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員工的房子情節

提離職已經過去十幾天了,馬上就到入職13週年紀念日了,最好的青春年華都貢獻給這裡了,這兩天也不忙了,還是記錄下這段時光:一來娛樂下大家,二來是給將來的自己一個回憶。

提前聲明:樓主在華為算是混得不好的,僅到17A,工資不到3萬,股票+TUP只有十幾萬。經歷及思考未必有有很多參考價值,慎入…

如果說只能留下一句話給兄弟們,那就是:不管是出於生計、理想、情懷等等任何原因,如果能逼自己在華為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地工作,那就可以繼續留下來;如果不能做到竭盡全力,一直三心二意,那就趕緊換工作吧,不然真的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將來很大概率會後悔。不幸的是,樓主就屬於後者,如果不是在其他投資上狗屎運好,那就是一個悲劇。

先介紹下樓主家庭背景(這個背景影響了樓主後面很多決定,也註定了樓主在華為的最終宿命):出生於閩南農村,成長於小縣城,家庭物質環境不好不壞,沒有吃過苦也沒有奢華過,大家庭,兩親哥兩親姐一妹妹。重點是: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及他們的孩子們大都讀書不好,上不了大學(我算是學歷最好的了),基本無正式工作,大都是做各種亂七八糟生意,很大比例混得也還不錯。

1.第一份工作(廈門夏新):

如果你知道這家公司,那說明你可能年紀不小了:),03年畢業,那會的想法很簡單,回到南方搞科研,深圳、廣州、廈門都在範圍之內。那年華為是不招人(剛經過泡沫還沒有緩過來),最牛B的是UT斯達康和上海迪比特手機,可以開到六七K的月薪,以我沒過四級的英語估計也不要我,又在杭州、上海。深圳是被康佳拒絕了,廣州是被南方高科拒絕了,其他的不記得了,最後去了廈門夏新電子,月薪2.5K,在廈門這個地方每個月是虧錢。

慢慢的精神上開始受各種折磨,不是來自工作上的,是來自家鄉那些沒有上學的部分小夥伴,很多做生意、倒買倒賣、坑蒙拐騙已經混得很好了。一年後,我很想加入他們的大軍,家裡人委婉的表示不贊同,覺得好不容易讀書出來,再回去做那些事太不應該了,我記得那是第一次為自己錢途迷茫哭了。好吧,那就換工作吧,等將來再出來做生意(這個想法嚴重影響了我在華為的奮鬥動力和成果),夏新絕對是離死不遠了,那會深圳已經表現出比廈門好很多的潛力了,可選擇的好公司也多了好多,自然是首選。

投了三家公司的研發崗位,中興+騰訊+華為,中興說只招社招畢業三年的,被拒了。華為很快就來廈門面試了,是核心網固定軟交換研發,同批面試的8個人,幾輪面試之後有我一個人入職這個部門。騰訊只搞了兩輪電話面試,在我到百草園報到之後的第二天給發了Offer:手機遊戲開發,月薪6.2K。華為給的是3.8+1K,沒有轉身去騰訊,是覺得華為有技術、有核心競爭力,不在乎這1.4K的差距,這又是一個傻的想法。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覺得我的選擇錯誤還是選擇正確呢?手機、遊戲、騰訊、華為這四個詞隨便組合在此後的十年直到今天,都是炙手可熱,反觀我最終入行的電信行業則江河日下。一時的得失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麼多年來,我基本可以做到從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包括後面說的投資上的失誤,是會偶爾有後悔,但是痛苦時間絕對是短暫的,很快就可以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放下那些事。

04年底面試上華為,為了等夏新年終獎,拖到了05年3月才入職,這又是一個鼠目寸光的決定,那七千塊跟華為的三個月資歷比起來實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離開廈門的時候,整整工作了一年半,是負資產狀態離開的。

2.在華為研發,痛並快樂著(四年多,2005-09):

前面半年的工作實在是枯燥無味,入職半年後開始有一些國內出差的機會,應該是期間表現不錯,05年底被領導派去拉美守局半年。這個是在華為最爽、最重要的一次出差,因為那6萬塊錢出差補助,加上05年不到2萬的年終獎及家裡贊助的一點錢,湊了12萬塊錢在06年10月買了人生第一套房(龍華民治春華四季園75平+贈送30多平,三房一廳一衛,總價57萬,首付兩成);那會真心不知道房產投資是這麼重要,只是對居住環境有點挑剔,覺得買房會生活得更好,也覺得房子跟其他東西一樣肯定也不會降價。說到這裡,有個建議:任何時候都儘量不要委屈自己,過好點生活,保證自己將來不後悔。如果居住對你很重要就住好點,如果吃好東西能提升幸福感就使勁吃,如果一兩件奢侈品能讓你開心很久,也不是不能買。當然,如果對你無關緊要的東西,就不要浪費,比如吃好東西對我就沒有什麼吸引力,我可以連續一個月吃相同的麵包牛奶早餐。剛來深圳,住了三個月崗頭,實在是受不了,試用期滿了就搬去上梅林,雖然也是農民房,但是有電梯、新房啊,而且周邊乾淨方便啊,含水電網每月1400,那會我的工資稅後是4100,買了房子月供2700,兩項直接月光,開始靠年終獎、出差補助吃飯。關於工資,05年入職4800,很長時間處於倒掛狀態,好像到了06年低才開始加薪,具體不記得了。

2007年中,開始在研發帶小團隊,那會叫PL,職級好像也調到14級,工資漲到了七千出頭。做了這個小PL之後,項目組只要有人加班,你就要陪著。天天加班,加上在研發的晉升路線太過於清晰了,實在不是我想要的,加上我自己設置的崗位路線是做銷售、是出國去。堅持了兩年後實在是扛不住了,09年初跟領導提出要換部門去MKT,那會的PDT經理應該是有些驚訝、失望,因為那會我算是幾個PL裡做的不錯的,他估計覺得待我不薄。

09年4月份安排我去美國出差三個月支持Comcast項目,美國出差回來後被安排去了市場技術組,很快,同年十月公司要求研發市場技術相關人員全部切換到MKT MO,我自然而然的就過去了,有時候我覺得上天對我很好,基本是想去哪裡,機會就來了,後面還有幾次這種事。

這段時間的財務狀況是:持續月光。08年中工資到了8500,09年底來到了9000。年終獎好像是06年3萬,07年5.5萬左右,08年好像是保持不變(因為09年初我就提出來換部門要求了)。股票好像是隻有兩三萬股,真心不太記得了,反正全是最大值貸款。08年初花了近二十多萬裝修,還買了十二三萬的小車,也全部是分期貸款。(那會並不是說很有理財頭腦,只是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老家裡也沒有啥大負擔,就死命貸款。)08年還結了婚,老婆是慧通的,收入不高,牛B的是超級支持我後面的各種借錢、貸款、折騰,欠債比我還沒壓力,沒有任何扯後腿行為,有時比我還激進。

說到貸款值得提下在華為的另外一段經歷:09年(or10年),驚奇地發現招商銀行可以提供信用貸款,利息也很低。這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送錢啊,身邊做生意的親人、同學在社會上借錢的利息都在18%以上,還不容易拿到。我開始挨家挨家銀行問,搞下來不少貸款,轉手18%借給親人和同學,賺利息差。後來想華為這麼多有錢人,好多人都不投資,把錢存銀行,為什麼不用起來呢。開始給認識的熟人群發郵件,開10%年息借錢,一年一簽,要求提前贖回就扣除一個月利息,我主動提前還錢多給一個月利息。可能是在同事中信用還行,還真的有不少人把十萬二十萬的借給我。第一次體會到用錢生錢的妙不可言。這個生意一直持續到12年底我去海外常駐,開始慢慢減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用錢的親人朋友也少了一些,二是人在海外跟同事簽署借貸合同不那麼方便了。這個過程對我十分珍貴,算是我用銀行錢空手套白狼的啟蒙嘗試。過去二十年存錢的人是吃虧的,相信未來一百年也依然是如此,珍惜在華為這個身份能給大家帶來的無數信用貸款的隱形福利,不要浪費了,至於是投房產、股票、P2P還是其他,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另外一個建議是:當時借給我錢的人,大多是一些比較大膽、開放、有極強賺錢慾望的人,這幾年觀察下來,這些人在後面的炒房、投資中平均收益比平均值高很多。這個世界坐等是不會有錢來的,社會資訊也很多,開放點,多瞭解、接觸這個社會,只有不斷折騰、不斷嘗試才會有驚喜,還有就是永遠不要歧視賺小錢的機會,小錢都賺不到,賺大錢不是更難,任何賺錢的行為都是在培養人的思維和習慣!供參考。

3.在華為Marketing,墮落的開始(三年,2009-12):

‌‌“Marketing/市場營銷‌‌”,像運營商這種一個國家用指頭都能數出來的客戶是真心不需要營銷,華為研發、MKT、行銷裡,MKT是最沒有存在感,有時候連背鍋都不夠格。這個就是為什麼我說換部門時想來MKT是一個很SB的選擇。

唯一值得回憶的是,在MKT我發現了另外一條賺外快之路,09/10年左右,團購概念風生水起,各路賣水果、買衣服的都開始以團購之名促銷了。耶,我們家是鐵觀音之鄉啊,開始試水在同事間組織鐵觀音茶葉團購,試水幾次發現需求還挺旺盛的,就例行持續做了起來。那會經常中午不睡覺開著車在坂田各大區域停車場定點送茶葉,每斤賺的錢其實不多,但是做的很開心的,這應該算是第一次驗證我更喜歡倒買倒賣的本性。這個生意一直持續到出國後一年,後來公司改notes到Outlook,不能做便捷的傻瓜式點擊訂購按鈕了,產品也沒有怎麼推陳出新,在國外遠程運作也不方便,慢慢的就沒搞了。

到了12年初的時候,已經在MKT待的很煩了,女兒11年底也出生了,覺得是時候整點變化,比如出國去,想帶老婆孩子出去體驗幾年,也符合自己當初的規劃。因為要帶家屬,必須是發達國家,首選是英語國家。正好有個西歐的MKT同事要回來,MO外籍領導很開明,就同意我去置換了。

這段時間的財務狀況:保持月光直到12年初,因為08/09年底貸款都是2-3年期的還款,加上少量公司配股侵蝕部分資金。10年中工資到近1萬,11年初到1萬1千多。已經不記得那幾年的年終獎了,應該都是5-8萬之間徘徊,好像沒有拿到過更多。股票好像也就只有六七萬股,不太記得了,職級也僅僅到15級。到了12年初,除了三十年期的房貸、公司股票貸款沒有提前還,裝修貸、車貸剛剛還完。想著外派每個月會帶來每月近1萬的離家補助、據說獎金也會多些,怎麼也得在出去前把這些錢安排出去,不能存在銀行浪費,開始找投資渠道。同期,驚奇地發現信用貸款開始氾濫,貸款中介開始出現(或者早就有了,只是那會才大量聯繫我),加上中介說假離婚證就可以三成首付,連同假收入證明、工資流水200塊就可以買到,隱約感覺國家又在搞經濟刺激了,房價是不是要漲?加上研究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什麼其他投資渠道來,覺得還是房地產靠譜。

兼顧投資和將來自住需求,最終鎖定了龍華紅山那片,基本理由是:1)龍華新區剛成立,總要找個地方出政績,空地比老舊城區好折騰多了;2)北站周邊至少有人流量保證吧;3)從在深圳地圖看,這個地方真的是中心啊,去那裡都是可以的,表示福田、南山、羅湖的屌絲都可以是接盤俠啊(這個選址邏輯我認為至今仍然可用,故高亮)。至於後面高級中學北校區學位加身,那純粹是狗屎運好;12年6月用自己僅有的10萬存款+45萬信用貸款三成首付(假離婚證、老婆名義)買入水榭春天五期88平+贈送25平總價157萬。這應該是我最狗屎運的一筆投資,10萬自有資金+後面兩年半還信貸50多萬+兩年持續按揭(一年半後收房花了10萬裝修出租五千多每月,快要抵‌‌“30年期/85折利率‌‌”的月供)換來17年底690萬賣出。

一點思考:房產投資非常粗暴地證明一個人所處環境和眼界是多麼的重要。稍微瞭解深圳房地產的人應該清楚過去十年,屌絲逆序最成功的片區是寶安中心區,其次才是龍華紅山之類的。為什麼這麼多牛B的華為人選擇在坂田、布吉甚至龍崗置業呢?不是我們比別人笨,是繁忙的工作、有限的交際圈子、生活所在地限制了眼界。如果你不是住在南山的有錢老員工,如果你沒有女朋友在南山上班而瞭解那邊,你首次置業還能有眼光去寶中,那真的是天縱奇才。老闆講話說深圳市中心必然北移,大家現在還信嗎?不客氣地說,二十年前,華為基地地址如果選在寶安那邊,華為屌絲們的平均身家至少增加30%。當然,對公司來說,遠離南山是好的,少了很多誘惑,鎖住無數人跳槽!

一個搶房Tip共享(對實名登記的就無效了):

水榭房子開盤的時候,還是要搶的。我提前列一個標的優先級就去現場,每人領一個組號,抽籤一組一組進,希望其實挺渺茫的。開場後,主持人說:每個中籤人員最多兩人同行進去選房。聽到這句話,腎上腺激素立刻飆升,直接去了入口處。第一組進去的人保安看得很緊,沒行動。第二組的時候,我遠遠看到一箇中籤且是單人行的哥們,迎了上去,甩出五張百元大鈔:‌‌“哥,帶我一起進去,這錢歸你了‌‌”(換做是我,我也會帶進去,多一個人搶房根本影響不了啥)。我就這樣第二組進去選到了目標清單中的房子。

4.在華為西歐,5年幸福時光。。。(2012-17)

12年底順利到了德國常駐,隸屬地區部核心網MKT,接替的同事是做品牌,順理成章繼續做品牌為主的工作,這個壓力小、邊沿化的崗位讓我在西歐過了五年輕鬆日子,但相應的也葬送了我在華為往核心崗位(行銷及客戶線)轉身的意志力和可能性。五年間,因為英語不好加上在品牌部工作毫無壓力,我沒有提出轉行銷的要求,而MKT部門有多雞肋前面已經說過了,在地區部更是如此。

不過也有悲催的一面,有句雞湯其實很有道理:‌‌“人無近慮,必有遠憂(改編版),你每天過得很輕鬆,說明你在走下坡路,你每天都在拼命,說明你在走上坡路‌‌”。這句話確實很大概率會應驗。因為在MKT品牌部的如魚得水,讓自己放棄了當初做一個‌‌“銷售‌‌”的理想,遠離了華為的主航道,不只是上升空間有限,自己的能力積累也是有限的。

德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這裡生活久了,是真的覺得這個國家的軟能力超強、社會運作效率其實很高、運作成本很低,舉個例子:淘寶支付寶建立起來的買、賣雙方信任體系提升了中國人民在購物這個事上多少效率、便利性,而德國整個社會在各個行業、領域都有非常強的信任體系:商業、教育、金融、房地產、零售等等。這些都是社會高效率運轉、人均GDP高的基石,而不是靠人工、加班帶來的高效率。當然也有很多問題,比如Vodafone的客服電話要聽一個小時音樂才有人接、快遞上門不打電話、不死人的急診要等幾個小時、醫生經驗奇差……。移民之心不死,也想給自己和孩子將來多一個選擇,12年到了德國就四處瞭解長居政策,也讓老婆早早學了德語做了儲備。到了16年中,在德國居住了四個年頭了,不知道是自己老了,還是什麼原因,發現居然挺喜歡這種超級簡單、單調的生活。對小朋友來說,學業不是一般的輕鬆,生活壓力也小一些,就開始辦綠卡,好在準備充分,很快就搞定了。

這段時間的考評及財務狀況:考評與年終獎,12年換部門,自然而然地迎來了在華為的第二個年度B考評(預計第三個B或者C在路上了:17年離職),年終獎好像只有不到六萬,之後就是三個B+和一個A,趕上公司發錢多,年終獎六萬一路漲到六十多(含項目獎);工資呢,不到12K來到一線,一年後加1K,14年加了2.5K,15年工作確實忙些,成績也突出,拿到了A考評及地區部優秀個人,遇到了好領導,公司也突擊發錢,種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兩年加了13K最終定格在28K。。。股票和TUP很少,只加了七八萬。由於12年高槓杆買房,還啊還啊,好像是直到14年中才緩過來。那兩年由於在國外,茶葉生意沒做了、借錢買賣也沒有了,銀行信用貸款也沒有了,心理一直不太舒服,感覺又陷入了單純死工資收入的不安(雖然這些外快其實也沒有賺很多錢)。

2014年930新政平地一聲雷,給了房地產行業巨大的信心,深圳的房產開始抬頭,新聞看了一個月,也無法淡定了,經老婆同意把春華四季園掛牌出售(那會已經很明顯紅山片區的水榭春天潛力會更大些,值得保留,而且春華房子已經入夥7年了,再不賣恐怕不會再被當做新房買了。個人標準:以深圳的建房質量,一般物業的一手房子,最好能在七八年內賣出,這會賣下家在心理上基本認為還是新房),開始留意關內學區房。兼顧自住需求,最終目標鎖定在福田區香蜜湖高級中學片區(個人認為初中學位比小學重要得多)。那會在國外,並沒有想過先買後賣,人在國外不能經常回來,信用貸款根本搞不定,同時也只是覺得房價肯定會漲,但是也沒看出來會是暴漲。14年底終於有人買了(215萬實收),15年初迫不及待回來看房(感謝領導那會正好有個出差機會讓我回來一段時間),預算500萬,越看越高,大約2月中旬簽了香格麗苑640萬(114平方)的買賣合同,付了三成,貸款440萬,93折利率,30年期。簽完回家躺在床上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感覺完成了一件大事(不知道是是因為房地產業的欣欣向榮,還是自己的賭徒心理強,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因為高負債不安、壓力大、失眠之類的,只會因為沒有把貸款槓槓用到極致而焦慮)。同年330新政出來後,每天擔心的事就是賣家反悔,幸運的是並沒有發生,同期鼓動老婆回來辦了離婚省了十幾萬的稅,每一分錢都是錢啊。關於這次買房,還有一點分享就是,地段重要,附近的剛需也非常重要,這個‌‌“剛需‌‌”不是說每個人的第一套房,是說這個片區的居住需求。15年初回來看房時順便看了南山前海和後海,前海還是一片空地,覺得概念早過了,等到兌現則要站崗太久,學位更是沒有,pass;後海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麼多高檔辦公樓,基本快要是現貨了,這得是多少高管要住附近啊,國內的交通成本這麼高,時間對高管來說越來越珍貴,附近的房子是真剛需啊,可惜就是學位不行,小孩18年要上學,pass。當時有想過把水榭春天賣掉換深圳灣小房子,但是覺得人在國外操作成本太高、太麻煩,確實也沒有預料到17年後海深圳灣在限購高壓下還能升值這麼多(這些其實都是常駐國外的代價)。這個‌‌“地段+剛需接盤俠‌‌”理論如果有人覺得有用,那就不枉我這個分享。如果還信地產會暴漲,那就看看前海、寶中以及被前後海雙龍戲珠的蛇口片區吧,羅湖、福田、南山,核心產業一路向西是不可逆轉的。至於龍華,恩,用來睡覺挺好的;至於坂田、布吉改造,還是再等等吧,不改也不是政治錯誤,改了也出不了啥成績,關內還大把地方等著改呢;龍崗中心城,恩,沒有產業支撐啊,北站、西麗、前海大片總部、創新基地還嗷嗷待哺呢,產業去中心城,估計也是遙遙無期。

基於德國的超低利率和房價,租金基本可以抵月供(40+年貸款,10年後重新批貸&談利率),17年初也跟風去買了一個室內114平的新房子,就在公司附近,摺合人民幣400萬+。如果將來有在德國定居,那還好,如果沒有,這應該是另外一個愚蠢的投資,德國房價跟中國比起來真是漲的不是一般的慢啊。同期老婆和小姨子各掏了三十萬給老丈人在老家買了一個房子,再次進入零存款+月光的日子。

投資及財務部分到此就結束了,除了06年第一次首付,家裡贊助的幾萬塊(極其珍貴的幾萬啊),整個過程靠的是全是銀行槓槓和華為工作良好的現金流,可以說兩者缺一不可,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不要太高槓杆,也不要太低負債,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儘量借錢投資,一般人光靠華為的收入在這個社會要翻身幾無可能(牛B的將星閃爍者除外)。華為光環帶來的高個人信用貸款額度不可浪費,至於下一個十年投資哪裡,我是真的不知道,不然也不需要在華為待這麼久。

5.華為最後的時光及離開的原因:

在西歐那幾年輕鬆的日子裡,其實背後藏著的是對職業前景不明朗的不安,只是這種不安被自己一直認定的‌‌“早晚是要離開華為‌‌”思想給掩蓋了,因此沒有去尋求改變、沒有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本意是想如果能安安穩穩,就在西歐混夠八年,也快四十歲了,也該滾了。

可惜變化總是來得比你想象的要快,17年運營商業績下滑,地區部開始裁員。我也將在10月份滿五年必須換一個國家,也換了新領導。我換個國家辦工作簽證、保留在原部門再待三年的計劃不可執行了。要繼續留在西歐,就要換部門/國家,而品牌是在地區部德國才有的,就意味著換國家就要換崗位。經過五年的懈怠型工作及自己回顧過去五年錯失的中國投資機會,有點想回國折騰下,要是幹得爽就留下好好幹,不爽就立刻走人,也找到了接收部門。這個時候預備隊政策到一線真正執行起來了,地區部也有送人近預備隊的指標,新領導希望我能去。前面找的接收部門還是幹品牌,要去還得近資源池(因為地區部肯定不會放我去,要我去頂預備隊的名額),覺得有點雞肋。這多種因素加起來,就答應去預備隊了,覺得去這個新的品牌部門,基本確定是不會有驚喜的,舒適度肯定不如西歐,去預備隊還是未知的世界,會好玩些,反正離職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回國後未經任何培訓,9月份就去了一個國內炙手可熱、組織膨脹超快速的部門作戰,可惜還是做Marketing、做品牌。這幾個月作戰經歷加速了、也確定了我該離職,不是說混不下去,也不是這個作戰部門有什麼不好,而是到了這個部門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的一個致命問題:看著身邊不同經歷、不同風格的60後、70後、80後、90後同事都在很努力地上演著加班、學習、搶功、甩鍋、表現自己、給別人設套、拍領導馬屁等等華為基本功力求上進時,我竟然是看在心裡忘在腦後,完全不想去參與了,就是說我不止沒辦法逼自己全心全意投入華為工作,連虛假應付的自制力都沒有了。這個在華為是致命的,不可能會開心的,而且36歲了,不管是跳槽還是創業,再不出去嘗試下,過幾年真的還有力氣出去嗎,會不會變成現在身邊大把擔心被華為辭退的老員工之一呢?死就死了,出去試試吧!這個應該是我離開華為最真實的原因,有點類似電視劇裡夫妻間的感情已經死了,有沒有:)

離職節奏是作戰一個月之後,我就確定不想留在中國區了,兩個月後,我基本確定要離開華為了:幾個老領導、老同事知道我回來了在預備隊非常nice的邀請我加入他們所在的各種新部門(也缺人),聊了一下清一色地告知機關的加班風氣跟五年前相比是更甚了,不是改善了。在未來經營困難的兩年間可想而知會是什麼狀態了:在華為,銷售業績高增長時代,你好我好大家好,業績不好了,各個領導都是必須要折騰團隊到極限來顯示我們已經盡力了已保住烏紗帽,這個是管理者生存基本法則。綜合種種因素,還是想走了,至於是長期待在德國,還是中國,慢慢想吧,還有半年女兒才上一年級。

要離開自然就要做些準備,最起碼的就是要把銀行信用貸款全搞下來,沒有華為工作,估計10萬都貸不下來。要想貸到最大額的信用貸款,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在這裡分享,現在信用貸款分兩類(不保證百分百準確):

·一類是人工審批,批時給你一個固定額度和期限,期間不會再看你的徵信,只是在批時看,放款後上徵信;

·一類是在網銀/手機銀行上實時申請,系統自動根據你在人行的實時徵信、社保、負債等信息批一個額度給你放款,同樣是放款後上徵信;

這樣的話,如果你要同時在幾家銀行貸最大額貸款,一定要確保所有的銀行在查你的人行徵信的那個瞬間是儘量無信用貸款負債(房貸你藏不了)的。儘量集中時間查詢徵信,集中時間放款,這樣才能拿到每家銀行最大值的額度,放款後就算被發現負債過高,他們也收不回去了。華為工作幾年的人這樣操作一般都可以拿到150萬+的信用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