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此在古代的乱世之中,但凡能成就一番伟业的枭雄,无不绞尽脑汁的进行收揽民心。战乱时,所到之处举贤任能,部队严禁抢掠,秋毫无犯。一旦得了天下,便免赋税,轻徭役,抚恤孤老,让百姓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好。因为只有民心所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固若金汤。

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也正因为民心对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私自收揽民心者,古代的皇帝往往都内心痛恨,欲除之而后快。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其麾下的岳家军饿死不劫粮,冻死不拆屋,每占领一地,都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其民望人气甚至远超宋廷,这就让宋高宗赵构对他既爱又恨。虽然岳飞屡建奇功,成为国家的支柱,最终赵构还是宁愿自毁长城,也要冤杀岳飞,不仅让人扼腕叹息。明朝洪武时期的江南大财主沈万三,据说当是修南京所花费的资金有三分之一就是他出的,而且这还不算,他还要拿钱去犒赏朱元璋的军队,朱元璋听闻后大怒道:“平民犒劳天子的军队,一定是乱民,应当杀掉。”最后多亏马皇后说情,朱元璋才放过沈万三,只将他流放到云南。说到底沈万三修建南京城,朱元璋还是很乐意的,但是作为富商犒赏军队,那就是收买军心,这严重威胁到朱元璋对军队的掌控,就势必被朱元璋所厌恶了。

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开始猜忌身边的功臣。汉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设计将韩信捉住,解除兵权,囚禁在长安。韩信被监禁后,在汉初三杰中,张良功成身退,就只留下了丞相萧何在朝为官。不久北方的陈豨反叛汉朝,刘邦亲自前往平叛,在用兵途中,后方有使臣来报,说韩信已被吕后诛杀。刘邦闻讯,内心惊喜之外,立刻让使臣返回长安,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赐500兵士作为萧何的个人卫队。天上突然掉下如此一大一个馅饼,萧何顿时也喜出望外,大臣们都来祝贺他,唯有召平独来吊唁。

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召平本为秦朝的东陵候,秦灭亡后,沦为平头百姓,靠种瓜卖瓜为生,萧何听说他很贤能,就提拔他做了官。召平见到萧何后说:“丞相,你可知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萧何本来正在兴头上,不但刚刚官拜相国,还被赐予了卫队,如此殊荣是何等的风光,突然被召平当头一盆冷水泼下,萧何有点吃惊,就问他何出此言。召平说:“丞相可以试想,陛下在外面餐风宿露,行军打仗,而丞相留在都城,没有尺寸军功,却被突然给予厚赏。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韩信的反叛,让陛下对你起了疑心,之所以给你加官进爵,是为了稳住你,给你卫队,其实就是监视,以备不测!你可千万不能接受这次的赏赐,还要把家中所有的资财全部捐出作为军费,才能免除灾祸!”

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萧何听后,恍然大悟,就依召平之计,婉言拒绝了刘邦的封赏,并将家中资财全部用作军费。才让刘邦对他解除了疑心,从而躲过一次杀身之祸。然而萧何的治国才能人尽皆知,他跟随刘邦多年,所建立的功勋有目共睹,甚至连刘邦自己都说其治国不如萧何。汉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临行前,他还是对萧何很不放心,当大臣为他践行时,他追问萧何说:“我启程后,丞相在后方要干些什么呢?”因萧何一贯是做后勤工作,于是他不假思索的说:“陛下统军,何在朝主要安抚百姓,提供军需。”刘邦听完闷闷不乐。

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萧何的一个门客听说这件事后,慌忙找到了萧何,说:“如此回答,您已经离灭族不远了。”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萧何作为丞相,安抚百姓本是分内之事,而他也是实事求是的回答,怎么又有灭族之祸呢?萧何又被整懵了,他连忙让门客解释一下。门客说:“您位居相国,功第一,已经无法再加封。而且,自汉军入关以来,陛下在外征讨,您在后方轻徭薄赋,广施恩惠,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因此百姓对你感恩戴德。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种情况丝毫没有改变,您在百姓心中的民望甚至超越了陛下,这怎么能让陛下放心呢?陛下临行问你打算干什么,就是担心你一如既往的收揽民心,进而利用民望,图谋不轨。故此,您只有低价强购百姓的私田,让百姓怨恨你,来破坏自己的名声,只有这样才能让陛下安心啊!”

皇帝出征前问丞相要干什么?丞相说安抚百姓 门客:你快被灭族了

​萧何无奈下违心的照着办了,在刘邦凯旋回师的路上,不断有百姓控告萧何利用职权巧取豪夺。刘邦听后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他对人说:“萧丞相如此贪财,也不过如此啊!”就对萧何放宽了心,萧何也因门客的建议,自污其身,降低了自己的民望,进而又一次躲过了一次危机。此后他小心谨慎,低调做人,购田必选在偏僻之地,家里也不建高墙大屋,终生节俭奉公,最终才得以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