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新引擎」再發力!海歸精英創業鍾情昆明

掌上春城訊 創業,在涼爽的春城,正熱氣騰騰。一個個眾創空間如繁星般鑲嵌在這個城市的角落,生物系和IT系,海歸系和本土系,匯聚成昆明創新創業“中堅力量”,一群年輕人的創業夢想在這裡生根發芽,天南海北的創客們,在這片創業熱土上從雛鳥成長為雄鷹。昆明,正以創新創業為“新引擎”,奮力開創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

海歸精英創業鍾情昆明

鍾毓是雲南天保樺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近8年堅持科技創新,積累了40餘項核心技術成果,獲得6項核心發明專利授權,讓公司成為國際上僅有的四家芸豆澱粉酶抑制蛋白供應商之一。

20年來鍾毓一直在生物醫藥行業潛心鑽研。直到2009年,一次工作之機,鍾毓回到國內,目睹了中國20年來生物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萌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鍾毓說,北京、上海、蘇州都是生物醫藥發展得較好的城市,可是經過幾個月的調研分析,鍾毓將目標定位在了昆明。2010年,鍾毓帶著他精心準備的資料與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了一次正式接觸,僅僅1個小時,雙方就達成了協議——鍾毓的企業確定落戶。

海歸創業為何鍾情昆明?也許每一位海歸創業者的初衷不同,但毫無疑問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這裡有政策、有平臺、有資金、有服務、有環境。

昆明高擎指揮棒——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推進領導小組成立,實現了對創新創業工作的高位統籌,部門之間政策協調聯動機制得到進一步理順,為全面推進創業創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體制機制基礎。

昆明鋪下作戰圖——通過一個領導小組、出臺一個意見、編制一個規劃、制定一套措施、籌建一個基金、掛牌一個銀行、組建一個聯盟、建立一批學院等“九個一”工作的逐步展開,以開展一批鼓勵創新創業活動為抓手,以加大創業創新政策扶持為支撐,積極搭建創業創新平臺、拓寬創業創新渠道、探索創業創新模式。

昆明鋪開聯動網——著力建設和完善“1+X+N”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具體而言,強化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核心作用(即1),依託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絡窗口平臺,加快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即X),培育提升一批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示範機構(即N),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提升創業創新服務效能。

截至2017年底,全市成立了11箇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共培育市級認定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示範單位106個,其中69個單位獲得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稱號,14個單位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稱號。

以制度創新助推科技創新

昆明以制度創新助推科技創新,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覆蓋城鄉所有勞動者就業創業的普惠性政策體系,各類眾創空間有了較為完善的發展路徑,從發展眾創載體平臺、打造眾包技術平臺、建設眾扶服務平臺、構建眾籌資金平臺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助力眾創空間可持續發展。

今年3月,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昆明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集中引進和培養一批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大力建設眾創支撐平臺,緊盯“188”重點產業領域,在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工業園區(開發區)、大學生(留學生)創業園等建設了20個“人才雙創示範基地”。觀察人士認為,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可謂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重點解決創新創業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抓牢創新創業建設的“關鍵少數”,必將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到昆明、瞭解昆明、留在昆明、愛上昆明。

8月初,“春城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的新聞在海內外人才的朋友圈中刷屏。這一政策“大禮包”包括:在創業支持、特設崗位、資金扶持、科研經費、成果轉化、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入選人才政策支持。

“梧桐樹”結下碩果累累

昌源北路1389號高新區創客大廈,這是創業者夢想起航的地方。在大廈2樓的“青年眾創空間”是優秀眾創空間的代表,為創客提供辦公空間、投融資對接、創業導師資源服務。雲南如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高鴻表示,這裡幫助創業團隊找錢、找人、打磨產品,為入駐企業解決創業的各種問題,讓創業更簡單。

不少創業者說,只要你有好技術和好想法,其他都不是問題。從遍佈全市的孵化器、眾創空間、科技園到特色小鎮,再到未來科技城等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昆明為創業者和創新企業構建了一個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無所不包的創新創業空間載體。

同時,結合昆明脫貧攻堅任務,因鄉制宜,因村施策,採取連片帶動、產業驅動等做法,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向農村延伸,累計建成農業創業示範村118個、農業創業孵化基地5個、農業創業園區10個,促進5900餘戶農民創業,帶動4.7萬人實現就業。

同時,結合昆明脫貧攻堅任務,採取連片帶動、產業驅動等做法,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向農村延伸,累計建成農業創業示範村118個、農業創業孵化基地5個、農業創業園區10個,促進5900餘戶農民創業,帶動4.7萬人實現就業。

服務創新創業,既要打造一流的載體空間“硬環境”,又要營造優質的服務“軟環境”,解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缺經驗、缺服務等問題。“昆明市雙創聯盟”就是其中的一個發力點。聯合161家從事“雙創”活動的各類創業園、創意園、眾創空間、投融資機構、高校聯盟、協會和企業等組建“昆明市雙創聯盟”,填補政府創業創新公共服務的短板。

除了市級層面集中發力,各縣區結合實際,各自的創業平臺也百花齊放,它們在有上補短板、在特上做文章、在結合上花功夫、在比較上看成效,努力讓創業者安心創業、從容創業。

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全市現擁有2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在全省佔比75%),69家省級眾創空間(在全省佔比53%)及77家市級眾創空間;10個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在全省佔比67%);累計建成新型創業創新孵化服務平臺54個,園區孵化面積57萬平方米,入園創業企業4173個。

隨著一個個創新平臺發展壯大,人才政策紅利逐步凸顯。截至2017年,昆明市新增市場主體數量149043個,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激活;技術合同成交額70.15億元。累計生產經營額21.72億元,帶動就業2.8萬人。

一個個數字的不斷攀升,印證著昆明創新創業的鼎沸喧騰。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座成長中的“雙創之城”正在不斷崛起。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思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