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为何会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原来吴承恩埋下了这样的伏笔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开始归顺天庭,却只得了一个“弼马温”的养马小官。之后孙悟空又扯起反旗,玉帝无奈之下,送了它一个“齐天大圣”的虚衔。然而从《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唐朝,到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明朝,都没有“弼马温”一职。为什么吴承恩要特意虚构出这么一个官位呢?

玉帝为何会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原来吴承恩埋下了这样的伏笔

其实“弼马温”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古人就有在马厩里面养猴的习俗,目的在于防止马匹得病。这个习俗来自晋朝的一个故事。

玉帝为何会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原来吴承恩埋下了这样的伏笔

晋朝时期,大将军赵固的爱马病死了。赵固非常喜欢这匹马,伤心不已,于是下令拒不接客。这时有个叫作郭璞的人来赵固的府上登门拜访。守门的兵卒不让郭璞进门。郭璞这个人精通阴阳方术。他在门外大喊:“我可以让这匹马复活!”门卫连忙向赵固通报。赵固急三火四地冲出来,问郭璞:“此话当真?”郭璞说:“此事不难。你找二三十个壮汉,手里拿上长竹竿,出门往东走三十里,在林子里有一个破庙。这些壮汉在庙门口敲打竹竿,然后会有一个动物跑出来,一定要给它抓住。”赵固照办,果然带回来一个像猴子的动物。猴子看到倒在地上的马,就对着马鼻子吹气,过了一会这匹马腾身而起,高声嘶鸣,健康得能踢死人。而此时猴子已经消失不见了。之后人们就有为了“避马瘟”把猴和马养在一起的风俗了。

玉帝为何会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原来吴承恩埋下了这样的伏笔

“弼马温”不但有历史渊源,还有科学依据。北魏《齐民要术》中说道:“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消百病也。”马一受惊就容易生病。而猴子天性好动,每天上蹿下跳。时间一长,马匹就变得粗神经、大心脏,没那么容易被吓到了。如果说这是猴子对马匹的心理治疗。而在《马经》中则是肯定了猴子的药用价值。

玉帝为何会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原来吴承恩埋下了这样的伏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过《马经》的一句话:“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意思是说,在马厩里养一些母猴。母猴每个月来月经,流在马的草料上,马吃了之后就百邪不侵了。

玉帝为何会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原来吴承恩埋下了这样的伏笔

吴承恩在撰写《西游记》时,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流传下来的风俗和说法,很“恶趣味”地给孙悟空安排了一个“弼马温”的官职。

参考文献:《齐民要术》、《晋书·郭璞传》、《马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