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之争的背后,官渡之战为何不可避免?

各位看官在欣赏了中国版权力的游戏《军师联盟》后,一定会对于和伟饰演的曹操与大黑牛版曹丕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势力雄厚的曹家面前,前期的司马家也像是一个仰人鼻息的奴仆,只能在曹操家族的参天大树下寻求庇护。另一方面,汉末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同样拥有强大的势力。那么,两者之间的交锋真的不可避免吗?

曹操与袁绍之争的背后,官渡之战为何不可避免?

不可逃避的决战

《军师联盟》的开场即是发生在官渡之战的前夕,两大军事势力夹黄河南北对峙,双方的战争主要是因为地缘政治利益的矛盾不可化解。袁绍必须要扭转因为丧失汉天子而带来的政治被动,从河北入主中原也是当年汉光武刘秀的定鼎之路,再加上他们南阳袁氏还是光武帝的同郡老乡,袁绍的基本目标也是走这条老路,恢弘自己家乡先贤的伟业。当然,他的旗号依旧不出“除贼扶汉”的模式。

而曹操集团这一战也是不可避免,大本营兖州与豫州位于天下核心,平吕布刘备所得的徐州、与平袁术所得的淮南之地让曹操取得了足够的战略纵深,但是曹魏势力的继续扩张无论是南向、还是西征,都会受到来自北方袁绍如芒刺在背的威胁,因此,如果想要完成进击天下的目的,必须去除这个后患,也获得充足的战略后方。

曹操与袁绍之争的背后,官渡之战为何不可避免?

洛阳少年的军争之梦

曹袁两家的殊死一战之所以不可避免,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双方政权深处不可调和的政治基础,简单一句话:“袁绍与曹操从出生就不是一路人”。曹操的父亲曹嵩即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也就是后来陈琳《讨贼檄文》中所写的“阉宦之后”,这种出身让曹操一开始就成为众人眼中的跳梁小丑,要知道东汉两次党锢之祸都遭到了宦官的血腥镇压,文人士大夫对残害大名士李膺的宦官集团深恶痛绝,所以这个被许邵定义为“乱世之奸雄”宦官之孙,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主流政治朋友圈之外。

曹操与袁绍之争的背后,官渡之战为何不可避免?

图/汝南袁氏家谱

在对比之下,袁绍这样有政治背景的“连乘”官二代自然成为了士大夫们追捧的偶像。其次,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想当年,曹操与袁绍两位纨绔子弟游侠洛阳城的时候就曾经抢过人家的“新妇子”,曹操机智狡黠地逃离作案现场,而袁绍却被曹操放了鸽子,在钻洞之时挨了一顿胖揍。当年嬉笑怒骂的两个小年轻,在人生中年的战场上相见时依旧不改性子,袁绍想用自己的八十万大军(演以夸大,实则十万左右)直接压垮曹操,而曹操却率军尽显诡道之风,偷袭、伏击样样奏效,让袁绍苦不堪言。

两人的政治属性不同,自然导致了集聚在两人身边的政治人物千差万别。曹魏政权的主要谋臣程昱、郭嘉、贾诩等都是缺乏政治依托的寒门子弟,一封求贤令带来的也多是在乱世寻求名利的庶族寒士。像荀令君这样的颍川望族、杨彪的弘农杨氏虽然在一定上得到了曹操的信任,甚至有机会入主中枢,但是他们内心信仰的汉室与自身的世家大族属性——自然只会把曹操当做是戮力汉室的功臣、而不能是帝王,这就导致他们终究不能为曹操所用。

而袁绍在河北所取得的才真正是世家大族的支持,清河崔氏为首的河北士族对袁本初的鼎立支持,让袁绍在早期面对幽州公孙瓒与青州孔融的战事中无往不利。这种政治向心力也使得在徐州之战中败北的刘备,首先选择的是北逃而非南遁。

战略地缘与政治利益的根本不同,让曹操与袁绍两家在官渡之战必须决一雌雄。

参考文献:

1.后汉书

2.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