自有品牌青稞酒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7.39%;廣告宣傳及市場調研維護費增加8,260.34萬元;1.5萬噸青稞原酒及陳化老熟技改項目本年度增加折舊攤銷1,592.12萬元;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2,625.02萬元等因素。

收購虧損企業

事實上,對於投資者來說,商譽減值不減值、廣告宣傳費用增加多少、財務費用提高了多少等等,都不是他們最關心,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是否盈利、淨利潤有多少、分紅有多少。

《中國企業報》記者注意到,青青稞酒在收購中酒時代之前,中酒時代就已經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數據顯示, 2014年,中酒時代虧損額度高達6565萬元,2015年和2016年虧損分別接近4163萬和4675萬元。就在大力促進轉型之後的2017年上半年也賠了1581萬元。

而讓《中國企業報》記者感到詫異的是,青青稞酒在收購中酒時代時,中酒時代註冊資金只有2000萬元,實繳只有660萬元。而該公司2012年註冊時註冊資金500萬元,實繳只有區區100萬元。當時酒類電商應該有很多不錯的選擇,為何會收購這樣一家連年虧損、且註冊資金只有數百萬的企業?

對此,青青稞酒回應,公司收購酒類電商主要基於戰略考量,為快速取得電子商務渠道,與當時公司線上形成有益的補充;選擇中酒網基於公司體量、收購價格及公司現金流等因素;由於酒類垂直電商行業自身特點,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公司在購買中酒時代股權經董事會審議,符合公司章程及深交所相關規定。

青青稞酒的虧損,實際上和很多企業一樣,都是摔倒在互聯網美妙的故事裡。天基觀察研究員張曉東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青青稞酒收購中酒時代走的是一條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道路,這本身就是存在潛在的大風險。他說,傳統企業+互聯網,看起來很美好,但事實上隨著電商紅利的消逝,龍頭電商平臺的擠壓,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十分有限。另外一方面,產品迭代以及銷售策略的調整也對青青稞酒業績產生了一定影響。2017年青青稞酒旗下自有品牌青稞酒的收入較同年上期下降了7.39%。

子公司或資不抵債嫌疑

儘管青青稞酒解釋虧損是因為計提了中酒時代的商譽減值。但讓投資者難以理解的是,收購中酒時代之後,2016年年報公佈之際未進行任何商譽減值計提,2017年前三季度報告公佈也未提及,為何突然在2017年年報即將公佈之前一次性全部計提商譽減值,計提總額遠超2017年的利潤。他們質疑此舉存在轉移資金的嫌疑。

事實上,此舉在資本市場上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質疑青青稞酒涉嫌財務造假。

針對此問題,青青稞酒對《中國企業報》回覆中表示,公司2015 年收購中酒時代形成的商譽17,935.54萬元。根據《企業會計準則 8 號-資產減值》的相關規定,公司於每年年末以中酒時代整體作為一個資產組,對由於企業合併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截至2016年末,中酒時代相關業務整合在逐步進行中,業務在按原有業務策略正常進行,未發現減值跡象。同時,公司聘請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專業評估機構中瑞國際資產評估(北京)有限公司對中酒時代 2016 年 12 月 31 日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進行評估,以此為基礎來對商譽是否減值進行判斷。大信會計師事務所複核了中瑞國際2016年末對中酒時代商譽減值測試所涉及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項目的評估諮詢報告。公司利用上述評估確認的權益價值,經對合並中酒時代所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在2016年度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2017年末,公司對收購中酒時代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時,參考了行業因素與趨勢、中酒時代運營情況及戰略轉型等因素。在商譽減值測試過程中,公司徵詢了具備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年審會計師的意見,一致認為公司收購中酒時代形成的商譽存在重大減值情形。青青稞酒公司2017年對中酒時代商譽計提減值,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是在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後基於謹慎性原則而作出的,已履行了相應的審議程序。

儘管青青稞酒對提減中酒時代商譽作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釋,但《中國企業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中酒時代或已經資不抵債。資料顯示,青青稞酒在收購中酒時代90.55%的股權時花費1.44億元,而此次商譽減值高達1.79億。

作為輕資產型企業,中酒時代值錢的就是其網絡系統和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商譽。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中酒時代通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在業界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目前來看,其盈利模式和空間還比較窄。特別是在淘寶、京東等這些著名的大型電商平臺的碾壓下,小型電商平臺前景都不樂觀。他說,一個企業的商譽基於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盈利模式、管理效率、人員結構等等。所為質優者價高。只有優秀的企業其商譽才能真正體現他的價值,也才能在市場中得到檢驗。

青青稞酒方面對《中國企業報》記者也坦承,中酒時代的主要業務為酒類垂直性電商平臺,該行業都為輕資產企業,且在短時間內盈利較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