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終究會來。
就在深圳一路高歌猛進,GDP一舉突破2萬億大關,超越廣州,劍指上海,風流繁華鼎盛之際。
突然間,轅門外一聲巨響,深圳第一龍頭企業,華為卻“跑了”。
1、華為搬遷,2700人前往東莞上班!
一石激起千層浪。
7月1日,網上突然傳來大消息,華為正在組織一場大規模搬遷。
40輛8噸貨車,共60車次,往返於深圳-東莞松山湖,將華為研發部門遷往了東莞,搬家貨車上赫然寫著“華為搬遷專用車輛”
今天,將有2700人從深圳趕往東莞松山湖上班,預計車輛多達1500輛,其中大巴車達70輛,早上7:30出發,18:00-19:00下班返回深圳,路程一個小時左右。
消息傳來,兩年前響徹深圳的“別讓華為跑了”的呼聲,再次響起。
然而,一切早已無濟於事。
網傳:
華為已在東莞為員工提供3萬套員工住房,不區分樓棟、樓層、戶型,統一定價為8500元/平,相比2017年東莞16527元/平的均價,便宜了近一倍。
其中戶型以兩房為主,佔比76%,一房和三房較少,分別佔比12%。
分房門檻是入職滿3年及以上,處於15-19級的正式員工,要求在東莞常駐或2018年在東莞常駐。同時,分房將按積分排序形式分配,入職年限、常駐東莞年限、績效、公司榮譽等都能加分。
而且,據華為員工稱,如果員工工作不到五年離職,需將房子退還華為,並且5年後也不能隨便買賣,只能用於居住。
雖然華為並未正式回應,但早已得到內部員工的認可。
目前,歷經多次遷徙,華為已累計遷出一萬人以上。
華為員工拍攝的溪流村景色:
2、華為最新回應來了!不是離開深圳,只是全球佈局!
據南方+報道,相關人士表示,今年4月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紮根深圳,展望未來”合作協議便已表明華為會留在深圳,不會搬遷。
上述華為人士表示,華為松山湖基地建設已有一段時間,早已在深莞兩地安排正常通勤用車,華為松山湖南方工廠早已在正常運轉之中,均為正常業務佈局。
為公司曾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聲明稱,華為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在中國乃至全球各地設立各類分支機構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撐公司全球化業務開展,在此過程中對部分業務所在地進行調整,屬於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
任正非:華為總部永遠不會離開深圳
事實上,今年4月,任正非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於外界傳言的華為“外遷”,他直言這是不存在的事情,“深圳的營商環境總體已經很好了“,“我們從未想過要外遷,我們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 。 任正非說,深圳總部是華為全球的領導核心。
他還表示,深圳是在往前走,而且在經濟低潮期,更要堅定信心地往前走。世界在動盪之中,中國還有這麼穩定的發展環境,這是很難得的。這個發展過程中,深圳又顯得更活躍一點。“我覺得這都是好的基礎。我們的總部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個環境,這個地方,不會有變化。”
3、華為全球佈局,為何非要“北遷”東莞
很多人覺得,深圳作為第一高活力城市,科技企業漫山遍野,華為雖強,還不至於讓深圳驚慌。
實際上,華為一跺腳,雖然不至於讓整個深圳晃一晃,但足以讓龍崗地區地動山搖了。
數據顯示,2016年,華為產值佔龍崗地區總產值高達47%,納稅佔比高達55%,增速40%,比全區高出25個百分點,如果剔除華為,龍崗地區工業總產值將下降14.3%。
這意味著,如果華為外遷,對深圳龍崗地區來說,無異於一場地震。
這讓龍崗如何不驚慌。
其實為了留住華為,龍崗可謂煞費苦心,當時的區委書記蔣尊玉(已落馬)不僅喊出了“服務華為,馬上就辦”的口號,更是針對任正非抱怨的,華為員工子女上學難、住房難、交通不便的問題,要求加快華為附近道路加寬立項,和醫院、學校、商場等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努力為華為解決問題。
甚至專門劃出了一塊44萬平米的土地,大搞“華為科技城”,專門為華為服務。
卻不料,華為不僅不領情,甚至還對此嗤之以鼻,險些反目。
當初,龍崗一系列服務華為舉動,任正非本身也很高興,卻不料只是雷聲大雨點小,許諾的項目不僅久久難以開工,到了“華為科技城”時,更是藉著華為的名聲,大搞房地產開發,許多人衝著華為的名聲來買房,實際上,除了名字之外,卻和華為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由於“華為科技城”聲勢浩大,使得很多華為自己的員工都感到蒙圈了。
華為驚訝的發現,名為服務華為,實際卻是藉機炒作,讓華為員工買單。
逼得華為不得不於2015年時候,緊急召開會議,澄清“華為科技城”與華為沒有任何關係,華為既不投資也不夠買,同時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停止使用“華為科技城”名稱。
最終“華為科技城”改名為“坂雪崗科技城”。
開發商為了追求利潤,有時候無所不用其極,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房地產,炒高了房價,弄高了地皮,留下的確實製造業無地可用!
如今,華為一波又一波,不斷北遷東莞,深圳再想挽留,恐怕並沒那麼容易。
華為跑路,最開心的無疑是東莞了
如今,華為早已是東莞第一大納稅大戶,2015年就已超過20億元,勝過東莞本土步步高系。
雖然華為聲稱,總部會留在深圳,但如今,華為在東莞松山湖分部的佔地面積已達1900畝,總投資額超100億元,並且還在不斷追加,而華為在深圳佔有的土地總面積也不過才2460畝,二者幾乎持平。
更重要的是,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華為的到來,將帶來示範效應,大批高科技企業將緊隨而至,東莞收穫的邊際效益將遠遠超過華為自身的貢獻。
這對於急需產業升級的東莞來說,無疑比雪中送炭還溫暖。
而為了拴住華為,東莞也給出了十足的誠意。
不僅為華為劃了松山湖大片土地,還提供了極低的價格,2015年,華為旗下的綠苑公司在東莞連買兩塊商住用地,總面積高達31萬平米,樓面價平均卻不到2000元,比深圳低了超過10倍。
如此低廉成本,可謂令華為難以拒絕。
4、房地產暴漲,實業萎縮,連華為都扛不住了
很多人說,強如華為,難道就為了貪圖東莞的一塊地,而棄深圳於不顧?
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華為雖然是中國最強大的製造企業,但日子卻並不好過。
2017年,華為營收高達6000億,僅上半年在中國就納稅高達676億元,位居民營企業500強第一,比恆大和萬達加起來還要多24.5個億。
但華為的利潤卻並不高,只有475億,利潤率只有7.9%, 17萬員工,平均每人每年創造價值只有27.9萬元左右,成本高昂。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員工成本。
在深圳,由於房價高昂,均價高達5萬元/平以上,最高甚至超過10萬元,員工買房、子女上學極度困難,如果薪資不夠高,根本無法招到優秀的人才。
而且即使開出高薪,員工也難以留存收入,大多數也被房地產收割去了。
對華為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給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任正非曾炮轟深圳樓市: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有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車。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不知道,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絡、高速公路,活力分佈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華為從深圳南山逃到龍崗,再從龍崗逃到東莞,被高昂的房價一步步驅逐,無疑令人心痛。
華為不是貪圖東莞的一塊地,而是迫不得已,如果再等幾年,深圳房價繼續飆漲,華為不行動,恐怕盈利都難了。
華為尚且如此,對其製造企業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樓市的火爆,帶動眾多企業紛紛投向房地產,無人再有心認真做實業。
數據顯示,截止6月26日,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注意,是投資性),佔比達46.23%,合計持有市值高達9904.66億元,比去年同比增長近20%,去年同期,數量還只有1479家,合計持有市值為8299.13億元。淨增達1600多億。
一邊大肆發展房地產,推高企業成本,讓製造業舉步維艱,另一邊又責怪中國人浮躁,不肯投資實業,似乎是一個偽命題。
5、沒炒股、沒做房地產,這是華為中國第一的真正原因
任正非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明確表達了對房地產泡沫的厭惡。
“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絡、高速公路,活力分佈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工業現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來換取工業的成長。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當大量的企業將自己的資金流入房地產的時候,華為還是專注於技術的研發,踏踏實實的做自己,從一個“低技術”逐步邁向“高技術”,從國內走向國外,一步一個腳印,在沒有上市的情況下同樣也是一步步做到了全球矚目!
根據華為此前公佈的年報顯示,2017年華為持續投入未來,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約合14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
也許中國不缺的是房地產公司,不缺那些炒作資本的公司,不缺威科技的500強,缺的就是像華為企業這樣的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技術,真真正正的投入資金去發展自己的企業和公司!
閱讀更多 小人物的夢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