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爲何會封孫悟空爲「弼馬溫」,原來吳承恩埋下了這樣的伏筆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一開始歸順天庭,卻只得了一個“弼馬溫”的養馬小官。之後孫悟空又扯起反旗,玉帝無奈之下,送了它一個“齊天大聖”的虛銜。然而從《西遊記》的故事背景唐朝,到吳承恩所處的時代明朝,都沒有“弼馬溫”一職。為什麼吳承恩要特意虛構出這麼一個官位呢?

玉帝為何會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原來吳承恩埋下了這樣的伏筆

其實“弼馬溫”這個名字是有來歷的。早在南北朝的時候,古人就有在馬廄裡面養猴的習俗,目的在於防止馬匹得病。這個習俗來自晉朝的一個故事。

玉帝為何會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原來吳承恩埋下了這樣的伏筆

晉朝時期,大將軍趙固的愛馬病死了。趙固非常喜歡這匹馬,傷心不已,於是下令拒不接客。這時有個叫作郭璞的人來趙固的府上登門拜訪。守門的兵卒不讓郭璞進門。郭璞這個人精通陰陽方術。他在門外大喊:“我可以讓這匹馬復活!”門衛連忙向趙固通報。趙固急三火四地衝出來,問郭璞:“此話當真?”郭璞說:“此事不難。你找二三十個壯漢,手裡拿上長竹竿,出門往東走三十里,在林子裡有一個破廟。這些壯漢在廟門口敲打竹竿,然後會有一個動物跑出來,一定要給它抓住。”趙固照辦,果然帶回來一個像猴子的動物。猴子看到倒在地上的馬,就對著馬鼻子吹氣,過了一會這匹馬騰身而起,高聲嘶鳴,健康得能踢死人。而此時猴子已經消失不見了。之後人們就有為了“避馬瘟”把猴和馬養在一起的風俗了。

玉帝為何會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原來吳承恩埋下了這樣的伏筆

“弼馬溫”不但有歷史淵源,還有科學依據。北魏《齊民要術》中說道:“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避惡消百病也。”馬一受驚就容易生病。而猴子天性好動,每天上躥下跳。時間一長,馬匹就變得粗神經、大心臟,沒那麼容易被嚇到了。如果說這是猴子對馬匹的心理治療。而在《馬經》中則是肯定了猴子的藥用價值。

玉帝為何會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原來吳承恩埋下了這樣的伏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過《馬經》的一句話:“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意思是說,在馬廄裡養一些母猴。母猴每個月來月經,流在馬的草料上,馬吃了之後就百邪不侵了。

玉帝為何會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原來吳承恩埋下了這樣的伏筆

吳承恩在撰寫《西遊記》時,可能就是因為這些流傳下來的風俗和說法,很“惡趣味”地給孫悟空安排了一個“弼馬溫”的官職。

參考文獻:《齊民要術》、《晉書·郭璞傳》、《馬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