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洛陽,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城市。政權交替頻繁,朝堂上,爭鬥、機巧、惡俗、血腥……輪番登場。那個時代,是魏晉。

但是就在洛陽城外,傳來了另外一種全然不同的聲音。鏗鏘有力的金屬撞擊聲,激越如歌。那,是嵇康在打鐵。每讀到這一段,我就對嵇康生出一份深深的敬意:一個文人,一個寫出過當時許多重要文學作品的文人,一個“美詞氣,有風儀……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文人,竟然開了一個鐵匠鋪,在洛陽城外打鐵!鐵錘的鏗鏘聲與熊熊的爐火一起,立刻把當時朝堂上的聲音比的狼狽比的委瑣。讓那些為了做官的人蠅營狗苟去吧,嵇康的打鐵聲穿越千年,響徹了一個朝代。

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很想知道當年嵇康的鐵匠鋪開在現在洛陽的哪個地方,但是考證不出,只好做罷。有人說嵇康打鐵是為了謀生,也有人說是為了愛好。我更傾向與後一種說法。因為晉書記載(嵇康)“性絕巧而好鍛。……每夏月,居其下以鍛。”也有說他為人打鐵,分文不收,若以酒贈之,則飲。可見嵇康打鐵純粹是愛好。翻閱古今,看多了或白頭書齋或隱居山林的風雅文人,哪裡有一個名字上得了史書的人,把“打鐵”這一類重體力勞動作為愛好?鐵匠鋪裡的嵇康挺拔強健而高貴。

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最有趣最悲哀的是鍾會與嵇康的交往。有趣的是:“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鍾會寫了《四本論》,很想讓嵇康看看,可是又不敢,於是遠遠地把書往嵇康家裡一扔,急忙回身就跑。每次讀到《世說新語》的這一段,我都會啞然失笑——這時的鍾會真是可愛。不過由此可以看出,鍾會對嵇康的敬畏與嵇康在當時文學界的地位。書上沒有記載嵇康看到家裡無緣無故多了一本書後怎麼說,更沒有寫他看了書後的評論,難道是鍾會的文學水平太差,根本不值得嵇康做出評論?經歷了一千多年的迷霧,怎麼也無法弄清楚這段文學公案,遺憾。

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我們能夠知道的是,嵇康根本不喜歡鍾會。不喜歡,是輕的說法,應該說是很討厭。後來嵇康在洛陽城外打鐵,鍾會已經不是那個毛頭小孩子,他正式去拜訪嵇康,“乘肥衣輕,賓從如雲”,很排場地來了,但是嵇康自顧自地打鐵,“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鍾會等了一會,見嵇康還是沒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很沒面子,準備離開。這時,嵇康開口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這兩句問答非常巧妙,但是鍾會與嵇康的仇隙也就此結下。“會以此憾之。”幫助嵇康打鐵的朋友向秀,看著滾滾而去的車輪,很為嵇康擔憂。其實,擔憂嵇康命運的人不光是向秀一個。嵇康曾經追隨過一位大師孫登,後來“康臨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也就是說,象嵇康這樣才華出眾而又性情剛烈的人,在當時那個亂世,很難避免災禍。

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是悲哀了。嵇康早就知道鍾會是個小人,但他不知道“寧得罪於君子,毋得罪於小人”的道理,也許他是知道的,但他根本不屑敷衍,否則就不是嵇康了。嵇康為朋友牽連入獄。鍾會對文帝司馬昭進讒言:“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鍾會不愧晉書所載“精練有才辯”。他的話準確地說進了司馬昭的心裡。他說:“嵇康是一條臥龍,千萬不能讓他有飛起來的機會。如今皇上您的天下已定,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唯一要提防的是象嵇康這樣的名士。……應該找個機會除掉。”還有許多,總之“帝既暱聽信會,遂並害之。”於是,嵇康在洛陽東市的刑場上彈奏了一曲千古絕唱《廣陵散》之後,慷慨赴死。“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但是,一切都晚了。那樣高貴的靈魂就此隕落——在洛陽。

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嵇康遇害的地方與他在城外的鐵匠鋪,早已滄海桑田面目全非。如果一定要循著歷史的足跡前去尋找,想必無非是不語的青青麥場與高低錯落的樓房。我們只知道,洛陽這座城市曾經迎來過高貴、文明、超拔……,很不幸,也曾經斷送。無論如何,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洛陽,曾經響起過鏗鏘的打鐵聲與《廣陵散》那神秘的琴音——已成絕響。

小記——鐵聲琴聲,聲聲入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