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被好友偷改志愿再落榜#话题又如期上榜!

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每年的高考过后,总有这样的事件爆出。

本次事件中的主人公小兰被好朋友小柯偷改了志愿,结果错过了自己的属愿的学校。而好友事后的理由就是“为她好”。

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这样荒唐的事情,三个字就解释过去了,而且事情的最后,双方和解,因为小柯的爷爷奶奶打出了苦情牌,最后小柯被予以不批准逮捕的“惩罚”,安安心心准备上大学了!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熬出点头,可还没来得及仰天大笑,就已欲哭无泪。”被篡改高考志愿的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索赔获得救济毫无疑问。至于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个结论。

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储存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通过计算机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机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系统篡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该数据表现为被害人已经填报的高考志愿信息),符合“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储存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

但是种种案例的判决,又否定了犯罪的构成条件。

那么多篡改他人志愿的例子,都只是受到教育,并无刑法处置,正是因为社会的宽容,事件才频频发生。

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除了没有法律的约束外,还有受害者的纵容,才给予对方实行的机会。

每年高考后爆出的志愿被改事件都是熟人作案——好朋友。

这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无话不谈,好到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号码都放心地告诉对方。

这么多的例子发生,为什么考生自己都没有警觉,都没有防范意识, 都抱着“我相信我的朋友,肯定不会这样的”,以往事件的受害者,哪一个不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才把信息透露给好友,事情发生之后,才知道是人是鬼。

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十年寒窗,付诸东流,该多愤恨,可血泪的教训,还未点醒后来者。在事情发生后,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以圣母心态原谅了这个“无心的”、“念书也不容易”的执行人。

要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除了从法律上完善以外,更要从考生自身开始严谨,树立一定的防范意识,保护自己。

为什么考生被好友偷改志愿的事件频发?不犯法吗?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之处望告知,相关人员会进行删除处理。

本文首发亿起学 ,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