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風口來襲!產業鏈梳理及受益股一覽

OELD事件催化:一年一度的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將於8月31日開幕,本屆主題是"智能家居,使人類家居更智能、互聯".IFA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之一,眾多國際電子消費領域領軍企業將於會上發佈最新產品。

據悉,柔宇公司或於IFA展公開Flexible可捲曲柔性手機,這款產品可捲到手腕或者展開使用。機構分析,柔性電子顯示領域現階段規模近1600億美元,2027年柔性電子市場規模或增長至3300億美元

一、OLED簡介:

OLED又稱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技術由美國柯達公司的鄧青雲博士在1979年發現,因其具有自發光、無窮高對比度、寬視角、低功耗、響應速度極快、可實現柔性顯示等特性,自從發現之後就被視為新一代顯示技術。

OLED風口來襲!產業鏈梳理及受益股一覽

二、OLED產業鏈梳理

OLED產業鏈的上游包括材料製造、設備製造、零件組,中游包括面板製造、模組、驅動芯片等,下游包括各類終端應用

1.OLED上游

由於技術門檻高,OLED上游產業供應權基本掌握在海外廠商手上,國內能實現規模量產的上游企業不多。在設備製造領域,日本廠商Canon Tokki和愛發科(Ulvac)在蒸鍍等關鍵設備領域絕對領先,目前,國內還沒有面向產業化的成套OLED生產設備製造廠商,關鍵設備以及整套設備的系統化技術等都掌握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企業手中。

目前,OLED上游材料領域是日韓歐美的天下,主要掌握在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出光興產")、保土谷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美國UDC公司以及一些韓國公司的手中。日韓廠商主要生產小分子發光材料,歐美廠商主要生產專利壁壘較高的發光材料及一些高端的製程工藝材料,其中日韓廠商約佔80%的市場份額。日本是重要的OLED面板材料供應國家,其中住友化學株式會社和昭和電工株式會社生產的聚合物為OLED製程工藝的基礎材料,出光興產和三井化學株式會社則主要生產小分子發光材料。

OLED材料佔OLED屏體產品總成本的30%,而LCD產品中,材料佔據總成本的70%。在克服OLED產品良率低下的問題後,OLED有足夠的成本下降空間,使其成本低於液晶顯示面板。

2.OLED中游

在中游領域,三星、L G集團等巨頭把持中端面板方向。全球量產的OLED顯示面板地區主要以韓國為主,其中三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小型OLED面板生產商。LG顯示最先主攻方向為大尺寸OLED,鑑於小屏電子產品的發展態勢,LGD逐步加碼中小尺寸OLED。

3.OLED下游

OLED技術逐漸成為下游終端流行趨勢,市場增速巨大。iPhone X採用了OLED顯示屏,這給整個智能手機板塊帶來強大的示範效應。而LG、三星、華為、OPPO、TCL等國內外電子產品廠商在2017年加緊佈局OLED相關產業。除此之外,OLED在電視、汽車和航天、可穿戴設備以及工業應用等方面依然有較大的增長潛力,發展前景廣闊。

新一代顯示OLED前景廣闊,國內國際機會眾多。絕大部分的上游材料配件如驅動IC、導電玻璃、封裝玻璃、有機材料、精密掩模板等都需要從日本、韓國等國購買。相對來說,我國國內廠商多集中於中下游面板、模組等領域。

三、受益上市公司一覽:

深桑達A(000032)旗下捷達公司為柔宇科技柔性OLED液晶面板生產線提供精密運輸。

精測電子(300567)顯示監測系統中標柔宇科技6代柔性生產線。

京東方A(000725)於去年10月開啟中國大陸第一條6代柔性AMOLED量產生產線。

深天馬A(000050)是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顯示模塊的專業設計企業,現已成為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大型公眾上市公司.。

維信諾(002387)主營業務為OLED新型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公司主要產品為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AMOL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