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对于主流歌手而言,“做自己”应当是最奢望的事情。处于圈子中,困于各种限制,往往会不得已而背离自己的初衷。所以,能够真正“做自己”的歌手同时是勇敢以及幸运的。“勇敢”讲的是,敢于突破限制,不畏规则羁绊;“幸运”讲的能够得到这种机会的,毕竟是少数歌手。

所以说,田馥甄是勇敢且幸运的,她做出了《自己的房间》这首歌曲。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出自弗吉尼亚·伍尔芙,田馥甄将它放在歌曲MV的片头,用意已经相当明显。即,告诉所有人,这首歌曲的主题就是“做自己”。同时,其实还存在某种胜利的欣喜意味,田馥甄是想和大家分享,她终于使自己成为自己。

使自己成为自己,这其中存在着回归根源的命题。也就是让音乐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不进行任何干预、修饰,让一切自然发生。所以《自己的房间》全程进行Live Recording(现场同步录制)的方式录制,保证声音的绝对真实。这种操作在普遍追求依靠后期技术制造完美效果的当世,简直就是稀有。所以,《自己的房间》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流行歌曲,而是依靠反工业手法的创作方式,打造出纯天然效果。歌曲中所承载的内容远超过通俗“流行”的意义,在我看来,这完全可以算作是田馥甄主导的一场关于音乐的“行为艺术”。

《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这场艺术的主题是,“Live in Life”。

此定位相当精妙,“Live in Life”存在两种解读,既可以理解为“住在生活里”,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现场”。两层解读结合,则有将音乐跟生活无缝对接的味道:生活中每个瞬间都是“现场”,“现场”发生的每个瞬间又都是生活。

按照这条逻辑线,选择在房间里诠释“Live in Life”的概念,田馥甄的此种安排同样具备深意。首先,房间是生活的重点,关于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发生。所以,回到房间做音乐,就是在离生活最近的地方,感知音乐的能量。其次,房间是私密的空间,这里绝对安全,绝对静谧。对于歌手而言,在这种环境里演唱,才能毫无掩饰地进行真实表达。基于这两方面,可以讲,在《自己的房间》里的田馥甄是至今最具生活质感,状态最佳的田馥甄。

《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如果在这首歌曲里感觉出跟以往不一样的东西,不用怀疑,这就是最真实的田馥甄。

回到歌曲本身,《自己的房间》是一首具备流行歌曲形式,但内容含量远超越流行歌曲的作品,4分11秒的时长还算是流行歌曲的常规篇幅,但其中的内容则是达到音乐剧般的效果。陈珊妮的制作以及各位出色乐手的参与,协同田馥甄完成这番基于流行音乐语境的实验。具体可分解,实验的点可以为三方面。

首先,对于流行歌曲程式的重构。流行歌曲通常选择主歌副歌类的程式,目的是为更容易被听者感知记忆,并且通常会选择在主歌部分进行充分铺垫,然后在副歌部分进行精简精华的表达。但是《自己的房间》并非遵循如此套路,田馥甄的作词很讲究,她在主歌部分选择反传统式的简洁,四句词就即刻交代完“背景”。然后是一段Pre-chorus部分加副歌,完毕后直接顺接另外一段Pre-chorus部分加副歌,最后经过Bridge过门短暂铺垫后直接用副歌完成高潮推进,直至收场。这种设置突显出别致,除却区别于常规流行歌曲外,更是达到营造音乐剧效果的诉求。简洁的主歌实质充当着Intro的功能,快速将场景拉进房间内。随后两段Pre-chorus部分加副歌则是主体表达部分,展示两个时间节点的情节,最后的副歌完成收场,一方面是进行强调,一方面是留下回响。谈到回响,最后一句歌词“最美的流浪,在自己心上”真可谓绕梁般的精彩。在此前文字基本都在进行写实表达的基础上,收尾这句突然选择诗意表达,突显出升华色彩。而这歌词的精妙还在于其中隐藏着这一条哲思般的真理:在你心里找不到的答案,到哪里也找不到。

所以,田馥甄唱到“不想去远方”,因为她明白,最重要的是,内心。所以,选择在房间里演唱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跟自己的对话的过程里找到内心。吴青峰在田馥甄的微博上留言:同样的想法也在脑海里好多年。我想,吴青峰也认可田馥甄找到了发掘内心的最佳方式。

《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其次,对于录制方式的挑战。谈到歌曲录制,常规的选择是进入到Studio里进行反复录音,并且会采用各种技术对声音进行调试,直到达到完美,此刻,录制更多偏向于“制”。但是,《自己的房间》不同,这完全是在自然录音。上文已经提及,田馥甄选择的是Live Recording(现场同步录制),而鉴于录音的地点选择在民宿里,所以,确切讲这应当算是Field Recording(田野录制)。从歌曲里反馈出来的声响很直观,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对我而言,这是一种Lo-fi式的美感,不是音质层面的Lo-fi,而是气息层方面的Lo-fi,即,真实的气流感,原味的动态感。这种操作在流行音乐工业体系里算是少见,毕竟,工业产品都讲求精致准确。

所以,此番田馥甄的选择确实“先锋”。但这还不止,从歌曲MV的画面里可以看到,录音现场田馥甄跟各位乐手是完全区隔的,各自独处一室。这无疑增加录制难度,各位只能完全凭借耳机里听到的声音进行“感知”,所以最终歌曲能够达到如此完美效果,完全得益于各位参与者的对于音乐高度合拍的认知。这种场面就是上文讲的,一场关于音乐的“行为艺术”。

在这场“行为艺术”里,最满足的自然是田馥甄,我甚至在某些时刻认定,她应当是在这场录制过程里得到了真正的升华。

《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最后,对于演唱的延展。《自己的房间》确实具备非常出色的概念,但概念并不是歌曲的重点,重点还是在田馥甄自己。具体讲,正是她的演唱最终才让所有概念都兑现,并且富于歌曲独特的味道。通常而言,流行歌曲里的演唱讲求的是声乐机能或者音色,力图打造出最具商业价值的人声效果。而在《自己的房间》里,你会感受到另外一种追求。

田馥甄追求的是自然、是基于日常表达式演唱的真实。歌曲风格中爵士元素的存在进一步强化这种自然,甚至有种即兴的味道。全程都是随性而唱,没有刻意的技术加持,发声完全由顺展的情绪推动支撑。这种处理促使人声具备某种程度上的乐器色彩,这就是所谓的将演唱进行延展处理,让人声具备乐器功能,从而跟伴奏相互融合,最终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请仔细品味,田馥甄的人声动态完全跟旋律线是同步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自己的房间》里田馥甄所表现出的乐感,不是一般的强。

《自己的房间》让田馥甄成为田馥甄

演唱讲求找准对象,《自己的房间》里,她选择的对象就是自己,全程演唱都采用跟自己对话的模式,或者说是若无旁人,自言自语的模式。所以,直观听感层面,田馥甄的演唱是非常自我化的表达,其目的不是为了常规意义上的“悦耳”,而是要真切演唱出此刻的心境。

“Live in Life”,生活中每个瞬间都是“现场”,“现场”发生的每个瞬间又都是生活。真正的美好,都只存在于瞬间。《自己的房间》里最美好的点就在于,田馥甄最终成为田馥甄。

基于以上详细解读,现在可以肯定田馥甄的可贵之处,那就是突破传统的尝试,以及,遵从内心的创作跟演唱。华语乐坛,女歌手很多,但能像田馥甄这样勇敢“做自己”的,不多。

《自己的房间》现由网易云音乐独家发布,各位,请来感受“Live in Life”式的脱俗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