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啊,我苦苦的找寻,终于找到你的原型了!

门道提醒:农历正月十八

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字景贤·号汝斋),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

悟空啊,我苦苦的找寻,终于找到你的原型了!

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悟空啊,我苦苦的找寻,终于找到你的原型了!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淮水之源的桐柏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乡,应无疑了。孙悟空的原型的来自于中国本土,孙悟空的原型为无支祁无疑。

悟空啊,我苦苦的找寻,终于找到你的原型了!

那么无支祁是什么?无支祁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天神庚辰(一说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悟空啊,我苦苦的找寻,终于找到你的原型了!

在古籍和民间传说中,他一方面是妖仙、精怪,经常为患江淮,祸害百姓;另一方面,却以孝子、正神诸身份被传颂及立庙祀奉。巫支祁有许多骇人听闻的神话故事,特别是率十几万山精水怪在淮源大 战禹王,后被庚辰降服,囚在淮河下游的龟山下(一说囚在桐柏山的淮井中)的故事后被吴承恩挪移到《西游记》中,成为脍炙人口的大闹天宫,巫支祁也被异变成齐天大圣孙悟空 。巫氏神话主要流传在淮源和淮泗地区。

悟空啊,我苦苦的找寻,终于找到你的原型了!

不论怎样,齐天大圣孙悟空都是门道君儿时的英雄,门道君相信影响的不是一代人,门道君在多说一句,不要在翻拍《西游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